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7)
2023(12414)
2022(10631)
2021(10312)
2020(8428)
2019(19964)
2018(20328)
2017(37235)
2016(21321)
2015(24221)
2014(24494)
2013(23307)
2012(21229)
2011(19138)
2010(19081)
2009(17112)
2008(16617)
2007(14545)
2006(12719)
2005(10977)
作者
(57773)
(47937)
(47663)
(45565)
(30587)
(23003)
(21764)
(18892)
(18371)
(17201)
(16491)
(16079)
(15295)
(14981)
(14777)
(14624)
(14587)
(14310)
(13768)
(13673)
(11930)
(11917)
(11372)
(10906)
(10829)
(10650)
(10642)
(10594)
(9660)
(9533)
学科
(76824)
经济(76748)
管理(56834)
(50025)
(40811)
企业(40811)
方法(37327)
数学(32809)
数学方法(32438)
中国(25409)
教育(23558)
(19543)
(18736)
(18333)
理论(16602)
地方(16393)
业经(15805)
农业(13547)
技术(13128)
(13088)
(12788)
贸易(12780)
环境(12614)
(12388)
(11442)
(11339)
(11238)
财务(11178)
财务管理(11162)
教学(10874)
机构
大学(294642)
学院(286244)
管理(111434)
(106451)
经济(103881)
理学(97327)
理学院(96201)
研究(96181)
管理学(94366)
管理学院(93833)
中国(64002)
(63801)
科学(60129)
(48191)
师范(47892)
(47832)
(47523)
研究所(43769)
中心(42230)
(41762)
业大(41556)
(41090)
北京(40908)
财经(39050)
师范大学(39005)
教育(38586)
(35612)
(35023)
(34108)
技术(32664)
基金
项目(199564)
科学(157824)
研究(152766)
基金(141543)
(121826)
国家(120708)
科学基金(103729)
社会(93098)
社会科(88044)
社会科学(88022)
(79041)
教育(77051)
基金项目(75241)
(67694)
自然(66574)
编号(64925)
自然科(64925)
自然科学(64914)
自然科学基金(63731)
资助(58043)
成果(54938)
课题(46802)
(45490)
重点(45351)
(43153)
(41384)
项目编号(40227)
教育部(39755)
大学(38524)
创新(38233)
期刊
(109645)
经济(109645)
研究(91721)
教育(64756)
中国(60694)
学报(43963)
科学(39493)
管理(38871)
(35507)
(34853)
大学(33879)
学学(29519)
技术(27696)
农业(25653)
图书(20504)
财经(18167)
(18084)
金融(18084)
经济研究(17597)
业经(17484)
(15523)
职业(15013)
问题(14138)
书馆(13881)
图书馆(13881)
理论(13591)
科技(13409)
资源(13326)
(13219)
(13091)
共检索到416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宜兰  
高校作为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的集中地,在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校教育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既是高等教育的职责,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实践中,我国高校开放教育资源机制不断完善,存在教育资源开放政策缺位、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具有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品牌效应和溢出效应等增值效应,进而提出应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双向社会开放、打造多元开放平台、深化校际资源开放等增值效应的实现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妍  芮潇潇  
随着英美国家问责制的发展,教育增值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仅为教育改进开拓了新的思路,而且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评价标准。文章依据教育增值理念在教育改进过程和评价过程的研究,将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一类是将增值理念运用于教育生产函数中分析教育与学生增值的内在关系;另一类则将增值作为问责制下的评价指标考察学校的效能。文章对相关研究分别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对研究结果及其公平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概括,最后则阐述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吴钢华  
本文从信息的增值概念入手,分析了信息在量上、质上和价值上的增值含义,并着重研究了信息活动中的信息增值现象和原理,以及影响信息增值性能的诸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凤喜  
文章认为。增值税改革是税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增值税的运行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文章具体分析了增值税对财政收入、价格、投资、外贸以及社会公平的各种影响。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郎付山  
高校治理与高校内部审计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加高校自身价值。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体系中的增值作用,体现着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顶层设计内部审计关系框架、提高审计主体的职业胜任能力、突出完善治理功能等有助于推动内部审计从价值保护到价值创造的递进和高校共治的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苏琴  刘礼明  
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绩效的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依据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将财力资源增值管理分成募集、资源化、使用、维护、资本化、评估管理等过程,结合财力资源的金额增值、价格增值、效益增值、效率增值形式,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校财力资源增值管理评价方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俊娥  陈建龙  
介绍了对图书馆文献分类与高校学科体系映射关系的研究及其应用服务实践,提出了以高校各学科的“培养目标、专业范围和知识体系/课程”的文本内容为基础,析出其所涉及的主题词,利用图书馆按主题分类的编目专业优势,由专业编目人员通过主题词分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把高校学科体系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体系关联起来,进而建立了分层分级的分类文献资源与高校学科的映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基于学科映射更好地服务于学科专业建设的数据服务路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美  
以增值利用角度,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调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开放政府数据商业应用,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和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提出授权政府数据重用、鼓励公众参与、促使开放政府数据的收益最大化、通过激励方式推动开放政府数据的商业应用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丹  解萍  
工程设计管理是工程管理和造价控制的关键因素,深入开展设计管理审计是增加工程管理审计价值的新途径。为推动工程审计增值、为组织创造更高价值,本文以工程设计管理审计内涵研究为基础,指出现行设计管理审计中存在思路受限、审计人员信心不足、全局性掌控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将设计管理审计融入全过程审计各阶段、加强设计逻辑性审计、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的审计路径,充分发挥审计增值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敏  
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核心用户的重要性及产生方法,将核心用户的范围集中于学科专家和意见领袖,同时分析了核心用户的知识增值服务需求,并介绍了基于这些需求的图书馆知识增值服务实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惠芳  
资本增值是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资本具有外生增值性,人力资本具有内生增值性。将资本增值分为货币资本增值、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和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并可依赖于财务报表等数据资料计算得出其增值数量、比重和速度。人力资本增值可分为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其中,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客观可计量性及可验证性特征。运用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推延出的计量模型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萨丽·托马斯  彭文蓉  田慧生  李建忠  任春荣  马晓强  
改进学校和学生评价的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杠杆。研究发现,增值评量普遍被认为可在评价中国教育质量上提供一种有效且相关的度量,这一结论与其他国家,譬如英国的有关研究结果相类似。在中国现有的学校和教师评价体系中,增值评量的概念与其测量的方法被视为是一种较为科学且受欢迎的评价方法。在运用任何新的评价体系时,需要考虑到地方情境以及优先考虑事项。增值评量法是否可在公共问责体制的框架下,为学校效能评价体系提供一种最有用或最适当的方法,向学校提供保密性反馈信息,提高学校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值得讨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力平  王智烜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和启示性文章,主要在我国"营改增"改革全面启动的背景下结合特定国情与阶段,归纳与总结已有增值税的效应理论及实证研究。在增值税效应研究方面,讨论增值税的福利效应、贸易效应和"营改增"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其中特别关注非正式部门、增值税贸易中性和"营改增"对服务业发展影响这三个热点。在增值税效应的实证研究方面,讨论与比较两个模型的运用,一是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二是根据笔者倡导的理论而形成的计量模型,以期对我国现阶段"营改增"政策效应的实证把握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周旭琦  
利用A股上市的16家银行的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的增值税税负进行了测算,并通过营改增前的税负对比得出了税负加重的结论,然后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从流转税、所得税、总税负、经营绩效4个方面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征收增值税后,流转税税负增加,所得税税负增加,总税负增加,经营绩效的变化不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张亚璟  殷诗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增值税作为我国占比最大的税种,对促进社会分工,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几次下调了增值税率为企业减负增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但目前界内关于增值税对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相对薄弱,对增值税有效税率变动调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在现行增值税政策下,増值税有效税率变动对企业税收负担及初次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笔者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得出增值税有效税率是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因素,并利用2014-2020年全行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1%,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0.367%,这种提升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异质性,这为降低增值税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提供了新证据,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共同富裕,也为减税降费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