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4)
2023(3587)
2022(3011)
2021(2913)
2020(2547)
2019(5791)
2018(5959)
2017(10216)
2016(6411)
2015(8041)
2014(8031)
2013(7065)
2012(6353)
2011(5675)
2010(5897)
2009(5133)
2008(4811)
2007(4538)
2006(3920)
2005(3524)
作者
(14991)
(12537)
(12418)
(11866)
(8238)
(5915)
(5811)
(4992)
(4901)
(4869)
(4339)
(4305)
(4236)
(4072)
(3902)
(3711)
(3688)
(3677)
(3669)
(3596)
(3305)
(3250)
(3130)
(2942)
(2915)
(2885)
(2762)
(2718)
(2707)
(2706)
学科
(14317)
管理(13410)
(11263)
经济(11241)
中国(9719)
教育(9258)
工作(7720)
(6674)
企业(6674)
(6383)
服务(6266)
教学(6132)
方法(4916)
理论(4859)
服务业(4812)
学校(4684)
农业(4398)
数学(4351)
(4296)
政治(4276)
数学方法(4235)
思想(4192)
思想政治(4138)
政治教育(4138)
治教(4138)
德育(4123)
读者(4015)
学法(3435)
教学法(3435)
研究(3430)
机构
大学(79902)
学院(71592)
管理(25623)
研究(23296)
(22603)
经济(21679)
理学(21624)
理学院(21322)
管理学(20654)
管理学院(20510)
(17497)
中国(16393)
(15483)
师范(15413)
教育(13476)
(13416)
科学(13281)
中心(12152)
师范大学(11923)
(11477)
北京(11421)
图书(11048)
(10870)
业大(10853)
书馆(10842)
图书馆(10842)
(10747)
(10548)
研究所(9445)
技术(9028)
基金
项目(48378)
研究(42926)
科学(37725)
基金(30837)
(25016)
社会(24840)
国家(24634)
教育(23887)
社会科(23111)
社会科学(23100)
科学基金(21210)
(20732)
编号(20726)
成果(20346)
(17367)
基金项目(16385)
课题(15559)
(13672)
项目编号(12911)
大学(12848)
资助(11966)
研究成果(11811)
高校(11767)
自然(11589)
规划(11560)
自然科(11337)
自然科学(11334)
自然科学基金(11126)
(11111)
(11095)
期刊
教育(31708)
中国(27703)
研究(27003)
(25788)
经济(25788)
图书(14174)
书馆(10833)
图书馆(10833)
学报(10726)
大学(10455)
(9755)
管理(8518)
(8495)
科学(7976)
高等(7357)
学学(6969)
技术(6725)
职业(6685)
农业(6434)
(6146)
金融(6146)
高等教育(6130)
成人(5174)
成人教育(5174)
情报(5056)
(5008)
论坛(5008)
业经(4234)
财经(4033)
(3715)
共检索到126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轩东  孔晓娟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意向的现状,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与基层就业意向运用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做相关分析发现,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将会推进大学生投身基层就业,促进基层就业观念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双促进的路径: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社会舆论导向模式;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思想引导和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建立基层就业大学生与在校生的传、帮、带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申橹橹  柏智勇  贺江华  张双全  
近年来,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研究大学生参与自然保护地志愿者服务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于完善自然保护地志愿者服务机制促进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很有必要。文章以湖南省长沙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新的理论视角——MOA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大学生参与自然保护地志愿者服务的行为意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参与动机对参与约束、行为意向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30和0.452,表明参与动机对参与约束和行为意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映出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参与动机,但是仍能理性地考虑参与约束的影响;(2)参与约束对约束调节策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414,约束调节策略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839,表明大学生参与自然保护地感知到的参与约束程度越高,越愿意采取相应的约束调节策略克服参与约束的影响,进而参与自然保护地志愿者服务的行为意向越强;(3)参与约束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大学生在受到各种约束条件的制约时,仍然具有参与自然保护地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和行为意向;(4)自我效能的高低显著影响大学生参与自然保护地志愿者服务的动机、约束、约束调节策略以及行为意向。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建立高校与自然保护地、权威的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合作通道;(2)完善自然保护地志愿者服务机制;(3)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瑞武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公民道德塑造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两所高校志愿服务学生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面临形式化、过程化、服务对象集中、服务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效和对公民道德的认识。只有完善高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体系,真正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并内化为自觉行为,才能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最终完成大学生公民道德塑造和对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艳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喆  杜琼  
大学生校园志愿服务,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秉承"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体或个体形式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为大学生提供一条全新的实践锻炼途径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发挥高职院校个性化育人的理想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科岩  刘岩  
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弘扬大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应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及相关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目建设等途径来推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宏  李晓军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高尚事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拟从加强对志愿者培训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高生  孔德民  车文君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可以包括六个维度28个项目,经检验,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呈现多元的价值(功能)取向,利他、利己、社会责任等纯粹公益和互惠公益共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保护和自我增强等六个维度的动因;大学生个人基本属性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学科背景、政治面貌、出生成长地、年级等因素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都存在或部分存在差异影响,性别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强度并无显著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浩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社会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经费和社会保障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质量总体不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理论上的贡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曾雅丽  
在西部计划中,一些大学生无法真正融入接收单位中,组织支持和情感承诺缺失,以及优惠政策没能兑现等,导致出现大学生工作消极、情绪低落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以大学生人生理想为导向构建理念型心理契约;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契机构建成长型心理契约;以大学生人文关怀为中心构建关系型心理契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景新  杜建军  
大学生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活动形式化、浮躁化、经费不足、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视角,借鉴市场经济理念,创新模式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健康、持续发展,使志愿服务活动永葆生机和活力。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孟珍伟  李宝珠  
随着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传承了中华民族奉献、友爱的传统美德,优化了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育人本质,传递了正能量,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奉献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彦君  
为了更好了解新形势下保定市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全面推进保定市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笔者对河北省保定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勖  
利用青年志愿者工作,推进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普遍缺乏长效机制,通过分析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借鉴其参与主体、参与动机和经济基础等机制,比较分析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立法与组织、激励机制和志愿者自身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加快志愿服务制度建设,高校和非政府组织长期合作,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护与教育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国臣  
大学生已成为志愿者的主要来源和重要力量,是志愿服务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各项有利资源和积极要素。东北大学为建立高校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是指为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