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4)
- 2023(12225)
- 2022(10699)
- 2021(10470)
- 2020(8711)
- 2019(20218)
- 2018(20183)
- 2017(38589)
- 2016(21581)
- 2015(24359)
- 2014(24482)
- 2013(23640)
- 2012(21749)
- 2011(19259)
- 2010(19519)
- 2009(17706)
- 2008(17514)
- 2007(15246)
- 2006(13313)
- 2005(11679)
- 学科
- 济(75782)
- 经济(75691)
- 管理(67769)
- 业(60449)
- 企(51463)
- 企业(51463)
- 方法(35318)
- 财(32807)
- 数学(30585)
- 数学方法(30191)
- 中国(22533)
- 农(21665)
- 务(17449)
- 财务(17386)
- 财务管理(17335)
- 业经(17044)
- 地方(16979)
- 制(16666)
- 学(16540)
- 企业财务(16497)
- 理论(14232)
- 农业(13971)
- 贸(13857)
- 贸易(13852)
- 财政(13740)
- 策(13521)
- 易(13468)
- 教育(13156)
- 和(12836)
- 技术(12490)
- 机构
- 大学(292904)
- 学院(290043)
- 管理(117844)
- 济(111968)
- 经济(109290)
- 理学(101890)
- 理学院(100840)
- 管理学(99178)
- 管理学院(98664)
- 研究(93658)
- 中国(70503)
- 京(61848)
- 财(60479)
- 科学(57760)
- 所(46365)
- 财经(44576)
- 江(43211)
- 农(42799)
- 中心(42589)
- 业大(41743)
- 研究所(41713)
- 经(40443)
- 北京(39338)
- 范(39158)
- 师范(38875)
- 州(34891)
- 院(34356)
- 农业(33178)
- 财经大学(32928)
- 经济学(32076)
- 基金
- 项目(195811)
- 科学(153364)
- 研究(148085)
- 基金(140094)
- 家(119704)
- 国家(118634)
- 科学基金(102780)
- 社会(90115)
- 社会科(85263)
- 社会科学(85242)
- 省(76987)
- 基金项目(74552)
- 教育(69202)
- 自然(66989)
- 自然科(65390)
- 自然科学(65378)
- 划(64205)
- 自然科学基金(64177)
- 编号(62554)
- 资助(58202)
- 成果(52600)
- 部(43401)
- 重点(43038)
- 课题(43003)
- 创(40771)
- 发(40759)
- 项目编号(39274)
- 创新(37795)
- 大学(37642)
- 教育部(37579)
- 期刊
- 济(124001)
- 经济(124001)
- 研究(91041)
- 中国(58491)
- 财(49617)
- 学报(42784)
- 管理(42759)
- 教育(39790)
- 科学(38692)
- 农(38245)
- 大学(33191)
- 学学(30244)
- 农业(26928)
- 融(25616)
- 金融(25616)
- 技术(24589)
- 财经(21266)
- 业经(20021)
- 经济研究(19325)
- 图书(18856)
- 经(17926)
- 问题(15440)
- 理论(14901)
- 实践(13819)
- 践(13819)
- 科技(13736)
- 技术经济(13544)
- 财会(13383)
- 会计(13352)
- 业(13297)
共检索到433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伟峰 赵醒文
“十四五”期间,高校基金会作为高校筹集社会资源的重要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财政激励政策为引领,力图充分发挥财政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作用,以完善高校基金会制度建设为目的,为其他尚未出台高校基金会财政激励政策的省市提出高校基金会财政激励的政策思路与建议,充分发挥财政对高校基金会筹集社会资源的放大器作用,从而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关键词:
高校基金会 财政激励 政策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义 秦玲玲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财政投融资激励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政策工具包括存量国有资本增值融资政策、投资返还政策、比例补助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和鼓励贷款政策。存量国有资本增值融资政策适合于各阶段,投资返还、比例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适合于外部支持阶段,财政贴息、鼓励贷款和比例补助政策适合于自助为主阶段。此外还应该制定六项相关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财政投融资 融资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米增渝 刘霞辉 刘穷志
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构建了增长、不平等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动态关联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当税收多征于富人且穷人得到更多补贴的时候,收入不平等减少,增长上升;反之则相反。本文使用199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有了新的发现:中国税收多征于穷人,富人得到了更多的补贴,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雇佣劳动遭遇困难,经济增长放缓,并且增长与不平等负向相关。文章提出了优化个人所得税累进制、加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和建设社会公平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不平等 财政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崔玉平
在美国高等教育分散型管理体制下,美国高校的财政政策表现出相应的多元特色。本文着重介绍美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特点、美国高校经常性经费收入(Current-fund Revenue)的主要采源及分配比例以及美国高校经常性经费总支出的分配比例等,以期对我国高校财政政策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财政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正
高校社会捐赠是指社会各方包括法人实体、自然人等为资助高等教育事业将其财产赠予高校的一种公益捐赠行为。2009年10月12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配比办法》),中央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此举正是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社会捐赠体制,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贵舟
文章从高校教师人本化管理思想出发,分析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性,指出了高校教师实行人本化管理的必要性,从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建构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的激励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人本化管理思想下的高校教师激励政策的方法。
关键词:
人本化管理 高校教师 激励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丁·弗尔德斯坦
马丁·弗尔德斯坦(1939-,美国纽约),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以下简称NBER)名誉主席。NBER为全美最大的经济学研究机构,约半数以上的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其会员。1982-1984年,弗尔德斯坦教授担任里根政府的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2004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AEA)主席;2006年受布什总统成为其外部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2009年成为奥巴马邀请经济恢复顾问委员会顾问。弗尔德斯坦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和国际税收。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将此文翻译(作者对中文翻译免责)并予以发表,以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郑苏晋 王汀汀
基金会发展历史表明,作为一种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诸如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弱势群体缺乏关怀等社会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税收政策的产物。我国目前基金会税法规制中存在税收政策体系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税收优惠资格申请程序和税收优惠授予标准、缺乏有效的长效监督机制和税收检查制度、税收优惠政策违反公平原则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外基金会税法规制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基金会税收政策的思路及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
基金会 公益地位 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源 杜玮
研发激励的财税政策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为揭示广东民营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与财税激励政策的关系,收集了88家沪深两市广东民营企业数据,构建了以研发投入强度为基础的变量指标,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财税激励政策与企业资产规模及企业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国家财税激励政策促进了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继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生存的原动力。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 技术创新 财税激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闲月 孙锐 赵大丽
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与地理邻近等为群内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优势,但是现实中我国大部分集群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本文在分析集群企业创新优势来源、我国集群企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通过相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对集群整体与集群企业个体两个层面进行干预,从而改变集群创新环境、提升创新功能,解决集群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让集群企业愿意创新、有能力创新也敢于创新。同时,结合财税政策工具的优缺点,对政策的运用与组合提出建议,旨在形成激励集群企业创新的政策合力。
关键词:
集群企业 创新 财税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李永宁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已全面启动并付诸实施,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并激励研发创新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融合资本积累、研发创新、财政创新激励政策等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基础上,按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或参数赋值,做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和研发资助两种财政创新激励政策都有助于提高研发创新量和经济增长率;税收优惠与市场研发互补,研发资助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从而税收优惠政策比研发资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力度更大,但研发资助政策的作用时滞更短;为提高增长绩效,应根据两种创新激励政策各自的优缺点审慎选择适用领域。
关键词:
创新激励 增长绩效 研发资助 税收优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丽俭
基于2008—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激励政策、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激励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财政补助与税收优惠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获得财政激励政策具有异质性,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助与税收优惠力度均显著大于民营企业。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在制定财政激励政策时应兼顾企业研发成果,确保该政策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减少资源浪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保永文 华锐 马颖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是创新政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系统梳理政策干预企业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和作用范围,并分析比较不同财政政策工具的经济学特征、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政策工具组合的综合效应,研究表明:未来该领域理论拓展应超越财政激励政策单纯"有效性"或"无效性"的争议;深入分析不同政策工具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有效性边界及影响机制;并基于系统性评估视角进一步探讨不同财政政策工具组合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创新绩效 理论基础 政策工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旭亮 曲振涛
本文建立了现行分税制度下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激励型财政政策的分析架构。运用财政统计指标和面板数据方法,从中央的财政扶持力度、东三省财政收支规模、东三省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三个方面评价东北老工业基地省级财政运行现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行分税制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对东三省的财政激励力度;东三省地方财政收支出现"超经济增长"现象;东三省地区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向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新华 韦向阳
农业保险的"三高"(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特征及其"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没有政府对农业保险参与各方的激励就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随着在农业保险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现行财政激励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本文在论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财政激励的机理基础上,评价了我国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各项财政激励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政策的完善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财政激励 税收优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