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4)
- 2023(13762)
- 2022(11625)
- 2021(11022)
- 2020(9739)
- 2019(22167)
- 2018(21818)
- 2017(41577)
- 2016(22969)
- 2015(26167)
- 2014(26075)
- 2013(25308)
- 2012(23120)
- 2011(20695)
- 2010(20548)
- 2009(19045)
- 2008(19179)
- 2007(17051)
- 2006(14298)
- 2005(12451)
- 学科
- 济(86262)
- 经济(86170)
- 管理(66320)
- 业(62978)
- 企(51180)
- 企业(51180)
- 方法(45643)
- 数学(40590)
- 数学方法(40103)
- 财(24846)
- 中国(23792)
- 农(22786)
- 学(19036)
- 制(18390)
- 业经(17625)
- 务(16682)
- 财务(16638)
- 财务管理(16594)
- 贸(15842)
- 贸易(15835)
- 企业财务(15785)
- 地方(15484)
- 易(15374)
- 理论(15057)
- 农业(14794)
- 银(14756)
- 银行(14716)
- 和(14520)
- 行(13824)
- 融(13398)
- 机构
- 大学(325294)
- 学院(320078)
- 管理(124950)
- 济(124158)
- 经济(121281)
- 理学(108154)
- 理学院(106975)
- 管理学(104773)
- 管理学院(104207)
- 研究(102540)
- 中国(79536)
- 京(67230)
- 科学(64770)
- 财(59904)
- 农(54146)
- 所(50831)
- 业大(49592)
- 中心(49215)
- 财经(48184)
- 江(47848)
- 研究所(46574)
- 经(43848)
- 农业(42771)
- 范(42433)
- 师范(41981)
- 北京(41585)
- 州(38357)
- 经济学(38175)
- 院(37482)
- 财经大学(36113)
- 基金
- 项目(220826)
- 科学(173751)
- 基金(160888)
- 研究(158564)
- 家(140630)
- 国家(139488)
- 科学基金(120255)
- 社会(99263)
- 社会科(93939)
- 社会科学(93914)
- 省(86808)
- 基金项目(85741)
- 自然(80220)
- 自然科(78316)
- 自然科学(78289)
- 自然科学基金(76884)
- 教育(75512)
- 划(73354)
- 资助(65825)
- 编号(64715)
- 成果(52502)
- 重点(50043)
- 部(49225)
- 创(45936)
- 发(45885)
- 课题(44318)
- 科研(43774)
- 创新(42908)
- 教育部(42265)
- 大学(42170)
- 期刊
- 济(127718)
- 经济(127718)
- 研究(89666)
- 中国(63146)
- 学报(53058)
- 财(47879)
- 科学(47345)
- 农(46579)
- 管理(42410)
- 大学(39980)
- 教育(37624)
- 学学(37052)
- 农业(31506)
- 融(28680)
- 金融(28680)
- 技术(26923)
- 财经(23209)
- 业经(20644)
- 经济研究(19902)
- 经(19804)
- 图书(17610)
- 业(17286)
- 问题(16730)
- 版(16186)
- 资源(15704)
- 统计(15690)
- 理论(15011)
- 技术经济(14949)
- 财会(14846)
- 策(14556)
共检索到459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耀晨 刘永虎
根据韦伯理想类型的方法概念,结合研究生教育实际,发现高校权威、导师权力与研究生权利构成“三权”协整关系。时下,研究生与导师赖以存在的高校资源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资源视角考察导生关系具有多维性,教育资源分享呈现传习关系,管理资源共享催生合作关系,社会资源不均导致主从关系;由于资源占有的差异性,导生关系存在资源依赖风险:教育资源引发学业风险,管理资源触发心理风险,社会资源诱发道德风险;提出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治理的U-M-P模型:维护高校权威价值,营造导生共同体环境;明确导师权力边界,弘扬导师的教育家精神;强化研究生权利意识,提升研究生自我教育力,进而形成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三权协调关系,实现导生关系从依赖走向共生。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宋生
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理论诠释——形式重于实质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理论解释。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从团队生产角度分析企业结构。企业的团队生产中难以确定每个人的实际贡献,理性团队成员可能出现卸责。解决方法是对每个团队成员监督,但是成本太高,无法实施。此外,谁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骥 张晋
随着数字互联技术赋能教育快速转型,在线课程资源交易平台正成为商业资本介入教育事务的新渠道。本文围绕美国K-12课程资源交易现象的兴起、发展与现状,分析过度商业化对教育活动的蚕食所产生的影响,发现教育商业复合体通过重构教育内涵定位、加剧资本化倾向,诱发了教育公益性与公平性消弭、交易性课堂活动趋势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下降等多重风险。基于对其运营模式的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商业复合体正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市场逻辑深深嵌入课堂,催生教师创业概念异化、教学设计原创性与针对性逐底双降,破坏师师与师生共同体。在商业资本加速向课堂渗透的背景下,本研究提出健全教育商业监测与资本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教育综合利益共同体与加强课程质量文化建设等风险防范措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河江 吴砥
通用大模型具备“能理解会创作”的能力,将可能给教育实践带来更为颠覆性的变革,但也可能加剧传统伦理问题并产生新的伦理风险。这些伦理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内容风险、数据风险与算法风险。依据通用大模型的技术基础与教育应用伦理风险的表现,教育领域通用大模型应用伦理风险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价值性与风险性并存、可控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等特征。这些伦理风险的形成既有技术因素,也有人的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模型能力的涌现性可能导致应用失控、功能的泛化性可能导致人的异化、输入数据的海量性与无序性可能导致对人的侵犯、内容的生成性可能导致教育失序等。人的因素主要包括:因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我国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大模型、对通用大模型技术认知不足、商业竞争导致技术缺陷、通用大模型技术伦理规范与监管落后等。依据教育领域通用大模型应用伦理风险表征与成因分析,可从加快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专用大模型、筑牢通用大模型开发与应用的监管体系、构建通用大模型相适配的教育新形态、扶持弱势群体以缩小“数字鸿沟”、加强对通用大模型的理论研究与知识普及等方面进行伦理风险治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猛
深度合成技术展现出强大的通用性,技术嵌入社会解锁海量应用场景,颠覆人们的生产生活,衍生的社会安全风险如影随形。深度合成技术的社会安全风险样态表征为社会秩序的冲击、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信任的危机。依据人-机器-环境的系统理论框架,深度合成技术社会安全风险的生成以风险源、生态诱因、传播媒介为生成机理,由技术因素、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风险的联动与叠加,使社会安全风险呈现爆发和治理的复杂性上升。基于敏捷治理理论,从技术敏捷、组织敏捷和价值敏捷入手,通过使用多维组合的治理工具、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主体以及坚持多思平衡的治理理念,实现深度合成技术社会安全风险的敏捷治理。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磊磊 张黎 王靖
在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数据伦理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教育数据隐私侵害风险、教育数据利益失衡风险、教育数据责任失守风险、教育数据服务偏见风险。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的治理困境主要涉及师生教育数据隐私权与开放共享存在冲突、教育数据利益博弈失范制约教育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治理主体数据素养不足制约教育数据责任落实、师生教育需求的片面捕捉催生教育数据服务偏见。基于此,提出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的治理路径:尊重教育用户数据隐私控制权,优化数据隐私泄露风险防范体系;注重利益博弈规约,搭建教育数据权益监管体系;立足数据素养培育,培育专业化教育数据伦理风险治理组织;根植动态需求监测,构建“去偏见化”教育数据服务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德敏 谢斐
本文从经济角度出发,对研究资源安全的相关学科进行了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资源安全的内涵,然后通过系统探讨资源的使用实物量失衡、交换价值量失衡和使用性成本、交换性成本,揭示了资源安全的特征,进而对资源安全的本质属性进行了表征,指出了资源安全问题的出路。
关键词:
资源安全 战略 内涵 属性表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吕林海
倡导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一直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试图达到这一目标,就不能回避对学生数学观念理解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学习错误进行深入的心理学层面的分析。认知心理学近年来在知识表征研究上的重要进展对上述课题的研究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笔者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角度进行了策略分析,并提出了由此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学观念理解 错误 表征 心智模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曹廷求 钱先航
本文从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入手,通过引入强制性和自主性治理的观点,在界定治理收益、治理成本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整体的角度定义了治理风险。我们认为由于强制性的治理要求超过了公司自身最优水平,导致治理收益小于治理成本,从而引发治理风险的累积。同时治理风险也与法律环境有直接关系,越是强制性的法律越容易导致治理风险的发生和累积,但超越强制性治理的自主性治理不仅会避免治理风险的发生,而且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治理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乾梅
一、信息化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现状(一)审计观念落后笔者对某省22所本科院校调查了解,结果表明:只有一半的高校设立审计部门,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审计人员大部分是从财务岗位劝退转型的,一部分审计人员还兼任学校其他管理岗位。调查显示:某些校领导认为公立高校属于全额拨款预算单位,不象企业存在风险问题,内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燚宁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辅导员的胜任力,尤其是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辅导员胜任力。具体而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主要包括角色、知识、技能、能力及素养五个方面的应然向度。但在具体的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呈现出职业角色定位模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实践技能短缺、关系协调能力欠缺及综合人文素养不足等实然表征,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基于此,需要明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定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关系协调能力、涵养综合人文素养,这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协同 辅导员 胜任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笑 王文韬
[目的/意义]介绍并分析基于图像表征的PIM工具,包括基于层累制结构的PIM工具、基于3D的PIM工具和基于环境/语义信息的集成化PIM工具。[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通过检索国内外个人信息管理相关的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并查阅信息管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信息行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文献,初步形成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结果/结论]分析得出可能导致PIM工具未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包括与用户习惯不一致、未能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没有充分理解和利用人类记忆以及缺乏对PIM工具的评估。
关键词:
图像表征 个人信息管理 个人信息管理工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胜旺
工业文明在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却被其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所消解,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由于丧失了稳固的自然生态基础而不能够持续地发展。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它的整个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生态表征,具体为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的尖锐性、生态经济结构的掠夺性和生态危机产生的必然性。这些非生态表征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分离对立的客观事实状态,工业文明只有向生态文明转型发展,人类文明才能永续演进。
关键词:
工业文明 非生态表征 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蕾蕾 巴志超 董克 夏义堃
[目的/意义]信息通信技术(ICT)政策是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战略工具。识别并理解不同地区各级政府对ICT政策采纳与关注的异质性,对于缩小数字鸿沟和促进经济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方法/过程]以1994—2021年中国政府发布的ICT政策为研究样本,文章基于社会表征理论中动态化、成因化和结构化三维视角探索中央和八大经济区域政府在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时空差异与影响机制。首先,利用结构化主题模型识别大规模ICT政策中的重要议题,从注意力强度、核心内容和主题协同性三方面量化区域政府在不同ICT政策议题上的注意力分配差异;其次,从动态化视角分析各区域政府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演进过程;再次,从成因化视角考察地理位置、发布时间、政策被引次数等因素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作用机理;最后,从结构化视角探讨政策类型、政策效力等级、政府行政级别三个因素对不同经济区域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调节效用。[结果/结论]中央政府表现出注意力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而地方政府对议题的关注具有显著优先级和短时热度现象;地理位置、发布时间和政策被引次数显著影响政策议题的注意力分配,其作用机制与议题属性相关;政策类型、效力等级和行政级别从执政理念、政府权力以及制度水平三个方面调节决策群体的注意力分配表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泽慧 陈复明 王戈 刘杏娥 程海涛
针对天然竹纤维粗细不均、变异性大的特点,采用Whihelmy力学法测定了竹纤维的平均润湿周长及动态接触角,利用Owens-Wendt法对11种浸润速率下的纤维表面能、色散及极性分量进行了表征,并借助边际均值研究了测试速率与动态接触角、表面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30根纤维的平均润湿周长来估算动态接触角的方法是可行的,其相对误差较小。随着测试速率的增加,动态前进接触角符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稳定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而表面能有非线性减小的趋势。测试速率设置为1~3mm/min较合理,此时测得竹纤维表面能为41.71~43.61mN/m。浸润速率在11个水平下测定的动态接触角边际均值可分成7组子集,高浸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