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1)
2023(9696)
2022(8731)
2021(8366)
2020(7164)
2019(16661)
2018(16948)
2017(32423)
2016(18275)
2015(20818)
2014(20900)
2013(20303)
2012(18417)
2011(16520)
2010(16388)
2009(14796)
2008(14342)
2007(12547)
2006(10809)
2005(9255)
作者
(51734)
(42791)
(42662)
(40669)
(27431)
(20627)
(19428)
(17128)
(16412)
(15502)
(14806)
(14247)
(13554)
(13514)
(13190)
(13075)
(13034)
(12718)
(12259)
(12119)
(10773)
(10523)
(10326)
(9814)
(9763)
(9585)
(9470)
(9397)
(8695)
(8658)
学科
(65742)
经济(65666)
管理(50435)
(46856)
(38808)
企业(38808)
方法(32581)
数学(28142)
数学方法(27828)
(18489)
中国(17408)
(15767)
(15453)
业经(14595)
地方(14305)
农业(12395)
理论(12381)
(11898)
贸易(11893)
教育(11781)
(11585)
(11476)
(11066)
技术(10747)
环境(10410)
(10239)
财务(10181)
财务管理(10165)
企业财务(9645)
(9259)
机构
大学(252540)
学院(247980)
管理(100877)
(90845)
经济(88558)
理学(88082)
理学院(87082)
管理学(85414)
管理学院(84996)
研究(80696)
中国(57893)
(54004)
科学(52582)
(41376)
(40703)
(40256)
业大(39816)
研究所(37489)
中心(36817)
(35784)
(35199)
师范(34905)
北京(34193)
财经(32881)
农业(32394)
(29899)
(29874)
(29404)
师范大学(27926)
技术(26681)
基金
项目(175732)
科学(136564)
研究(130414)
基金(124518)
(107991)
国家(107001)
科学基金(91439)
社会(78375)
社会科(73943)
社会科学(73922)
(69927)
基金项目(67410)
教育(60983)
自然(60610)
自然科(59157)
自然科学(59143)
(58701)
自然科学基金(58071)
编号(54957)
资助(51398)
成果(45635)
重点(38701)
(38449)
课题(37958)
(36805)
(36710)
项目编号(34101)
创新(33965)
科研(33823)
大学(33588)
期刊
(96983)
经济(96983)
研究(71755)
中国(47372)
学报(41164)
(36846)
科学(36689)
教育(35793)
管理(35208)
大学(30905)
(28878)
学学(28116)
农业(26007)
技术(21046)
图书(18260)
(17914)
金融(17914)
业经(16477)
财经(14983)
经济研究(14379)
(13077)
科技(12844)
理论(12769)
(12586)
问题(12467)
书馆(12165)
图书馆(12165)
实践(11982)
(11982)
情报(11899)
共检索到354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剑  
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和交往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因此,大学师生关系的好坏越来越成为大学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能否取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继平  高玲  
经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的2 267名3-6年级小学生进行学习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焦虑、学习归因和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高年级学生与中年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焦虑和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方面,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显著;学习效能感、焦虑程度、师生情感关系和地位关系能够预测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大学,和谐的大学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文章在探讨和谐师生关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状,从而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峰  张勇  
在深入剖析研究生师生交往所进行社会交换的基础上,提出非均衡的观点。这一现状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也造成了目前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异化倾向。提出建立作为第三方的监督机构,以实现权力制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孝平  
师生关系在中职教育的情景中有着特别的意蕴,通过调查,得到了一个全国性的分析样本,从教师视角出发,采用文本分析与情态分析等方法,从"教师眼中的学生基础"等四个方面分析、梳理了中职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及这种关系背后蕴含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清云,余国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春梅  
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师生之间情感互动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实现从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学校应尽可能营造相互包容的多元文化氛围,帮助师生提高沟通能力。2030年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将不再是部分人的权利,而是所有人都应获得的资格。届时,高等教育将面临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方艳  尚书旗  刘兴华  
师生关系是在学习期间导师与研究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缔结的动态人际交往关系。当前,在研究生的师生关系中存在关系紧张、淡漠、庸俗化、多样化等问题,影响了导师作用的发挥和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力,妨碍了科研工作的全面推进,阻碍了高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此,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出发,结合研究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利君  
当代研究生师生关系出现了"利益化""片面化""复杂化"等异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异化现象原因的探究,提出研究生和谐师生关系的目标为"动态和谐",而"动态和谐"研究生师生关系之构建,既要借鉴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理念,也要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把握"立足现实""遵循规律"的基本原则。从制度、社会环境以及师生关系主体等多方面入手,探究构建之途径,以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既好又快地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勇  
高职院校中的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也是最纯粹的一种关系。它的良好发展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影响着高职院校建设的良好发展。本研究试图探究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中人文关怀的本质及意义,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找到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并试图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对策或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陶丽  李子建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十年来国外的师生关系研究,主要是基于学校及课程变革这一背景,以教师交往行为模型(MITB)、延展的依赖理论(exTended aTTachMenT)和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有关师生关系的本质和内涵、品质、影响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所作的探索。研究回溯形成了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师生互动方向的不确定性、师生互动边界和"度"的模糊性三个基本结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毅弘  
认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特殊联系,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德育过程中必然要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的发挥必须寄寓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研究生德育中理想师生关系为研究切入点,提出互动与对话是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并就该模式的特征及其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雷云  雷善玉  
通过自编高校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大连市三所高校557名硕士新生的学习适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硕士新生总体学习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稍偏上状态,主观学习适应性的水平优于客观学习适应性水平。在差异性比较方面,硕士新生在录取志愿、是否跨专业、是否为重点院校这三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硕士新生在性别、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这三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孔慧  吴敏榕  韦燕云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态度,并对其影响因素作深刻的剖析,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以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信念,增强专业兴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