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6)
2023(3794)
2022(2855)
2021(3045)
2020(2387)
2019(5431)
2018(5700)
2017(7965)
2016(5977)
2015(6975)
2014(7092)
2013(5658)
2012(5327)
2011(4886)
2010(5203)
2009(4511)
2008(4359)
2007(4225)
2006(3867)
2005(3498)
作者
(13127)
(10709)
(10708)
(10640)
(6910)
(5114)
(5103)
(4366)
(4199)
(4131)
(3705)
(3630)
(3503)
(3497)
(3495)
(3424)
(3379)
(3192)
(3148)
(3115)
(3043)
(2829)
(2755)
(2559)
(2552)
(2550)
(2519)
(2379)
(2281)
(2241)
学科
教育(20981)
中国(10990)
(8554)
经济(8547)
管理(7942)
教学(7381)
理论(7342)
(6261)
思想(5177)
政治(5123)
学校(4786)
研究(4698)
思想政治(4596)
政治教育(4596)
治教(4596)
德育(4569)
(3866)
学法(3704)
教学法(3704)
(3665)
改革(3467)
高等(3454)
发展(3444)
(3321)
学理(3030)
学理论(3030)
工作(3019)
(2960)
教育改革(2831)
(2720)
机构
大学(73668)
学院(64926)
教育(28954)
研究(26997)
(22813)
师范(22716)
师范大学(18507)
(17535)
科学(15802)
(15070)
经济(14335)
(13254)
管理(12952)
中国(12761)
职业(12423)
技术(12384)
(12338)
北京(12202)
研究所(12026)
教育学(11043)
中心(10563)
理学(10437)
理学院(10143)
(9706)
管理学(9604)
(9518)
管理学院(9457)
职业技术(8586)
(8563)
教育学院(8190)
基金
项目(38112)
研究(37522)
科学(30604)
教育(28307)
基金(21828)
成果(20045)
社会(19191)
编号(18810)
课题(17726)
社会科(17568)
社会科学(17563)
(17521)
(17211)
国家(17174)
(16609)
(16075)
科学基金(13633)
规划(12142)
项目编号(11526)
(11354)
研究成果(11264)
(10854)
重点(10445)
基金项目(10299)
年度(10211)
(10178)
高校(10064)
(9834)
(9708)
(9670)
期刊
教育(53393)
研究(33557)
中国(27610)
(18510)
经济(18510)
职业(12472)
学报(10142)
技术(9536)
大学(9174)
高等(7910)
技术教育(7413)
职业技术(7413)
职业技术教育(7413)
科学(7119)
图书(6985)
(6917)
高等教育(6853)
(6633)
成人(6588)
成人教育(6588)
(5878)
论坛(5878)
学学(5851)
书馆(5388)
图书馆(5388)
管理(4987)
(4854)
农业(4484)
发展(4383)
(4383)
共检索到118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倬  
面对世界近年来出现的“宗教热”现象,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唯物主义无神论、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区别、科学信念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观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贤明  
以"大学生信仰"为调查内容,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活动。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状况;探索出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四个突破口;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教育;提出高校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  卫俊栋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不断对我国实施渗透,企图利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特点,与我争夺青年。民族高校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山河  
本文梳理了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相关论文,发现对于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目前尚属空白,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面临的四大问题,指出对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行摸底调查势在必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秦仁山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人口观? 今年中国迎来伟大祖国建国35周年,我国经济、文化、内政,外交、政治、军事诸战线都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包括我国在人口事业上的胜利。 中国人口发展是世界人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发展,离不开世界人口发展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尚书  程华东  
李汉俊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与教育工作。他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入高校课堂,在校内组建历史社会学研究会与图书资料室等,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引导青年关注社会革命现实,开辟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新境界,为革命事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邓鹏  
红色文化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度契合,其物质性、制度性和精神性面向,可分别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感知认知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贵龙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行业领军人才是学校办学的传统和宗旨。将"总体漫灌"和"精准滴灌"有机结合,扎实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培养。以"真学"为前提,以"真懂"为基础,以"真信"为关键,以"真用"为根本。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成长离不开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华军  
杜威晚期宗教思想是其对早中期思想中的经验观的丰富和深入,围绕着杜威哲学中贯穿始终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统一关系,他对传统制度性宗教观念做了较大的改造,提出宗教性经验是"整全的自我"形成的动态过程,是自我生命的更新中自我和一个更大的整体融为一体的包容性关系。从自我和世界的关系来理解宗教,实际上杜威对宗教的改造又回到了个性发展这一基本教育命题中。他认为,具有宗教性品质的经验的形成过程也是经验中潜在的价值和意义被激发的过程,包含了经验的受阻、真理的去蔽、基于当下的创造,自我融入更大的整体中,从而实现自我精神生命的更新,自我和世界建立一种包容性的动态关系。杜威晚期宗教思想中的洞见对于破解当代人的心灵困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康晓卿  
已有关于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研究,缺乏对1934年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之前情况的关注。原因主要在于:沿袭学术界传统,忽视针对教劳结合的研究;对教劳结合概念的理解存在偏误;受研究者立场影响,忽视了部分教劳结合思想传播的形式和途径。后续研究的着重点在于:挖掘教劳结合思想早期传播的历史资料,直面原始文本的具体表述,探究其与中国共产党教劳结合实践的关系;重新审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教劳结合思想的传播,同时注意研究其他身份者对教劳结合思想传播的贡献;分析各种早期教劳结合运动和实践模式,甄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成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陶陶  胡孝四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以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为对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的的系统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灵魂工程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接班人。马克思主义信仰包括生活信仰、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哲学信仰是贯穿于其中的形而上学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凤双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鲜明特色,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视角研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的阶级性、实践性、指导性和时代性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动力之源。文章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为指导,探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伟鹏  
伴随着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与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于新代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思想信念教育、科学思维培养以及社会责任引导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发展提供有效的思想力量,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发展,并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融入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来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科学运用的深入了解,这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宝贵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展开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简要概述,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意义,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科学路径,以期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赛北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环节,其成效如何,直接关乎培养什么人这个重大问题。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面临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方法不够多元以及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关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现实性、增强实效性及把握整体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顺利实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影  盛琳颖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成人教育,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开始,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壮大。成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历史的一个体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成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自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从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新时期成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成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