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4)
- 2023(7465)
- 2022(6631)
- 2021(6298)
- 2020(5732)
- 2019(12552)
- 2018(12746)
- 2017(23613)
- 2016(13777)
- 2015(15998)
- 2014(16511)
- 2013(15887)
- 2012(14887)
- 2011(13341)
- 2010(13727)
- 2009(12566)
- 2008(12937)
- 2007(12312)
- 2006(10411)
- 2005(9330)
- 学科
- 济(50561)
- 经济(50509)
- 管理(35301)
- 业(32857)
- 企(26120)
- 企业(26120)
- 方法(24770)
- 数学(21823)
- 数学方法(21600)
- 农(14899)
- 财(14134)
- 中国(13729)
- 学(13403)
- 地方(10494)
- 贸(10159)
- 贸易(10152)
- 制(10129)
- 业经(9973)
- 理论(9881)
- 易(9816)
- 农业(9725)
- 务(8885)
- 财务(8862)
- 财务管理(8827)
- 和(8728)
- 教育(8440)
- 企业财务(8274)
- 银(8237)
- 银行(8209)
- 行(7761)
- 机构
- 大学(196814)
- 学院(194939)
- 济(72474)
- 经济(70526)
- 管理(68548)
- 研究(64954)
- 理学(57972)
- 理学院(57237)
- 管理学(55889)
- 管理学院(55527)
- 中国(49672)
- 科学(42957)
- 京(42039)
- 农(37441)
- 财(35526)
- 所(34712)
- 江(32740)
- 业大(31553)
- 研究所(31493)
- 中心(31202)
- 农业(29630)
- 范(28116)
- 师范(27787)
- 财经(27570)
- 北京(26510)
- 州(25937)
- 经(24759)
- 院(23237)
- 技术(22950)
- 经济学(22280)
- 基金
- 项目(123655)
- 科学(94184)
- 研究(90968)
- 基金(85162)
- 家(74407)
- 国家(73746)
- 科学基金(61336)
- 社会(52686)
- 省(50622)
- 社会科(49609)
- 社会科学(49591)
- 基金项目(45497)
- 教育(44121)
- 划(42341)
- 自然(40230)
- 编号(39847)
- 自然科(39222)
- 自然科学(39205)
- 自然科学基金(38484)
- 资助(35281)
- 成果(34297)
- 重点(28585)
- 课题(28242)
- 发(26859)
- 部(26831)
- 创(25354)
- 科研(24401)
- 大学(24257)
- 项目编号(23881)
- 创新(23624)
共检索到295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熊茵 刘丹
当下,微信成为大学生传播沟通与社交互动的主要手段,微信平台成为高校舆情爆发和扩散的重要场域。本文梳理了高校微信舆情的平台特征及传播特征,并从舆情工作、文化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微信舆情引导的机制构想。
关键词:
微信 舆情 特征 圈子 勾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鹏
微型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具有传播快捷、操作方便、信息海量、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同时,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学生舆情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新态势,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带来了新挑战,促使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客观分析大学生群体成长的现实状况以及他们思想动向,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舆情 思想引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杨延圣
[目的/意义]通过对微圈、微圈舆情的概念与特征分析夯实了舆情的基础理论体系,有助于推动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治理研究。[方法/过程]通过对新媒体、网络群体以及舆情概念的分析,构建和阐述微圈以及微圈舆情的内涵,并分析微圈舆情的要素特征。[结果/结论]微圈是一种基于新媒体主体身份认定的网络社交群体。微圈舆情是指舆情主体在新媒体空间内,针对借助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对公权力拥有者所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微圈舆情的主体、客体、中介性社会事项及空间四要素呈现出相应的新特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安璐 吴林
[目的/意义]微博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主题和情感挖掘对掌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识别与预测潜在问题及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尝试提出一种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方法/过程]以寨卡事件为例,通过划分微博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基于word2vec技术分别提取该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微博主题,采用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引入情感词、表情符号等多情绪源,对不同主题下的评论情感做细粒度划分,并计算情感强度,最终实现微博主题与情感的协同分析。[结果/结论]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玉东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切入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以及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伟琴
为保证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工作领导机制、队伍保障机制、教育引领机制、干预引导机制、预警机制、危机处置机制、工作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等有效机制,以期对学生的网络舆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处置,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网络舆论 引导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建玲
大学生是自媒体时代的"代言人"。大学生舆情是指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自媒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自身所关注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所表达的意见、态度及看法。文章通过剖析网络自媒体化发展现象、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舆情特点和形成动因,提出掌握舆情传播规律、畅通高校信息渠道、构建网络公序良俗、营造"以法治舆"氛围、培养积极向上心理心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路径、对策和举措。
关键词:
自媒体 高校学生舆情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润喜 王国华 徐晓林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情绪化、影响广、易控制等特点,目前的控制和引导方式存在响应慢、指令多、投入少等问题;要预防和干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需要构建包括三级工作体系、两级报送体系和一支高素质团队的快速响应机制及快速收集、紧急应对、迅速联动与及时反馈4个部分的快速响应流程;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和流程采用事前干预、网上干预和网后干预等方法实施干预。
关键词:
大专院校 网络舆情 控制 引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建强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思想、文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得以不断完善,使大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将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高校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激励,也有负面冲击,因此,对高效网络舆情展开严格监督和正确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当下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舆情 思政教育 引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于静 杨柏勤 田玉晶 秦世霞 朱翃 李洪伟
进入网络云时代,社会舆情呈现传播快、数量多、规模大的态势,大学生作为信息敏感人群,必然使高校成为网络舆情失控的重灾区。本文以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10所省属大学的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认知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载体、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中主体的行为表现、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防控的困境,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络舆情应对提出策略性建议。尽快搭建起相应的管理框架,通过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形成全方位舆情危机应对覆盖面,把网络舆情有效应对渗透到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我国现阶段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治理主体提供帮助,助力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同时,网络舆情这一时代性产物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图书馆要抓住机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网络舆情 应对机制 云时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嶂 宁锦歌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既受社会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作用于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建设必须深刻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研究因势利导的有效方法,培养青年学生的参与型政治热情,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朝着有利于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政治文化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机制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于卫红
[目的/意义]从微信舆情的智能采集与智能分析的视角出发,探究如何借力大数据技术强化舆情的深入分析与有效研判机制。[方法/过程]鉴于Hadoop在分布式处理领域的强大功能以及R语言在数据统计模型方面的优势,使用中间件技术将二者无缝集成,构建了基于R+Hadoop的微信平台舆情挖掘框架。并以4 025篇微信文章作为研究数据,阐述了使用该框架进行舆情采集、舆情分布式挖掘以及挖掘结果可视化展示的思路和方法。又进一步使用不同数量级的数据对该框架与单机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微信环境下数据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尤可
微信是国内网民发布"自媒体"信息的首要手段,已成为网络舆论最为集中的平台。作为一种社交属性鲜明的工具,微信的私密性等特点使得其舆情体现出"涌现"的相关特征,个体的非理性的传播行为通过虚拟群体间的相互影响而蔓延,易于导致群体效应,引发汹涌舆情。同时,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对微信舆情的掌控也出现了难题。针对微信舆情"涌现"机制,构建仿真模型,分析了5种场景,对微信舆情的"涌现"机制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微信 舆情 舆情演化 仿真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夏一雪 兰月新 李昊青 吴翠芳 张秋波
基于微信舆情传播特征,从网络舆情生态视角研究舆情主体、舆情信息、微信环境相互作用而共同形成的微信舆情生态系统,分析其平衡机理与失衡表现。以河北邢台"7·19"洪灾微信舆情危机为例,分析突发事件情景下微信舆情生态失衡的表现,据此从舆情主体、舆情信息和舆情生态环境3个方面,提出突发事件微信舆情生态治理对策。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微信 网络舆情 生态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关键词:
微信网络 舆情传播 SIR模型 双层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