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6)
2023(10860)
2022(9257)
2021(8296)
2020(7238)
2019(16561)
2018(16503)
2017(31572)
2016(17502)
2015(20238)
2014(20581)
2013(20169)
2012(18990)
2011(17538)
2010(17869)
2009(17045)
2008(16954)
2007(15785)
2006(13947)
2005(12878)
作者
(51485)
(43463)
(43418)
(41631)
(27633)
(20629)
(19864)
(16803)
(16226)
(15491)
(14979)
(14382)
(13997)
(13713)
(13644)
(13489)
(13108)
(12802)
(12658)
(12505)
(11028)
(10785)
(10446)
(9887)
(9859)
(9801)
(9748)
(9588)
(8763)
(8510)
学科
(90855)
经济(90754)
管理(53931)
(45874)
(37826)
企业(37826)
方法(33879)
数学(29977)
数学方法(29762)
(21417)
中国(20644)
地方(20405)
(19412)
(18788)
业经(17226)
(16652)
(13587)
地方经济(13447)
(13066)
贸易(13060)
(12656)
银行(12631)
农业(12616)
(12605)
金融(12601)
(12596)
环境(12545)
(12423)
财务(12392)
财务管理(12354)
机构
大学(265555)
学院(261738)
(118382)
经济(115920)
管理(95964)
研究(90368)
理学(81450)
理学院(80550)
管理学(79217)
管理学院(78721)
中国(68438)
(56012)
(54892)
科学(52213)
(46226)
财经(43436)
(41656)
(41598)
研究所(41354)
中心(40962)
(38990)
经济学(38108)
业大(36393)
北京(34810)
(34092)
经济学院(34074)
师范(33803)
农业(32452)
(32204)
财经大学(31750)
基金
项目(163057)
科学(127555)
研究(122199)
基金(116960)
(99990)
国家(99157)
科学基金(84624)
社会(78538)
社会科(74388)
社会科学(74365)
(64392)
基金项目(61670)
教育(57181)
(53098)
自然(51834)
自然科(50560)
自然科学(50543)
编号(49836)
自然科学基金(49644)
资助(47965)
成果(42843)
(37037)
重点(36933)
(35904)
课题(35277)
(34229)
(33704)
国家社会(32323)
教育部(32199)
大学(31794)
期刊
(139825)
经济(139825)
研究(83611)
中国(55163)
(46008)
学报(38301)
(37924)
管理(36368)
科学(34529)
大学(29795)
教育(29351)
学学(27462)
(25040)
金融(25040)
农业(24755)
财经(23231)
技术(23044)
经济研究(22855)
(20077)
业经(19795)
问题(18110)
技术经济(14802)
(14175)
统计(13007)
(12927)
理论(12749)
图书(12697)
世界(12547)
(11912)
国际(11852)
共检索到407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耀宗  刘珂珂  
"学分"的经济学本质是对学生消费者消费教育产品量或者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产品量的测度。学分制收费具有多维度的经济学价值,它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交易原则,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劳动生产率,缓解当前的贫困生学费难题,也有助于合理解决辅修、重修、补考等收费问题。学分制定价方法包括简单折算法、分类计算法、综合因素法、课程细分法。通过制定统一的国家规制,建立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按学分收取学费的规程,完备技术条件,提供学分制制度供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磊  
公路收费政策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公路建设的资金压力,在改善路网结构、延伸公路里程、提高道路等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因公路收费引发社会冲突、收费公路不能偿还银行债务而产生信贷风险等。文章从经济学理论上探讨了建设收费公路的条件,对于反思公路收费政策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的原因以及探寻相应的策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闫广芬  翟晓静  
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改革的一项必然趋势,而实行学分制收费制度又是近几年来学费制改革的一大突出内容。从高校学分制收费的目的及其实施的现实意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分制收费的现状,深入研究了学分制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慕兴宏  
学分制收费是高校收费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以学分制教学管理为前提,以学生修读学分作为计价收费的主要依据,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合理成本补偿的目的。目前虽然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收费,但实际仍未完全脱离学年制收费管理的痕迹,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立足于高校学分制收费实践,针对现行学分制收费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并综合考虑高校办学层次、培养成本差异、专业受欢迎程度、学生修读学分数等因素,建立了全新的学分制收费定价模型,以使学分制收费标准的制定更加科学,为高校的学分制收费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建平  
教育收费是调节优质教育资源供求平衡的必要手段。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收费与乱收费中政府、学校、学生或家长的利益以及社会总资源的损益。优质义务教育收费的多少应该由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决定 ,政府收费定价管制只会带来社会总资源利用效率的无谓缺失。政府的责任在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和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教育乱收费的治本之策在于扩大教育供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瑞芬  段美萍  
从学分的经济学本质入手,以学分制收费的经济学视角,探讨学分成本的核算,尝试提出标准学分定价方法,构建学分制学费定价方法。该定价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同时,鞭策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深化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制度。同时从细化教学成本核算、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完善选课制度等方面提出配套支持措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安富  
高校合并作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客观上存在着规模效益、资源配置和办学成本等经济问题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星云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教师流失的经济行为策略,对于提高高校教师收入水平和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有着更广阔、更现实的理论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国斌  王洪艳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筹资渠道不断拓宽,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日益复杂与繁重,高校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保障。针对会计核算质量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其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锦江  汪贤裕  
文章基于规制理论框架,从新规制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中政府对高校的最优规制。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高效率高校存在有效率的努力,并且得到基于低效率高校努力水平的租金,而低效率高校努力不足且没有租金,资源配置受到扭曲。文章最后进一步讨论了高校的关闭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佑民  万方  于广云  
在高校实行人事代理制度是高校人事管理的创新,对于激活用人机制、提高人员素质、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人事代理的内涵,剖析了高校产生人事代理制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用制度经济学原理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德波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先进知识和技术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培养大量知识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大量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因此,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开展学分制改革不失为良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季红  
日本汽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施了分包制。本文主要分析分包制在日本为什么会长期存在 ,并与美国进行比较 ,同时还探讨汽车厂商与供应商的分配关系以及日本产业外移对分包制的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春晓  和丕禅  姚耀军  
集群内企业间的信任是集群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博弈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集群内企业间信任机制呈现从基于个人身份的信任向基于制度的信任的动态变迁过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翔  
本文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企业自身具有制假的内在动因及其社会福利损失,正品生产企业和制假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而展开的竞争及其均衡,并通过效用函数分析了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损失。最后,运用进化博弈方法,分析了政府在权衡由制假所得利益和其造成的社会损失之后,可能采取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