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8)
2023(4889)
2022(3785)
2021(3779)
2020(2977)
2019(6588)
2018(6353)
2017(10917)
2016(6639)
2015(7538)
2014(7593)
2013(6672)
2012(6018)
2011(5397)
2010(5455)
2009(4586)
2008(4583)
2007(4331)
2006(3494)
2005(3138)
作者
(17435)
(14572)
(14430)
(14129)
(9263)
(7075)
(6665)
(5527)
(5410)
(5403)
(4930)
(4886)
(4777)
(4768)
(4623)
(4367)
(4365)
(4360)
(4212)
(4076)
(3730)
(3617)
(3510)
(3499)
(3390)
(3321)
(3249)
(3218)
(3088)
(3043)
学科
(16060)
经济(16042)
管理(14478)
(12077)
(9851)
企业(9851)
教学(9503)
方法(7658)
理论(6950)
数学(6661)
教育(6539)
数学方法(6479)
中国(6416)
学法(5850)
教学法(5850)
(5300)
(4954)
(4157)
学理(4014)
学理论(4014)
工作(3946)
(3663)
研究(3614)
业经(3603)
(3441)
财务(3436)
财务管理(3426)
学校(3384)
企业财务(3359)
技术(3337)
机构
大学(87625)
学院(84062)
研究(27412)
(26090)
管理(25767)
经济(25302)
理学(22314)
理学院(21975)
管理学(21194)
管理学院(21030)
科学(18128)
中国(18119)
(17960)
(15453)
师范(15241)
(14225)
(13925)
(13613)
业大(13177)
(13155)
研究所(12611)
中心(12439)
教育(12251)
师范大学(11826)
技术(11501)
农业(11293)
北京(11135)
财经(11108)
(10885)
(10208)
基金
项目(57438)
研究(44513)
科学(43762)
基金(38311)
(33524)
国家(33187)
科学基金(28000)
社会(25238)
教育(24597)
(23869)
社会科(23856)
社会科学(23849)
(19918)
基金项目(19787)
编号(18975)
成果(17668)
自然(17634)
自然科(17272)
自然科学(17266)
自然科学基金(16973)
资助(15281)
课题(14888)
重点(13526)
(13482)
(13174)
(12549)
大学(12547)
(12236)
项目编号(12035)
高校(11622)
期刊
教育(27576)
研究(26364)
(26024)
经济(26024)
中国(22957)
学报(16330)
大学(12951)
科学(12391)
(12387)
(11779)
学学(10871)
管理(10037)
技术(8855)
农业(8661)
图书(7904)
职业(7161)
(5886)
金融(5886)
财经(5867)
书馆(5823)
图书馆(5823)
高等(5260)
(5136)
(4999)
(4794)
(4416)
论坛(4416)
经济研究(4399)
成人(4334)
成人教育(4334)
共检索到126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超  
在高等教育中,知识生产和再生产从历史合一到现实分离,对基于多元学术理论的学术性教学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为此,大学应以理性精神为价值内核,将学科专业学术研究和教学专业学术研究整合进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使之转化成为一种持续的反思性实践,因应和促进高教体系及师资结构的有序分化和竞争性协作,实现大学不同学术活动方式的技术突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术内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锡坚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之所在,应从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大学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大学教师专业忠诚于学科文化等方面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同时,以教学学术为切入点,通过完善教学学术评价制度和培育学科文化等加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学术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教师的理想,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于学术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艳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静  于海波  
教学实践是教师个人认知、情感与行动参与其中的主体性实践,个人教学逻辑是教师教学实践是其所是的内在根由。教学目的认识、学科内容认识、学生认识、教学认识、自我认识、课程认识和情境认识组成教学逻辑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学逻辑是对基本构成要素提取和关联的动态表达。教师个人教学逻辑的形成经历了"情境的评鉴—问题的界定—目标的求解—论据的提取—逻辑的链接—行动中反思—信念的确证"的基本过程。教学逻辑在"识别—评价—应用"基本循环的螺旋上升中不断得以跃迁。形塑关心教学逻辑的自觉品质、个人识知能力的提升、加强对教学逻辑的实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黄玲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多地体现在统计数据上的均等化,表象上的均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均等,在城乡间、不同群体间还存在"被均等化"现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地落实,需要提升其可及性,解决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具有地理可达性、服务可获得性、经济可承受性、品质可接受性等特征。因此,基于目标导向,从资源配置、提供方式、成本分摊、质量体系等方面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提升的实现路径,有利于提高供给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需求端人民群众满意度及获得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作为一个重要的类型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吸引力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不同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思路,其中,强化系统治理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品越  王珊  
资本逻辑乃是物化的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矛盾运动的规律。物化劳动是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而资本权力通过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支配是资本逻辑的基础,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转化为两种力量,从而构成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一是推动生产力系统不断扩张与发展的社会关系动力,二是由资本扩张悖论所产生的阻力,由此构成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规律。资本逻辑具有资本的三大层次上的三种表现形态:一是资本逻辑的本质形态——物质生产层次的资本逻辑的物化形态;二是市场交换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货币形态;三是资产证券化层次的资本逻辑的虚拟形态。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建民  狄增如  
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历史性重大变革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工程。设计的客体可以归纳为目标模式、体制机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项目五个总维度;每一个总维度又可分为若干子维度。客体之间具有层次性和相关性。不同层级客体的设计,由不同层次的主体完成。设计的逻辑具有客观性、合理性、可行性、多主体博弈、可接受性和动态性六项特征。设计方法可采用定性的"战略-系统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白玲  
职业学校"教学名师"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引领、示范和辐射的重要作用。其特有素质应建基于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基本素质和普通学校"教学名师"的优秀素质之上,还应该符合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等,这是"教学名师"素质推衍的逻辑起点。"教学名师"素质内涵丰富,具有融于"专业信念"之中的道德之爱,基于企业历练的实践智慧,"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改变专业境遇的"自我研究"能力,"自我更新"的终身学习力以及引领"团队发展"的奉献精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娃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体现了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是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教师发展的实践改革,而非大学组织的自发行为。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一直以来的政府主导特征的延续。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基于此,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遵循以国家制度为向导构建该机构的一般组织框架,以知识为发展的主要内容,满足不同高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韦震  吴林龙  
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深入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意蕴,锁定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指向,形成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综合效应。这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的基本逻辑进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林  付保宗  郭丽岩  卞靖  刘现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任务之间构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任志宽  
为探究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性嵌入的内在机制,从关系合同理论视角出发,构建由关系嵌入结构﹑合同治理结构组成的关系合同结构分析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嵌入性组织悖论的理论内涵和典型特征,并基于“主体-过程”二元视角进行理论阐释。研究认为,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嵌入性组织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其本质上是一种以直接联结和间接互动为纽带的多元交易关系,是一种多主体协同互动的关系合同;其组织性嵌入分为正向嵌入和反向嵌入,表现形式为产权关系﹑结构互嵌和制度关系,演化过程表现为在初创期建设主体被动地实现正向嵌入﹑成长期排斥建设主体的组织性嵌入而成熟期与建设主体出现双向嵌入;其所面临的嵌入性组织悖论本质上是多主体协同合作与多头决策低效之间的悖论,悖论的破解既需要其与建设主体二者关系质量带来的协同优势,也需要二者关系位置带来的控制优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玉德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止风险累积演化为系统性风险,推动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必须在厘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基于公共风险视角溯清隐性债务产生的动因及其演化机理,揭示政府、市场和公民个人之间跨部门风险传播并最终汇聚形成隐性债务的风险逻辑。隐性债务主要来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产生的公共财政支出责任和政府部门风险私人化后的再次回流,其实质是公共风险引致的非法定的政府潜在支出义务。据此可以进一步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以消除隐性债务理解上的歧义且能更好地发挥现实指导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林  付保宗  郭丽岩  卞靖  刘现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任务之间构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