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0)
- 2023(2433)
- 2022(2020)
- 2021(1952)
- 2020(1811)
- 2019(3815)
- 2018(4195)
- 2017(6763)
- 2016(4509)
- 2015(5352)
- 2014(5413)
- 2013(4928)
- 2012(4670)
- 2011(4521)
- 2010(4646)
- 2009(4449)
- 2008(4420)
- 2007(4009)
- 2006(3902)
- 2005(3763)
- 学科
- 管理(10964)
- 图书(10254)
- 书馆(9731)
- 图书馆(9731)
- 济(7826)
- 经济(7804)
- 工作(6841)
- 业(5756)
- 中国(5605)
- 教育(5107)
- 企(4703)
- 企业(4703)
- 学(4327)
- 读者(3847)
- 制(3510)
- 教学(3288)
- 学校(3035)
- 农(3011)
- 地方(2982)
- 理论(2959)
- 财(2809)
- 和(2722)
- 研究(2713)
- 银(2618)
- 银行(2618)
- 络(2592)
- 网络(2592)
- 行(2584)
- 化(2557)
- 组织(2427)
- 机构
- 大学(58086)
- 学院(50698)
- 图书(20797)
- 书馆(20314)
- 图书馆(20313)
- 管理(17577)
- 研究(15719)
- 济(13755)
- 中国(13346)
- 理学(13043)
- 经济(13040)
- 京(12852)
- 理学院(12830)
- 管理学(12388)
- 管理学院(12244)
- 江(11497)
- 范(11228)
- 师范(11169)
- 州(10178)
- 科学(9384)
- 财(9300)
- 大学图书馆(9113)
- 中心(8835)
- 北京(8453)
- 师范大学(8203)
- 所(7489)
- 教育(7134)
- 农(6811)
- 省(6710)
- 研究所(6439)
共检索到106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杜新中
介绍了"5.12"特大地震发生时,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所采取的组织读者迅速撤离图书馆、清理和发放读者遗留物品、归还读者遗留的图书馆藏书、尽快恢复基本服务工作、保护图书财产安全、自力更生重建和争取外部援助等紧急应对措施,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和安全保障系数、制定预防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强化图书馆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建立抗震救灾援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荀
认为地震灾害对图书馆有特殊的破坏作用,为降低图书馆内在的安全隐患,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图书馆应建立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预案的目的,一是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直接灾害;二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的第一原则是生命高于一切,重要任务是保护本馆馆藏文献,并要制定长期的图书馆地震灾害预防预报预警机制。最后以哈佛大学图书馆应急反应手册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图书馆 危机管理 地震灾害 应急预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克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等部门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以"5·12"汶川地震灾害为例,此次震灾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温家洪 尹占娥 孟庆洁 叶欣梁
从地震灾害的本质与灾害风险管理角度,结合国际灾害风险管理经验,评述汶川地震灾难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地震灾难风险管理的一些问题,指出过度强调或依赖地震预报,长于救灾而弱于防灾与减灾,使得中国难以降低地震灾难的严重程度。通过分析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内涵、国际主流风险管理框架(IRGC、ERM、TDRM、GTZ),指出综合灾难风险管理是全面减灾最为有效、积极的手段与途径,中国在自然灾难管理中迫切需要实施综合风险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
地震灾害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是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人对承保的财产因遇地震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企业财产地震保险和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前者一般采取商业运作模式,由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地震保险产品并定价,被保险人自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殷文玲
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作为地震灾害预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有开展,但在我国审计界尚是一个新生事物,缺乏理论研究,更谈不上实务开展。鉴于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地方,是地震灾害发生时脆弱地带之一,在高校开展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尤为必要。文章首先提出了高校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的相关概念,从"免疫系统"论的视角探讨了高校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的三大"免疫功能",在此基础上从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三方面构建了高校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的实务构架,解决了"审计谁、审什么、怎么审"三大问题。最后,对高校在开展地震灾害预防管理审计实践中将遇到的困难进行了预见性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地震灾害预防 管理审计 高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树峰
地震保险在国外多震国家是地震灾害补偿的主要手段。我国是地震高发区,应该加速构建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在地震保险制度安排上,政府应该发挥主导和统筹的作用。地震保险的经营主体要高度重视自身的风险控制,积极利用各种工具实现风险的再转移和再分散。
关键词:
地震保险 危险单位 再保险 风险转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绍洪 靳京 郑景云
地震灾害中的"伤亡比"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或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差异,还可用于地震受伤人数的估算,对地震应急救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现有的研究多以一个固定的数值来代表所有地震中的伤亡比,但是数据分析显示,伤亡比在不同地震灾害中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本文在对世界和中国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利用1989年以来中国地震灾害的伤亡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了地震灾害人员受伤—死亡的回归曲线,并在曲线验证基础上,估算不同死亡量级上"伤亡比"。结果显示:1世界和中国地震灾害受伤—死亡人数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中国地震灾害人员伤亡数量之间较符合幂函数关系,死亡量级越大,伤亡比越小。本文构建的地震灾害伤亡回归曲线以及不同死亡量级下的伤亡比估算值可为地震中受伤人数的估算提供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力 吴晟
分析几次地震灾害爆发后应急物流管理实践,指出地震灾害下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构建基于地震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包括资源保障体系、组织体系、信息支撑平台体系、运作机制体系以及预案体系等。最后提出推进体系构建的建议,即完善震后的逆向物流管理;积极开展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强物资储备能力;健全法律保障措施;积极改进运载工具及交通网络建设等。
关键词:
地震 应急物流 物流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宋旭光 庞明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曹志来 王伟同 吕怀涛 孙克竞 管永昊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与运行是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的资金筹措及配置方式,研究了赈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在体制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思考了如何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筹措与运行的长效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剑锋 展慧 陈良超 窦站
该文以城市内某大学校园为例,研究了考虑地震灾害的城市人员密集区域应急疏散路线规划问题.首先,根据文献与现场调研确定了校园内可利用的避难场所;其次,根据不同地震加速度条件下建筑物外围墙体坠落对疏散路线通行宽度的影响,提出了“疏散虚拟墙体”概念;然后,利用Pathfinder软件(试用版)进行不同地震加速度、不同人群分布等条件下的人员逃生疏散仿真模拟,并结合人员应对行为及人群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口成拱现象,对人员疏散方案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人员逃生疏散仿真结果对比,确定了人员疏散方案,为改善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军 李占风
针对地震灾害初期的伤病员人数增长及其对紧急救援药品的需求均呈"S"形变化的特性,文章以灰色建模理论为基础,构建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预测地震灾害救援初期的伤病员人数变化情况,结合地震灾害伤病员人数与紧急救援药品需求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药品需求量的科学预测,并以青海玉树地震为实例对该预测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进行了检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经济分析机构和专家学者,纷纷表述了各自的观点。他们运用各自掌握的信息资源、预测手段,分析预测了此次地震灾害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各行业的影响。但这些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我们关于地震灾害对中国经济、产业影响的结论,并基于短期和长期对汶川地震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价。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经济影响 分析 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相全 韩静轩 张波
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破坏程度的评价和测度是进行地震应急和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如何快速评价地震灾害的程度成为决策的关键所在。文章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地震灾情统计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了以经济损失程度、人员损失程度和地震震级强度为主因子的地震灾情评价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因子分析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