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9)
- 2023(5844)
- 2022(5295)
- 2021(5074)
- 2020(4632)
- 2019(10864)
- 2018(10936)
- 2017(21025)
- 2016(12378)
- 2015(14507)
- 2014(15116)
- 2013(14866)
- 2012(14177)
- 2011(12756)
- 2010(13267)
- 2009(12412)
- 2008(12954)
- 2007(12328)
- 2006(10668)
- 2005(9785)
- 学科
- 济(48221)
- 经济(48168)
- 管理(33016)
- 业(30814)
- 企(23937)
- 企业(23937)
- 方法(23815)
- 数学(21129)
- 数学方法(20857)
- 农(14879)
- 财(13902)
- 中国(13398)
- 制(11617)
- 学(10830)
- 教育(10545)
- 贸(9840)
- 贸易(9837)
- 地方(9726)
- 易(9535)
- 农业(9479)
- 业经(9119)
- 务(8492)
- 理论(8467)
- 财务(8465)
- 财务管理(8431)
- 银(8237)
- 银行(8212)
- 企业财务(7904)
- 和(7835)
- 研究(7782)
- 机构
- 大学(185368)
- 学院(180044)
- 济(70561)
- 经济(68568)
- 管理(64763)
- 研究(61781)
- 理学(54190)
- 理学院(53533)
- 管理学(52333)
- 管理学院(52001)
- 中国(46634)
- 京(39929)
- 科学(38202)
- 财(34698)
- 农(34036)
- 所(32780)
- 江(30582)
- 研究所(29234)
- 中心(28964)
- 业大(28297)
- 农业(26712)
- 财经(26534)
- 范(26243)
- 师范(26020)
- 北京(25870)
- 州(24289)
- 经(23688)
- 院(21612)
- 经济学(21390)
- 省(20694)
- 基金
- 项目(108915)
- 科学(82830)
- 研究(82094)
- 基金(74481)
- 家(63799)
- 国家(63223)
- 科学基金(52636)
- 社会(47782)
- 社会科(45012)
- 社会科学(44992)
- 省(44743)
- 教育(40515)
- 基金项目(39518)
- 划(37171)
- 编号(35954)
- 自然(33630)
- 自然科(32771)
- 自然科学(32756)
- 自然科学基金(32145)
- 成果(31805)
- 资助(31739)
- 课题(25931)
- 重点(24908)
- 部(24295)
- 发(23565)
- 创(22304)
- 大学(21800)
- 科研(21311)
- 项目编号(21260)
- 性(21239)
共检索到284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叶庆娜
近年来,高校在校生恶意欠费问题越来越引人瞩目。本文在界定恶意欠费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出大学生恶意欠费的现状,从相关法律的不健全、高校收费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恶意欠费和一般欠费在实践中存在模糊性以及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等方面分析了恶意欠费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多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恶意欠费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恶意欠费 对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静 杨璐 刘克 王颖芝
在我国,拖欠工资现象仍广泛存在于某些行业中。它引发了被拖欠者的负面情绪,进而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政府部门自然要干预其中。基于欠薪的动态决策过程,本文在劳动者负面情绪阈值的两种分布下,分别讨论了企业的欠薪行为,其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了企业恶意欠薪的根源在于"有利可图"。文章从量化角度明确了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是治理欠薪的有效途径,而政府干预是劳动者维权行为的必要保证。此外,建立随机检查机制可以让政府干预在治理欠薪中发挥出实际效果,政府也可以通过调控经济环境达到治理欠薪的目的。
关键词:
动态决策 恶意欠薪 负面情绪 政府干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利 闵维方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实施了问卷调查 ,重点考察了普通高校、高职学校和民办大学在校学生的私人教育支出状况、影响因素及其付费意愿。研究发现 ,学生就读的年级、学校类型、学科类型以及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私人教育支出的主要因素 ,家庭资助 (支付 )依然是大学生求学期间的首位经济来源 ;伴随着学费水平的提高 ,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有所降低 ,而且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炼 史策
本刊2013年第1期刊登了林安民《在校生适用劳动法之探析》的文章,可以说,文章较为全面地从大学生实习的不同阶段作了分类分析,笔者不作赘述。但作为当年参与审理北京首例大学生就业案的(原文1-3案例)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人员,也谈谈当时的审理思路和对法院判决的认识。基本案情:仲裁申请人刘某称2008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林安民
判断在校生的行为是否适用劳动法,关键在于判断其行为之性质。若在校生的行为属于勤工助学活动时,则不应适用劳动法;若属于实习,则属于教学活动的延伸,也不适用劳动法;若属于自行进行在校外兼职的,则一般应适用劳动法;若属于毕业前的"准就业",则也应适用劳动法。但由于目前法律规定的空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在校生适用劳动法都存在争议,需要立法对其加以明确。
关键词:
在校生 劳动者 劳动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杰
本文通过对重点大学在校生高中教育经历的调查,把握90年代后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概况。由于答卷人已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文章所能反映的仅是全国各地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及其一部分在校生的基本状况。内容主要包括毕业高中的学校类型、高中时的学费支付情况、学校外教育手段利用情况、毕业高中的学生资助情况以及报考大学时重视的因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申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高职学生群体的专业、个人能力、性别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会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有可能选择与专业领域相近的工作;而从个体能力和性别的角度来看,女生或成绩较好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定的非技术类工作,而男生或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会倾向于获得社会经济地位高而稳定性相对较低的职业;从学生家庭背景的因素来看,父亲学历的提高会使得学生降低选择"专业技术"类的工作而同时选择相对稳定非技术类职业。
关键词:
高职在校生 职业期望 因素分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邱大梁 陈剑
本文对以炒作上市公司控股权或炒作上市公司股票,或者直接从上市公司套取利益为目的进行的收购做简要分析。主要问题有:收购人以虚假材料骗取收购资格;以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操纵上市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数据,骗取再融资并予以侵占;炒作操纵股价、进行内幕交易等获取非法利益等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恶意收购 公司监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刚 刘星 闵志慧
在把这种不是为了寻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投资者投资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而是为了攫取公司利益相关者(公司流通股股东、债权人、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不计成本和风险的融资行为界定为"恶意"融资后,用实证方法描述了"恶意"融资的表现,并认为大股东进行利益攫取、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制度和政策不健全是上市公司恶意融资的原因。最后指出恶意融资会产生资本配置效率低下、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等影响,同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恶意 融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军 胡晓雪 周笑
买家恶意评价行为是现有C2C网站信用评价体系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考察买家恶意评价行为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建立买卖双方的博弈模型,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买卖双方的复制动态和进化稳定策略。分析结果表明:买家是否做出恶意评价与第三方投诉机制是否完善相关;卖家投诉成功率,投诉成本和买家恶意评价所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是影响买卖双方行为演化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的结果对预防买家的恶意评价行为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小义 刘晓剑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 ,其资产重组的行为与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本文针对目前证券市场上出现的恶意重组经济行为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且分析了恶意重组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条件及环境。最后提出了防范与制约这类经济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
恶意重组 壳资源 股权结构 制衡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一青 尚宁 张炀 宫晨 时维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收购体制进行了大规模调整,粮食销售价格也随之大规模变动。与此同时,我国对城镇居民实行了粮油副食品价格补贴制度。属于城镇居民的高校在校生亦享受此补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通货膨胀中,高校在校生粮油副食品价格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娟 刘纪鹏
恶意收购对于目标公司与股东来说并非真"恶意",主要是指收购方未与目标公司董事会就收购达成一致,而通过收购要约的方式取得控制权。绝大多数的"野蛮人"收购是针对目标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中国目前并未出现真正的恶意收购,或者说目前中国市场上极少或者没有成功完成的恶意收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日英恶意收购的集中出现具有相似性,恶意收购是经济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的表现。美国历经四十年恶意收购与反收购的对抗,恶意收购仍然占据并购市场的相当比例,其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娟 刘纪鹏
恶意收购对于目标公司与股东来说并非真"恶意",主要是指收购方未与目标公司董事会就收购达成一致,而通过收购要约的方式取得控制权。绝大多数的"野蛮人"收购是针对目标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中国目前并未出现真正的恶意收购,或者说目前中国市场上极少或者没有成功完成的恶意收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日英恶意收购的集中出现具有相似性,恶意收购是经济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的表现。美国历经四十年恶意收购与反收购的对抗,恶意收购仍然占据并购市场的相当比例,其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天明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上市公司圈钱的真实意图日益明显,造成资本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被恶意滥用,而其他功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科学合理使用资本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真正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资本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