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5)
- 2023(2255)
- 2022(1742)
- 2021(1558)
- 2020(1307)
- 2019(2892)
- 2018(3026)
- 2017(4966)
- 2016(3160)
- 2015(3844)
- 2014(3681)
- 2013(3185)
- 2012(2675)
- 2011(2396)
- 2010(2484)
- 2009(2393)
- 2008(2443)
- 2007(2473)
- 2006(1976)
- 2005(1741)
- 学科
- 管理(9383)
- 济(7145)
- 经济(7140)
- 业(6486)
- 企(6201)
- 企业(6201)
- 教育(4727)
- 方法(3024)
- 理论(2953)
- 政治(2797)
- 思想(2779)
- 工作(2768)
- 财(2729)
- 中国(2693)
- 思想政治(2673)
- 政治教育(2673)
- 治教(2673)
- 德育(2647)
- 学校(2618)
- 教学(2612)
- 数学(2242)
- 务(2239)
- 财务(2238)
- 财务管理(2236)
- 数学方法(2211)
- 业经(2167)
- 企业财务(2132)
- 研究(1949)
- 学(1904)
- 和(1868)
- 机构
- 大学(42263)
- 学院(39091)
- 管理(12542)
- 济(11340)
- 经济(10978)
- 理学(10648)
- 理学院(10538)
- 研究(10443)
- 管理学(10192)
- 管理学院(10131)
- 京(8668)
- 范(7813)
- 师范(7772)
- 中国(7040)
- 科学(6606)
- 江(6603)
- 财(6398)
- 教育(5917)
- 业大(5787)
- 师范大学(5697)
- 州(5495)
- 北京(5432)
- 图书(5272)
- 书馆(5201)
- 图书馆(5201)
- 农(5076)
- 所(4853)
- 财经(4737)
- 中心(4590)
- 技术(4466)
共检索到62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卫东 张典兵
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德育价值客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关键词:
高校 德育价值 实现条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利
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渐加快,作为改造和提升学生生命境界的实践活动——高校德育,其生命意蕴不断被消解与淡化,这有悖于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文章通过反思现代德育中生命教育价值凸显与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的并存现状,提出重新建构道德教育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消解 重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阳 高树平
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与制度设计,可以重构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学习生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文章梳理了1+X证书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促进就业创业及筛选假设理论、职业教育改革及新职业主义教育理论、个体发展及终身教育理论,并提出了1+X证书制度的实现条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学生培训与考证意愿强烈、1+X证书制度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春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确立崇尚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正在逐步加强,成效明显,但在教育"主体"地位以及"主体"的自我需要和层次性上仍存在弊端。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树立科学的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创新理念、提高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素质、开展人文实践教育等方式加以完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人文关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弛
职业教育价值实现是职业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是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职业教育价值实现的动力来自职业教育系统外部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内部的主体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有效价值需求;在此基础上,完备价值实现的职业教育价值认知体系、校企合作制度形态和教育内容体系等必要条件;进而构建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机制,即生成机制实现规范价值与效用价值的阶段性创造,市场机制实现规范价值与效用价值的交互性转化,多元评价和反思提供职业教育价值良性循环的理性依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玉军 韩震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公正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公正占据极其重要的分量。改革发展必须顺应人民的新期盼,回应人民的新要求,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要把维护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睿
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树立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需要高校内部制定科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教育思维,重视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甚至是非生命因素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家庭、社会的联系也作为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并唤醒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旋律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怀凡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专业集群建设蕴含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培育学科专业特色的重要策略,也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专业集群建设应更加注重学科的支撑引领,更加强调专业的链式集成,更加突出产教的深度融合。在实践思路上,应调研先行,明确"建什么";统筹谋划,清楚"怎么建";制度保障,确保"建得好"。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专业集群建设 价值 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跃 李德龙
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技术技能支撑等功能,是促进农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从外部来看,不被社会认可,普遍受到鄙视和歧视;从内部来看,存在办学定位不清、质量偏低、供给不匹配需求等问题。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应提高认识,以整体性治理思想为指导增加政策供给;明晰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定位;提升质量、以质图强,赢得社会认可和存在感;涵养生态,夯实生存根基,增强发展后劲;适配需求,回应外部变化拓展功能挖掘潜力。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职业教育 整体性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文静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续传承,也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对促进中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意义重大。加强理论教育、开展实践锻炼、建立协同机制是培育中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劳动精神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吉万年 陆彩兰
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是顺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对于实现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全民性、老年人数字技能应用需求的多样性、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的持续性、老年人数字技能应用的安全性具有较强的价值意蕴。当前,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提升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但仍然面临着来自政府、企业、社区与家庭、老年人自身等多因素的困扰。对此,需要转变老年群体观念,培育内在数字需求;重视多元主体帮扶,筑牢家庭反哺纽带;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适老化数字产品供给;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营造和谐数字生态环境,从而促使老年群体尽快融入数字社会。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毅红
儿童哲学与阅读活动融合是指将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方法渗透至阅读活动,其融合凸显出重要的素质教育价值,既关注到儿童天生好奇的哲学天性,丰富了阅读推广的实践样态,还有助于改变“以成人为中心”单向推广活动方式、革新馆员专业成长路径,更将激发儿童对阅读的热爱,对儿童健康成长、推动阅读推广活动向高质量发展等亦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绘本阅读活动 儿童哲学 儿童阅读推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娟 郭元祥
本文认为,教师的课程理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创生课程是与"忠实执行"课程政策相对的一种课程实施模式,是一种实践的课程立场"。教师即课程"是一种基于生命立场、价值关怀、主体视野、过程取向的课程观。教师创生课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权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但同时,教师的课程创生也存在局限性,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关键词:
教师的课程理解 课程创生 教师即课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三福 李瑞群
《学记》中的教学之"时"指的是教者把握关键时机进行施教。它蕴含"兴"之时、"发"之时、"答"之"时"的丰富教学意蕴,具有必然性与偶发性、易逝性和重复性、多向性与差异性的本质特征,为现代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为此,教者应精心创设施教之"兴"、敏锐捕捉施教之"发"、机智转化施教之"答"来促进《学记》中"时"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
《学记》 时 教学意蕴 特征 施教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祖兵 温小川
学习独立性缺失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导活动的绝对主导性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受到严重挤压甚至消失的现象。造成该缺失的原因是对教学统一性的强调过甚,对教导价值的过分夸大以及对教师价值的过分推崇。它导致了教学中的过度教导,对学生主体性的束缚和对发展机制的错误理解。本文从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论证了学习独立性的存在。学习的独立性是指学习可以脱离或较少依赖教导而存在。其提出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本体性目的,促进知识的个性化,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使课堂教学以学为本。实现学习独立性的策略是"有限教导",即教师尽量不教,尽量少教和尽量间接教。
关键词:
学习的独立性 知识的个性化 有限教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