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6)
2023(11984)
2022(10421)
2021(9981)
2020(8274)
2019(19235)
2018(19368)
2017(36498)
2016(20073)
2015(22461)
2014(22355)
2013(21559)
2012(19463)
2011(17332)
2010(17347)
2009(15661)
2008(15285)
2007(13495)
2006(11522)
2005(9735)
作者
(55153)
(45499)
(45276)
(43042)
(28992)
(21829)
(20564)
(17914)
(17269)
(16283)
(15652)
(15108)
(14325)
(14279)
(13964)
(13765)
(13632)
(13605)
(13011)
(12846)
(11219)
(11113)
(10935)
(10404)
(10358)
(10196)
(10045)
(10021)
(9096)
(9067)
学科
(72173)
经济(72104)
管理(63873)
(59016)
(52100)
企业(52100)
方法(35321)
数学(30061)
数学方法(29646)
中国(19429)
技术(18998)
(18538)
(17901)
业经(17568)
(15821)
理论(14866)
地方(14459)
技术管理(13095)
(12803)
(12634)
教育(12364)
(12328)
财务(12263)
财务管理(12242)
农业(12162)
(11907)
(11660)
贸易(11651)
企业财务(11553)
环境(11518)
机构
大学(273931)
学院(270701)
管理(113356)
(100576)
理学(99106)
经济(98125)
理学院(98068)
管理学(96307)
管理学院(95816)
研究(83176)
中国(60753)
(58103)
科学(53167)
(45790)
业大(40351)
(40091)
(38643)
(38398)
中心(38244)
(37114)
财经(36824)
师范(36812)
研究所(36783)
北京(36635)
(33424)
(32290)
(30882)
农业(29946)
技术(29628)
师范大学(29319)
基金
项目(190406)
科学(149938)
研究(142763)
基金(135837)
(116867)
国家(115839)
科学基金(101118)
社会(87449)
社会科(82785)
社会科学(82765)
(76623)
基金项目(73188)
教育(66822)
自然(66233)
自然科(64728)
自然科学(64716)
自然科学基金(63551)
(63315)
编号(59292)
资助(55056)
成果(48354)
(43839)
重点(41746)
(41159)
课题(40945)
创新(40029)
(39726)
项目编号(37559)
大学(36437)
科研(36016)
期刊
(106137)
经济(106137)
研究(77850)
中国(53556)
管理(42760)
学报(40309)
教育(40115)
科学(37461)
(34959)
(33488)
大学(31164)
学学(28238)
技术(25780)
农业(24050)
图书(19011)
(18514)
金融(18514)
业经(17934)
财经(16770)
经济研究(16320)
科技(15960)
(14213)
技术经济(14039)
理论(13459)
(13034)
问题(12990)
书馆(12687)
图书馆(12687)
实践(12619)
(12619)
共检索到38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华涛   彭琦辉  
中国正在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高校知识生产和转化的基石,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23个省份高校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基础研究投入、应用研究投入、产学合作网络、国际交流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和应用研究投入正向促进创新绩效;产学合作网络正向调节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国际交流网络正向调节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但削弱应用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该结论对高校加强原始创新、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推动产学深度融合以及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生延超  欧阳峣  
本文借鉴A-J模型,研究后发大国技术创新方式和领域选择。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取决于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本系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当这个系数处于合适的领域内企业倾向于合作创新,此时当企业间溢出效应比较大时倾向于投资应用领域,相对比较小时倾向于基础研究领域;当这个系数比较小时企业都倾向于自主创新,且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当这个系数相对比较大时企业愿意采取自主创新方式,且倾向于在基础研究领域投资。这就要求国家结合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拐点之上,只有持续保持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强劲势头,才能最终使得中国的产业创新实现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伴随我国新发展阶段创新需求特征的转变,基础研究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日益凸显,而政府支持与人力资本结构在区域基础研究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创新规模、人均创新水平以及创新产出结构3个维度,探究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及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结构正向调节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规模、人均创新水平的抑制作用;政府支持会强化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结构的抑制作用,人力资本结构正向调节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结构的影响。由此,提出不同区域应全面认识基础研究强度的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充分发挥创新管理政策作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岩  苏可蒙  高艳慧  
基础研究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新颖性知识,是企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知识理论,分析企业基础研究广度和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企业桥接科学家的中介作用及知识整合能力的调节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2019年科学导向型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专利申请和SCI论文发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基础研究广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基础研究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桥接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广度、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企业技术知识整合能力可以强化基础研究广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削弱基础研究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菲   钟书华  
本文以2011—2020年36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讨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构成比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研究人员、研究经费投入构成比例区间。结果表明,基础研究人员投入比例增加未显著提升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但显著提升制度环境水平较低与高收入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增加显著降低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经济规模排名非世界前十则加剧这一负向影响;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投入构成比例中,“低-高”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3:7,“高-低”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6:4;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与创新产出指数的类型中,“低-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3:7,“高-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5:5。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长林   左佳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学术人才流动作为高校间人才竞争的表现形式,能否带来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提升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待明确。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8—2018年中国高校发表的论文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从学术人才流动的视角回答如何提升基础研究科研效率这一问题。研究发现,高校人才流动能够促进知识溢出,从而提升高校基础研究产出效率。机制分析表明,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通过研究人员合作论文数量的增加以及流入学者与高校之间更好的匹配来实现高校科研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校人才流入对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影响在社会科学领域以及人才流向东部高校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现阶段如何提升基础研究产出效率、释放学术人才红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师昌绪  
(一) 我国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关键在于加速科技进步,而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则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活动,一般可分为科学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而科学研究又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类型。基础研究是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以揭示未知的自然规律,发现新现象,建立新理论的智力劳动。基础研究对科技发展起指导作用和后备作用。电磁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半导体和超导现象的发现,生物基因和激光的发现等充分说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技术经济面貌,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应用研究则是针对一定对象而开展的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解决工农业生产和工程技术应用中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同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密切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冷萱   李涵   何佳鑫  
基础研究创新关乎国家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如何推动基础研究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以地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本地交流成本降低对高校基础研究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收集了2006~2020年中国高校分学科的基础研究产出指标,实证研究发现地铁开通使得该城市对应高校学科层面的基础研究产出显著提升了约4%,动态效应表明这一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强化。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地铁通过降低本地交流成本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合作,最终提升了基础研究产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为推动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提供了参考,也为理解交通强国产生的创新效应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振  刘戒骄  
文章研究了家长式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员工信任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式领导能显著提高组织创新绩效,其中德行与仁慈会能显著提高组织创新绩效,但威权则对组织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通过中介检验发现,员工信任部分中介于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显著影响两者作用的大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振  刘戒骄  
文章研究了家长式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员工信任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式领导能显著提高组织创新绩效,其中德行与仁慈会能显著提高组织创新绩效,但威权则对组织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通过中介检验发现,员工信任部分中介于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显著影响两者作用的大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子良  王平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应加大投入强度宋子良,王平一、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发表的论文数约占全国科技论文数的60%,超过了科研机构,而且绝对数量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国外大学相比,总的来说,我国大学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差距还很大。世界公认的最具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立  
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关于R&D的收益率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政府和私人资助R&D,其收益率是相当可观的。曼斯菲尔德关于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定量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基础研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曼斯菲尔德的研究方法做了评述,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