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1)
2023(5383)
2022(4498)
2021(4201)
2020(3555)
2019(7799)
2018(7896)
2017(14259)
2016(8604)
2015(10069)
2014(10182)
2013(8954)
2012(7921)
2011(7225)
2010(7431)
2009(7081)
2008(7031)
2007(6696)
2006(5860)
2005(5473)
作者
(21775)
(18345)
(18097)
(17602)
(11625)
(8648)
(8310)
(6905)
(6864)
(6767)
(6239)
(6110)
(6004)
(5781)
(5660)
(5616)
(5488)
(5427)
(5388)
(5295)
(4670)
(4522)
(4436)
(4241)
(4197)
(4118)
(4046)
(3978)
(3665)
(3648)
学科
管理(30286)
(23208)
经济(23142)
(22896)
(20826)
企业(20826)
(11187)
(10942)
方法(8336)
(8119)
教育(7962)
中国(7949)
体制(6869)
数学(6855)
业经(6753)
数学方法(6713)
(6652)
财务(6636)
财务管理(6617)
企业财务(6317)
(6287)
理论(5905)
(5430)
银行(5419)
教学(5282)
(5196)
(5159)
(4968)
金融(4966)
(4901)
机构
大学(117083)
学院(113535)
(42418)
经济(41308)
管理(39705)
研究(34846)
理学(33810)
理学院(33400)
管理学(32634)
管理学院(32427)
中国(26002)
(24935)
(24163)
科学(19269)
(18868)
财经(18522)
(17258)
师范(17119)
(16630)
(16513)
中心(16077)
北京(15106)
(14739)
(14612)
业大(14602)
研究所(14462)
财经大学(13641)
经济学(13386)
师范大学(13212)
(12756)
基金
项目(71757)
研究(58516)
科学(57011)
基金(50081)
(41291)
国家(40874)
社会(36510)
科学基金(35993)
社会科(34411)
社会科学(34405)
教育(30679)
(29488)
基金项目(26124)
编号(25050)
(24184)
成果(23655)
自然(21264)
自然科(20769)
自然科学(20765)
自然科学基金(20398)
(20129)
资助(19897)
课题(19164)
(16794)
(16423)
重点(16342)
大学(16330)
(16264)
项目编号(16044)
(15858)
期刊
(49788)
经济(49788)
研究(37943)
中国(31865)
教育(27600)
(22022)
管理(17014)
学报(15488)
(13673)
科学(13491)
大学(13443)
学学(11456)
(10358)
金融(10358)
财经(10182)
技术(9804)
农业(8949)
(8763)
图书(7566)
职业(7355)
业经(7186)
经济研究(7180)
问题(6131)
财会(6119)
会计(5754)
书馆(5722)
图书馆(5722)
(5405)
(5370)
论坛(5370)
共检索到181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建国  
学生榜样激励机制与校园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递息息相关。针对高校学生榜样激励机制问题,从系统角度对机制的集合性、结构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和适应性等属性内涵进行了解析,据此构建了高校学生榜样激励机制模型——激励机制适应式控制系统模型,并从榜样激励机制实现的管理与控制节点和功能结构两方面阐述了其基本内容,提出模型应用的要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建国  
效能提升是高校学生榜样激励机制研究的目的。目前高校学生榜样激励机制效能缺失主要表现为示范教育作用不显著、目标指向不明朗、强化作用不突出三方面,其根本原因涉及机制系统性运行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动态性及环境适应性等问题。只有提升榜样激励机制对环境的适应性,完善榜样激励机制的结构,营造榜样激励教育的新常态,全面深化榜样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榜样激励机制的效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建国  
学生榜样激励机制是榜样教育活动的内在机制,是有效解决不同学生价值观需求的重要形式,具有目标引导、价值观整合、路径依赖性和效应双向性的特点。当前该机制还存在着不稳定、不合理、激励条件不对等、预期价值不确定等问题。该机制的完善应以创新榜样激励教育理念为前提,深化教育改革;以提升榜样激励的竞争性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价值预期的机制。围绕着机制创新,常州工学院在榜样激励教育类型、激励教育模式、激励传导机制以及激励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仲生  
榜样激励是一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准一个榜样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将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如果榜样运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实现教育所需要的管理效能,使教育更有说服力,更具导向性,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焱  
日益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其现状和不足,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培养极其必要。要运用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实现这一激励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雁鸿  
文章结合心理学领域中的激励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析了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包括激励方式缺乏变化、激励内容太过笼统、激励时机拿捏不准、激励机制运行不公等,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在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前,并没有充分研究相关激励理论在创业活动中的应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并未体现创新性与科学性,资源整合没有做到统筹兼顾。为此,文章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必须建构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遵守的原则,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思路,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星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文化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文化、激励机制和高校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文化及博弈角度对高校激励机制选择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构建了基于文化的高校激励系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岳敏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 ,虽然几经改革 ,取得一些成效 ,但人事管理中表现出的缺乏竞争活力的惰性仍然十分突出 ,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本文着重阐述高校现行人才激励机制的缺陷 ,深入分析其根源 ,并提出一系列健全和完善高校人才激励机制的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卫川  
本文从领导效果、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几方面阐述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总结了激励的一般方法,为激励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理论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正周  
一、激励的含义 1.激励的中文含义激励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如在《六韬·王翼》中"主扬威武,激励三军";在《英烈传》第十四回中"太祖又说:‘此举非独崇奖常将军,正以激励诸侯。’";《史记·洪睢传》中"欲以激励应侯"等句中的"激励"一词都是激发鼓励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宝鹏  高平发  苏宏伟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所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素进行分析,可知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要遵循人本原则、利益原则和公平原则,建立以激励为核心的研究生导师建设管理体制、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资源分配体制、贯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程激励机制,完善精神激励机制和创新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领导和教师,常常利用榜样来教育群众与学生。效果,当然有些是好的,但也有些是差的,甚至是反的。有时榜样,会变成“靶子”。这是为什么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永乐  范红丽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优良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大学生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现行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完善物质激励、建立评估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建设激励机制、确保激励机制公正公平、使激励机制顺应时代发展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生激励机制,以满足多维需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秀萍  吴一帆  
面对个性张扬、网络依存度高的大学生,现行的大学教育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而一直被广泛运用的大学生激励机制也因为实施对象的特点变化而效果大减。因此,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并且通过运用激励理论,创新激励手段,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欢  周颖  陈旻  
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激励机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当前高校大学生特征为依托,从国家、高校、基层不同主体出发,分层次分重点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决策、育人和保障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大学生,整合社会资源优势,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