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6)
2023(16368)
2022(13367)
2021(12637)
2020(10102)
2019(23229)
2018(23372)
2017(43549)
2016(24461)
2015(27711)
2014(27910)
2013(26809)
2012(24412)
2011(21703)
2010(21986)
2009(19854)
2008(19442)
2007(17250)
2006(15334)
2005(13592)
作者
(67379)
(55645)
(55156)
(53091)
(35265)
(26587)
(25294)
(21810)
(21173)
(20077)
(19052)
(18694)
(17639)
(17572)
(17178)
(17125)
(16584)
(16424)
(16120)
(15848)
(13909)
(13801)
(13526)
(12792)
(12762)
(12624)
(12452)
(12411)
(11184)
(10939)
学科
(89263)
经济(89158)
管理(67708)
(59052)
(48545)
企业(48545)
方法(36171)
数学(30374)
数学方法(29980)
中国(29545)
(27744)
(26936)
业经(22617)
地方(22534)
(20207)
(18995)
理论(18444)
农业(18248)
教育(16927)
(15463)
(14638)
贸易(14622)
(14597)
银行(14558)
环境(14279)
(14146)
技术(13965)
(13884)
(13411)
(13377)
机构
大学(329463)
学院(326898)
管理(125487)
(120975)
经济(117888)
研究(108427)
理学(107325)
理学院(106117)
管理学(104131)
管理学院(103538)
中国(81649)
(71255)
科学(67748)
(61229)
(53397)
(51196)
中心(50345)
(49966)
研究所(48187)
(48138)
师范(47733)
业大(47223)
财经(45959)
北京(45375)
(41899)
(41618)
(40018)
农业(38505)
师范大学(38098)
技术(37236)
基金
项目(220752)
科学(172079)
研究(169185)
基金(154911)
(133205)
国家(131949)
科学基金(113080)
社会(103244)
社会科(97393)
社会科学(97370)
(88117)
基金项目(81842)
教育(79960)
(73552)
编号(72145)
自然(70895)
自然科(69185)
自然科学(69171)
自然科学基金(67872)
资助(62243)
成果(61420)
课题(51197)
重点(49607)
(47746)
(47437)
(45883)
项目编号(44538)
创新(42586)
(42365)
大学(41990)
期刊
(140200)
经济(140200)
研究(102546)
中国(74402)
教育(55308)
学报(50940)
(47624)
管理(47376)
(47047)
科学(45128)
大学(39471)
学学(35475)
农业(32511)
技术(30913)
(28820)
金融(28820)
图书(25660)
业经(23587)
财经(22158)
经济研究(21351)
(18903)
问题(18368)
书馆(18289)
图书馆(18289)
(16405)
理论(16335)
科技(15772)
(15560)
实践(15140)
(15140)
共检索到501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刚  
<正>广义上的“智库”(Think Tank)是指围绕特定议题、目标、任务等所构建的专家组织,它的基本属性就是深度协同。这是因为,智库成员源自不同领域、专注于不同学科、具备不同的能力,但全体成员可以围绕一个具体问题打破学术研究界限,通过启动头脑风暴与融合集体智慧提出解决方案,这正是“内部协同”的表现。同时,智库并不是封闭性组织,它所蕴含的知识资产、智慧资产、经验资产等需要充分释放出去,有效渗透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换言之,智库与社会各界力量深度协同,共同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外部协同”的表现。“思政智库”属于教育事业智库范畴,根据广义智库定义,它可以概括为“专注于思政育人的专家组织”,思政智库的职能包括但不限于思政理论研究、思政精品课程开发、思政教育政策改革指导等,而履行职能的基本原则就是深度协同。《从“认同”到“协同”:高校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一书由郑清文编著,该书立足教育现代化大背景,阐明了从“认同思政价值”到“协同思政育人”重大意义,提出“增强主体互动,深化育人效果”的倡议,系统分析了思政教育协同主体、协同渠道、协同方法、协同过程等内容,为高校思政智库实用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关键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蓉  
高校肩负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高等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先进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而且承担起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要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同时,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康瑜  
<正>“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和关键。作为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必应须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促进学生政治、文化、科技、人文、心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晓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重要任务,但单一靠主渠道还远远不够,需要与校园文化活动及其他渠道、其他环节进行衔接配套,共同发挥作用。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从建立协同运行机制、构建协同育人平台、优化内容供给、加强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政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的实践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彦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育人效果。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雁   刘雪蕾   陈晨   房亚惠   冷德俊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金融学教学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金融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教育。同时,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推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如何将课程思政和金融学教学有效结合,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文章旨在分析金融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思政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并提出金融学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协同构建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金融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研究过程中,文章运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金融学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在金融学教学模式协同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思政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程远  
文章从协同育人视角出发,论述了会计专业硕士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以学位课程《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通过思政教育与课程资源、实践教学、师资培训、评价反馈等环节的协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与思政教育的专业引领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注重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升会计硕士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嘉  
<正>书名: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作者:肖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449607出版时间:2023年1月定价:49.8元自媒体经济的爆发,让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接受者与传播者,处于被各种信息包裹的状态。互联网技术为信息生产传播提供了助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规则、毫无节制地滥用网络信息资源,或是不遵守基本的网络文明规范,去造谣传谣、以讹传讹。从高校教育层面看,大学生作为高频使用互联网的人群,难免要与各类网络信息资讯、网络文化打交道。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的成长期,这些未经筛选的网络信息资源可能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雯  周通  杜建国  赵广凤  
以管理类专业践行课程思政为研究起点,以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管理类专业课“ERP原理与实施”融入思政元素为实践对象,强化企业和行业精英在课程思政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探讨多主体协同育人视角下践行课程思政的保障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梅琳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增长,职业教育改革广度及深度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实践教学既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也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因此,对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需从理论层面把握其内涵与建设路径。其中,内涵建设应把握其完整性与实践性;路径建设从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团队及制度建设入手,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兆青  
“三全育人”与“大思政课”的协同推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思政课教育内容的理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由冯刚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一书,立足“八个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论述阐述思政课的开展。书中从思政课的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角度出发,明确思政课的开展应兼顾其内容的政治导向与理论水平,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俊玲  
当前,道德观念落后、思想素质低下、是非观念淡薄以及物质崇拜等不良思想道德观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因此,如何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手段,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孙大为  
“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既注重传授财经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又注重立德树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协同建设的立足点,把同向而行作为协同建设基本要求,把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作为协同建设的中心环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构建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新格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孙大为  
“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既注重传授财经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又注重立德树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协同建设的立足点,把同向而行作为协同建设基本要求,把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作为协同建设的中心环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构建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新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爱国  吴加权  邢晖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内涵及意义,指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存在"德智并重""德业融合"的力度不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平台功能不齐备,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环节薄弱等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具体对策: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大思政体系;建设全面育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搭建功能齐备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平台;实施科学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