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
2023(1125)
2022(855)
2021(878)
2020(743)
2019(1580)
2018(1774)
2017(2487)
2016(1905)
2015(2379)
2014(2308)
2013(1672)
2012(1366)
2011(1202)
2010(1280)
2009(1124)
2008(1143)
2007(1218)
2006(1017)
2005(821)
作者
(3661)
(3031)
(3005)
(2934)
(1930)
(1441)
(1384)
(1181)
(1140)
(1130)
(1096)
(989)
(955)
(934)
(912)
(884)
(883)
(868)
(856)
(830)
(775)
(770)
(753)
(735)
(716)
(697)
(687)
(675)
(674)
(656)
学科
管理(3838)
教育(3787)
学校(2459)
工作(2375)
政治(2341)
思想(2332)
教学(2307)
思想政治(2268)
政治教育(2268)
治教(2268)
德育(2256)
研究(1663)
理论(1631)
中国(1592)
学法(1433)
教学法(1433)
(1180)
经济(1180)
图书(1175)
(1114)
(1113)
企业(1113)
读者(1049)
书馆(1017)
图书馆(1017)
学理(1006)
学理论(1006)
科学(952)
科学研究(890)
研究工作(881)
机构
大学(21600)
学院(18031)
(5216)
师范(5193)
图书(4525)
管理(4524)
书馆(4477)
图书馆(4477)
教育(4468)
研究(4375)
(4328)
理学(3706)
师范大学(3667)
理学院(3648)
(3454)
管理学(3377)
管理学院(3351)
(3070)
(3027)
大学图书馆(2931)
科学(2852)
经济(2806)
业大(2767)
北京(2714)
中国(2456)
科技(2343)
(2299)
技术(2293)
(2289)
职业(2113)
基金
研究(11387)
项目(11204)
科学(8145)
教育(7395)
成果(6700)
编号(5942)
(5698)
基金(5609)
社会(5452)
高校(5220)
社会科(5063)
社会科学(5061)
课题(4880)
(4803)
(4360)
研究成果(4197)
项目编号(4059)
(3805)
国家(3724)
科学基金(3336)
大学(3333)
规划(3229)
(3220)
(3219)
(3130)
基金项目(2948)
年度(2876)
(2839)
(2831)
阶段(2831)
期刊
教育(12161)
中国(7883)
研究(7066)
图书(5133)
书馆(3929)
图书馆(3929)
(3560)
经济(3560)
高等(3198)
成人(2767)
成人教育(2767)
学报(2656)
大学(2623)
高等教育(2597)
(2393)
职业(2324)
管理(1916)
情报(1712)
技术(1542)
教研(1524)
高教(1524)
(1442)
论坛(1442)
科学(1387)
学学(1354)
(1313)
财会(1305)
(1277)
会计(1133)
发展(1111)
共检索到31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利  
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渐加快,作为改造和提升学生生命境界的实践活动——高校德育,其生命意蕴不断被消解与淡化,这有悖于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文章通过反思现代德育中生命教育价值凸显与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的并存现状,提出重新建构道德教育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育  梁爱民  
悲剧通过矛盾冲突所展开的生命叙事,不仅昭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同时也凭借其对死亡和痛苦的修辞性叙述,激发了悲剧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引导审美主体追求生命价值以及生命的超越。审美主体与悲剧的精神生命所进行的生命对话,建构了生命意义,确认了生命在场的价值。这种生命的主体间性,具有建构完整人格,致力于生命统整的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卫东  张典兵  
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德育价值客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郝永贞  
在以人为本、关怀生命的时代背景下,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大写职业人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针对职业教育过于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忽视职业精神培育,强调成才成器,忽视生命内在发展的功利化倾向,当下应该立足生命的视野,充分挖掘职校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生命意蕴,从构建"社会需求与生命关怀相结合、规范习得与品质培养相结合、教育引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门教育与环境教化相结合"的生命关怀模式入手,强化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松林  刘丹丹  
知识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它源于个体本能的冲动、个体累积的历史经验以及环境文化的涵养。然而,就目前乡村教师的知识状况而言,其知识遮蔽了个体本能的冲动、疏远了个体的历史经验、脱离了个体环境文化的涵养。这就要求乡村教师释放心灵,使知识在乡土文本中生成;回归内心,使知识在孤独的旷野漫步中沉淀;拓展关系,使知识在乡土与现代的对话中改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睿  
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树立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需要高校内部制定科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教育思维,重视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甚至是非生命因素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家庭、社会的联系也作为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并唤醒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旋律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运好  
从辩证哲学上说,人是二元悖论的存在,人的意识也是二元悖论的存在。本体生命的生与死、价值人生的取与舍、自然人性的得与失,既是生命的悖论存在,也是意识的悖论存在。焦灼与平和、执着与超然、桎梏与自由的二元对立,是汉晋士族生命存在的双重悖论的表征;始终摇摆于生命存在的二元悖论之间,是汉晋士族生命意识的双重悖论的表征;试图消解生命存在的二元悖论,使生命呈现和谐的状态,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士族渴望建构的自由审美的人生境界。然而,这种境界以消解价值人生为前提,以超越现实为基点,以退归心灵为归趣,在诗意化的消解过程中,也逐步走向丧失了社会责任的冰点人生境界。因此,诗意斑斓的背后,浸透着一份不得已的生命苍凉。深入研究生命的二元悖论关系,既可勾勒汉晋士族生命意识发展的基本曲线,也可昭示人类生命所面临的深层次的精神困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北生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其目的在于育人,因此,教育应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和育人价值。一、人的生命的内涵 人之生命是什么?笔者认为:“三个统一”和“四个面对与和谐”构成了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玉丽  钱炜琼  
蕴含生命意义的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的人文性、制度文化的人道性和精神文化的生命性三个基本特征。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学校文化进行诊断,主要是诊断学校文化的类型以及生命意义的体现程度。诊断结果可以为学校生命文化重构提供参考。本研究依据自主设计的问卷,在对多所学校进行诊断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两所特点不同的学校为案例,对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学校生命文化,要注意营造人文乐园,重视制度上的情感关怀,在精神文化上加强文化陶冶,丰富生命体验,回归生活世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跃红  常锡光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三生教育"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整合性是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原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清思  
本文关注的是儿童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着重探讨儿童哲学探究团体课室中的人我关系和互动模式及其隐含的德育意蕴。文中承继了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的儿童哲学愿景,希望藉由哲学的启发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建构教育,以使儿童哲学有助于道德教育之推广。文中还探讨了笔者的儿童哲学临床教学行动研究,说明过程中所研发的教学策略,并分析了量化与质性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杰克逊教授的理念为启发,辅以儿童哲学发起人之一的美国学者安妮·夏普(Ann Sharp)的相关文献,透过理论结合实务的论述方式,试图勾勒儿童哲学探究团体中的德育意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关怀生命正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新的价值取向。构筑关怀生命的教育离不开对教育本初状态即教育起点与原点的追问,离不开教育之生命意识的确立。整全的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与根基,关怀生命的教育需要确立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与发展生命的生命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济良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直接形式。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实现道德内化,其根本原因是它忽视了学生心灵的体悟、情感的激发、生命之间的交流。只有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在生命意识凸显的今天,道德教育应该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生命,在道德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中丰富生命,在真实的生命表达中展现生命,从而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与生命共生共融的过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庞兴军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于大学生了解生命教育、提高生命价值、拓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红  
生命历程社会化是西方社会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因关注个体成长中的独特性,以及社会规范和社会事件对生命的影响,因而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文章在对生命历程社会化理论核心观点的再认识基础上,反思其在个人成长中的教育价值,揭示其具有的教育学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