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6)
2023(12184)
2022(10601)
2021(10403)
2020(8541)
2019(19735)
2018(20007)
2017(36626)
2016(21180)
2015(24156)
2014(24248)
2013(22530)
2012(20223)
2011(18282)
2010(18286)
2009(16396)
2008(15391)
2007(13451)
2006(11643)
2005(9901)
作者
(55530)
(45553)
(45513)
(43343)
(29071)
(21921)
(20847)
(18003)
(17556)
(16454)
(15662)
(15026)
(14227)
(14164)
(14133)
(14089)
(13763)
(13623)
(13061)
(12947)
(11441)
(11292)
(10806)
(10536)
(10450)
(10202)
(10149)
(10005)
(9221)
(9072)
学科
(66514)
经济(66439)
管理(54440)
(47535)
(40181)
企业(40181)
方法(32177)
数学(27659)
数学方法(27254)
教育(24803)
中国(23588)
(18334)
(17322)
理论(16968)
(16846)
业经(15318)
地方(13687)
教学(12457)
技术(12319)
(12172)
贸易(12165)
农业(12079)
(11950)
(11796)
环境(11021)
(10967)
(10830)
财务(10765)
财务管理(10748)
企业财务(10107)
机构
大学(280162)
学院(274562)
管理(105211)
(93628)
理学(92021)
经济(91074)
理学院(90844)
研究(88941)
管理学(88879)
管理学院(88373)
(60672)
中国(58601)
科学(56777)
(48445)
师范(48138)
(43459)
(42567)
教育(40368)
(40131)
业大(39992)
研究所(39968)
中心(39583)
北京(38954)
师范大学(38948)
(38559)
财经(34641)
技术(34032)
(33250)
(32491)
(31459)
基金
项目(190428)
科学(150152)
研究(148565)
基金(132585)
(113254)
国家(112109)
科学基金(96439)
社会(88238)
社会科(83147)
社会科学(83127)
(77159)
教育(76506)
基金项目(70708)
(66199)
编号(65097)
自然(61896)
自然科(60425)
自然科学(60413)
自然科学基金(59278)
成果(55565)
资助(53973)
课题(47423)
重点(43370)
(42737)
(40842)
项目编号(40457)
(40052)
(39729)
大学(37620)
规划(37579)
期刊
(99708)
经济(99708)
研究(87465)
教育(70765)
中国(59300)
学报(40948)
科学(37158)
管理(36722)
(34404)
大学(32201)
(31176)
学学(27834)
技术(27654)
农业(24988)
图书(19315)
业经(17775)
职业(17354)
(16709)
金融(16709)
财经(15615)
经济研究(15564)
(13241)
科技(13039)
书馆(12944)
图书馆(12944)
(12942)
论坛(12942)
(12865)
理论(12841)
(12465)
共检索到397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秀珍  
高校分配体制的变革,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在求职压力下,大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误区,包括表现出严重的功利化色彩、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引导大学生进行心理调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青青  
一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奋发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好成绩的有效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竞争的环境中,威信性动机或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要求更强烈。一般说来,多数人在竞争中,无论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兴奋度,还是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耐...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若彬  
分析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不诚信行为可能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危害,认为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并能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提出从心理学视角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诚信心理品格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认知,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民  张燮  
本文倡导将高校管理作为"社会过程"来研究,认为管理心理学关于组织心理和人际相互作用的理论对于改善高校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文中通过对高校组织性质、特点及心理功能的深入剖析,揭示了高校组织的规范性特征,提出,教育理想和科学理想是大学的灵魂和基本动力,人格规范和学术规范是其根本的控制因素,管理的激励措施应以刺激教育成就和科学成就为主.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当前高校管理心理学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章海玲  
文章将心理契约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高校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心理契约关系,阐述了思政心理契约的定义、特征、构建方式和内容以及维护良好思政心理契约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效文  王战友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了一系列负面因素。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已经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大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之路。给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如何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金明  王雷  李小红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探讨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为高校开展幸福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忠霞  张玲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高校积极生命教育体系的措施,包括倡导积极生命教育观念,转变积极生命教育目标,挖掘积极生命教育的内涵,建构积极型生命课程体系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可  
当前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重大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少。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而是保证普通学生能在正常的心理水平上变得更加完善和幸福为重点。文章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和对比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完善和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平  刘杨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运用心理学理论,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心理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对象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学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心理学学科优势,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琼  秦喆  
随着通信制造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精进,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的主力军,由于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手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湎于虚拟的手机世界,从而引发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对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引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探析,并从大学生、学校、政府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琪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目标偏离、内容片面化、师生关系不和谐等方面的弊端。用积极心理学去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其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及环境等方面就要有所改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得以体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迅  周利  彭容容  
文章分析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应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与真实性评价法的指导下,从学校主导和学生自组两个层面来具体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最后指出高校应注意实践育人活动中的反馈、评价、对个体与团体进行辅导等三方面工作,以期更好地解决高校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升实践育人的教学效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若岚  
<正>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活动,与人的心理发展保持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教育的发展基础是人的心理发展,人的心理发展又受限于教育的成效。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从相对冷门的附属性学科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侯淑萍、焦丽英两位著的《科学发展视域下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6月版)以科学发展观为研究依据,详细研究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