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6)
2023(11207)
2022(8707)
2021(8291)
2020(6953)
2019(15670)
2018(15463)
2017(29416)
2016(15837)
2015(17881)
2014(17582)
2013(16145)
2012(13956)
2011(11992)
2010(11396)
2009(10048)
2008(9296)
2007(7782)
2006(6280)
2005(5157)
作者
(38534)
(32212)
(32120)
(30822)
(20463)
(15199)
(14749)
(12733)
(12455)
(11160)
(10924)
(10805)
(9978)
(9974)
(9700)
(9666)
(9541)
(9472)
(9308)
(9228)
(7735)
(7704)
(7593)
(7504)
(7247)
(7193)
(6988)
(6880)
(6412)
(6291)
学科
(58385)
经济(58325)
管理(44106)
(40282)
(33052)
企业(33052)
方法(28319)
数学(25329)
数学方法(24982)
中国(17801)
(16703)
(14804)
业经(14025)
农业(11256)
地方(10847)
理论(9934)
(9899)
贸易(9893)
(9729)
财务(9688)
财务管理(9661)
(9651)
(9614)
技术(9421)
(9376)
企业财务(9147)
(8947)
教育(8481)
环境(8317)
(7993)
机构
大学(205015)
学院(200952)
管理(81808)
(81405)
经济(79913)
理学(72006)
理学院(71338)
管理学(69964)
管理学院(69585)
研究(59478)
中国(43157)
(40401)
(36143)
科学(34584)
财经(29979)
中心(29009)
业大(28456)
(28129)
(28108)
师范(27863)
(27638)
(27068)
经济学(25946)
(25646)
北京(23912)
研究所(23639)
经济学院(23587)
财经大学(22763)
(22379)
(22342)
基金
项目(147452)
科学(118705)
研究(112209)
基金(108509)
(92649)
国家(91882)
科学基金(81829)
社会(73150)
社会科(69505)
社会科学(69491)
基金项目(57990)
(57769)
教育(53790)
自然(51505)
自然科(50435)
自然科学(50426)
自然科学基金(49493)
(48050)
编号(46149)
资助(41971)
成果(36940)
(33150)
重点(32871)
(32022)
(31441)
国家社会(30967)
课题(30600)
创新(29778)
教育部(29691)
人文(29432)
期刊
(79359)
经济(79359)
研究(56638)
中国(36360)
管理(29626)
教育(29600)
(28524)
学报(27642)
科学(25587)
(24328)
大学(23354)
学学(20797)
技术(18824)
农业(16954)
财经(14382)
(14321)
金融(14321)
业经(14284)
图书(13612)
经济研究(13113)
(12457)
问题(11093)
书馆(9244)
图书馆(9244)
(9237)
科技(9211)
理论(9127)
财会(8960)
(8921)
技术经济(8909)
共检索到278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向阳  支希哲  
认为学术权力以学术成就、学术经验、学术修养等为衡量指数,其合理性主要来源于专业背景、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高校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专业背景的非一致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与院(系)分委员会以及答辩委员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缺位与错位,颠覆了学术权力的合理性基础。强调学术性组织成员的专业一致性和学术审查的公开透明化是维护高校学术权力合理性的重要制度安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林玲  胡劲松  
学位是一项由"利益"、"资格"和"自由行为"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权利。学位授予的法律行为属性,确立了学位权利的合法性和现实性。学位权利的特殊要求,使得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学位授予中无不包括非学术标准。而非学术标准的内容,则要求学位申请人以及获得者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及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文富   孙雨  
在“第三次教育改革”背景下,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依托新创立的独立于大学外的学位授予机构,为无法或不适宜通过大学获取学位与继续升学的多类群体成功探索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省厅大学校学位制度”和“学分累积型学士学位制度”,并以后者为发展重心。经过30年的实践与优化,相关制度对日本终身学习体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学位制度的整体发展均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方面既基于日本实际带有特殊性,亦基于此类制度本身而带有普遍性,而后者也为我国的相关探索提供了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玉梅  
通过对学位的本质、功能和我国学位法规的分析,认为高校不应将剥夺学生依法被授予学位资格的权利作为其处罚学生、强化学校管理的手段,并从完善我国学位制度方面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设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焱  张昶  
认为高等院校与学生之间频发的关于学位的诉争,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相关立法的缺位和高校对学位与学位授予权认识的滞后。由于高等院校法律地位具有二重性,高校与学生关系具有相对应的二重性。学位授予行为具有可诉性,高校在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内部规则与实施相关的行为时必须恪守依法行政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乙瑶  王琦  
学位授予的非学术标准包括以积极条件为导向的政治要求与道德要求,和以消极条件为导向的违反法律法规、严重违反校纪校规与学术不端等禁止性要求,与学术标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认为我国关于非学术标准的法律条文过于原则化,且实体性与程序性规范缺失,导致高校自主设定非学术标准面临合法性与合理性危机。《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实体与程序层面对《学位条例》进行了扩充,存在诸多亮点,但关于非学术标准的具体规定还存在模糊性。指出《学位法》应当根据非学术标准的分类进行重构,以保障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保证非学术标准的自主权设定符合法律优先原则,内容设定遵循比例原则,程序设定遵循程序正当原则。同时对非学术标准的地位、设定标准、设定权限、设定内容、审查监督程序等方面进行扩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肇新  
为应对学位授予过程中的学术评价结论争议,《学位法》引入了学术复核制度。学术复核以“学术自由”作为理念基础,根据高校自主办学权力设立,能够巩固依据大学章程制定学术争议解决机制的合法性,完善高校学术治理和权利救济机制。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学术复核组织应当具有专业性和自主、包容特征;在实施学术复核时,应当参照规范解释方法开展学术评价结论的合规性论证,同时侧重实体性审查并增强学术复核说理,做到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学位授予单位在设计学术复核制度时,应当关注学术复核组织与学位评定委员会之间可能出现的权力运作冲突,并给出妥善处理方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龚向和  张颂昀  
学术标准是学位制度的核心部分,也是把控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导致在实践中时常出现学位授予的司法纠纷。通过梳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四个典型西方国家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从学位制度历史演变、学位授予程序以及学位授予具体要求等各个方面,比较西方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概括出西方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是以学位论文为核心、课程学分并重的学术标准模式。这种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模式为改进我国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制度,解决学位授予纠纷,从根本上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霁霞  张颖  
近年来,关于学位授予或撤销引发的学位授予单位与学生的行政诉讼案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案件的争议焦点是学位授予单位设定学位授予条件的合法性。设定学位授予条件既属于学术自治,又涉及学生的基本权利。近三年34起涉及学位授予的案件,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位授予单位设定学位授予条件存在事项界定不清、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程序违法等问题。设定学位授予条件行为兼具法律授权性与学术自治的双重属性;设定学位授予条件应当同时符合实体标准与程序标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守信  杨咏  
介绍了学士学位制度及高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分析了目前我国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订高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关于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造成了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的认识误区,并不断成为热点议题。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数量显著少于美国,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开展比较教育研究,应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并重,准确界定相关指标的定义,增强科学研究水平,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建议不仅应适度扩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校均规模,也应适度增加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数量,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伏创宇  
学位授予的内部关系配置及其优化应当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修订重点关注的问题。学位授予的内部行为包括同行评阅、答辩决议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名,其法律属性、法律意涵与法律关系尚存分歧。学位授予内部关系的配置基础包括学位授予的专业相关性要求、内部行为主体享有学术自治以及学位授予的功能适当性。学位授予权在内部由不同环节分享,内部行为在学位授予上具有各自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也能产生拒绝授予学位的法律效果。学位法的出台应当完善学位授予内部行为的监督方式、程序要求以及相互关系。学位授予内部行为引发的纠纷解决不仅不能排除司法救济,还有必要建构功能适当的学术仲裁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荣  车彦军  
从高校和学生的一系列纠纷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位授予标准模糊、学位授权审核不规范、学位授予单位内部审核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学位授予决议程序违反行政法原则,缺乏对学位申请人的救济制度等诸多问题。文章从"刘燕文诉北京大学不予颁发博士学位"(1)一案入手,着重讨论高校学位审核授予程序中学位授予的投票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永林  
在我国学位制度深化改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制定的背景下,柴某某案件引发了对高校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力行使的质疑和探讨。从权力规范、理论积淀和法理缘由三个层面省视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力行使规范的逻辑根源,并从实践检视中归总出学位授予程序偏"认同"而非"救济"和学位授予标准由"细化"划向"设定"等问题,进而从权力的来源、性质、意蕴及表现中审视和划定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力行使的边界。新阶段,规制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行使应在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下,推动二级学院学术自主权与申请人学位申请权相统一、学位授予自主权与法律授权相耦合,从而实现实体规范的自制;应注重秉持全面性与实践性,以程序权利的系统性为核心、补强学位授予的正当程序,以程序权利的可及性为关键、规范不授予学位的救济程序,以专家评审的前置性为保障、规范撤销学位的救济程序,从而实现程序规范的拘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艳飞  
当前我国学位授予纠纷客观存在着两种典型类型,即以"田永案"为代表的违规类学位授予纠纷和以"何小强案"为代表的学术类学位授予纠纷。通过近距离的精细考察可以发现,司法介入不同类型的学位授予纠纷遵循着不同的司法审查模式:全面审查模式与司法节制模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两种不同的学位授予纠纷的司法审查模式,以寻求大学自治与司法审查的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