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4)
- 2023(11806)
- 2022(10152)
- 2021(10027)
- 2020(8171)
- 2019(19309)
- 2018(19815)
- 2017(36734)
- 2016(21023)
- 2015(23736)
- 2014(23807)
- 2013(22316)
- 2012(20067)
- 2011(18075)
- 2010(18086)
- 2009(15858)
- 2008(15178)
- 2007(13336)
- 2006(11619)
- 2005(9946)
- 学科
- 济(68967)
- 经济(68890)
- 管理(52308)
- 业(47075)
- 企(38765)
- 企业(38765)
- 方法(33044)
- 数学(28741)
- 数学方法(28330)
- 中国(24515)
- 教育(23854)
- 农(18886)
- 学(17412)
- 财(16932)
- 理论(16430)
- 业经(15910)
- 地方(14264)
- 贸(13092)
- 贸易(13084)
- 易(12698)
- 农业(12605)
- 技术(12020)
- 和(11699)
- 教学(11212)
- 制(11047)
- 务(10315)
- 环境(10290)
- 财务(10243)
- 财务管理(10226)
- 发(9637)
- 机构
- 大学(278680)
- 学院(270880)
- 管理(104238)
- 济(95457)
- 经济(92976)
- 理学(91064)
- 理学院(89982)
- 研究(89094)
- 管理学(88175)
- 管理学院(87671)
- 京(60133)
- 中国(59085)
- 科学(55987)
- 范(46560)
- 师范(46250)
- 所(43543)
- 财(43469)
- 研究所(40040)
- 中心(39692)
- 业大(39611)
- 江(39469)
- 北京(38774)
- 教育(38478)
- 农(38372)
- 师范大学(37614)
- 财经(35315)
- 技术(32518)
- 州(32496)
- 院(32377)
- 经(32214)
- 基金
- 项目(188577)
- 科学(148422)
- 研究(145472)
- 基金(132283)
- 家(113266)
- 国家(112157)
- 科学基金(96364)
- 社会(87280)
- 社会科(82309)
- 社会科学(82284)
- 省(75432)
- 教育(74439)
- 基金项目(70407)
- 划(64732)
- 编号(62779)
- 自然(61973)
- 自然科(60515)
- 自然科学(60504)
- 自然科学基金(59387)
- 资助(54333)
- 成果(53732)
- 课题(45471)
- 重点(42617)
- 部(42605)
- 发(40090)
- 创(39262)
- 项目编号(39172)
- 年(37682)
- 教育部(37410)
- 大学(36963)
- 期刊
- 济(100560)
- 经济(100560)
- 研究(86552)
- 教育(65409)
- 中国(59317)
- 学报(41610)
- 管理(37266)
- 科学(37041)
- 农(34129)
- 大学(33036)
- 财(31452)
- 学学(28801)
- 技术(27596)
- 农业(24569)
- 图书(18997)
- 融(17349)
- 金融(17349)
- 业经(16641)
- 财经(16321)
- 经济研究(15840)
- 职业(15363)
- 经(13856)
- 理论(13065)
- 科技(12989)
- 书馆(12725)
- 图书馆(12725)
- 坛(12663)
- 论坛(12663)
- 问题(12427)
- 发(12425)
共检索到394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云光 张凤寒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持续推动着高校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指引着我们逐步革新传统工作理念和方法,积极建构基于移动互联网理念与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简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平台"),围绕着提升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与喜爱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以"高校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使用与需求调查"为基础,对影响平台实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模型建构和实证分析,有助于推动优化平台的建构性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正亚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新的特征,"00后"高职新生思想行为表现出新的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00后"高职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是:加强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创新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创新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创新载体,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提高新媒体应用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增强高职新生网络自律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成荣
移动互联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心理健康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高校应通过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掌握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等措施,充分利用和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茜苹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发展,高职院校加强对基于移动平台的高职思政教育资源平台的重视。该平台以学生学习需求、思想动态发展状况及目前教育技术发展状况为依据,分析以移动平台为基础的高职思政教育资源平台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教学资源等,全面监督及管理学生思想状况。文章阐述以移动平台为基础的思想教育资源平台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资源平台开发 思政教育 移动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春宇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运用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双重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发挥网络优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飞 赵攀
互联网+时代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文章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互联网+时代涵义及研究的意义谈起,从依托互联网建立网站到开发和利用手机App软件为教育服务着手,从创新研究概况分析为突破口试图找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研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恒钊 文丽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然而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如何积极主动应对"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面临网络新环境育人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提升的期待。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尚、网络技艺高超、业务能力高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庆
"互联网+"代表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有大数据对师生关系的消解与重构,网络话语偏离引发师生对话分歧,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和对经典叙事的"污名化",以及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文章梳理了高校以"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实践;并进一步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把握新形势新特点,准确剖析新形态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建立常态化的网络应对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体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元媛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的内涵与本质,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特色路径,包括发挥大学生的自组织能力、加强创业教育的渗透和打造网络教育阵地三个方面。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范立强 于欣蕾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席卷而来,“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创新势在必行,融合的过程需要创新,创新的目标在于更好融合,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入信息化、数字化轨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新环境中更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突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准确研判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寻求巧妙化解当前发展困境的策略,在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书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源和国家整体的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加强了相关的建设与管理。而要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自身陈旧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禹辛 刘希宁 李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培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由重庆工商大学徐阔编写的《"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版)一书,全面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总览全书,主要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从理论课、信仰教育方面体现丰富的理论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创新方面,该书重点分析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娟 陈光臻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时代标识,教育进入了"互联网+"的新常态。通过构建工作体系、培养师生"互联网+"素质、健全网络资源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反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符昌昭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重视程度不够、网络平台建设落后等问题。随着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主要方式。针对网络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高校应该建设协同网络平台,加强公众平台建设和运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大伟 易兰华
"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获取信息的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在新一轮的高校改革和转型趋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趋势下的必然要求。文章从课程载体、活动载体、制度载体、传媒载体等方面论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