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0)
2023(4067)
2022(3218)
2021(3485)
2020(2877)
2019(6510)
2018(6721)
2017(9066)
2016(7231)
2015(8882)
2014(9201)
2013(7341)
2012(6740)
2011(6253)
2010(6709)
2009(5512)
2008(5353)
2007(5217)
2006(4635)
2005(4258)
作者
(15515)
(12845)
(12644)
(12465)
(8205)
(6256)
(6047)
(5157)
(5092)
(4909)
(4566)
(4464)
(4211)
(4208)
(4015)
(3939)
(3933)
(3883)
(3821)
(3761)
(3689)
(3599)
(3409)
(3157)
(3011)
(2987)
(2931)
(2930)
(2815)
(2731)
学科
教育(24838)
中国(12533)
教学(12110)
理论(10122)
管理(9038)
学法(6810)
教学法(6810)
学校(6710)
研究(6568)
思想(5506)
学理(5497)
学理论(5497)
政治(5406)
思想政治(5233)
政治教育(5233)
治教(5233)
德育(5193)
(5157)
经济(5153)
高等(4739)
(4517)
(4334)
(4309)
改革(4204)
工作(4141)
(4022)
(3705)
发展(3493)
(3365)
研究生(3182)
机构
大学(85127)
学院(74293)
教育(35674)
研究(29745)
(27300)
师范(27201)
师范大学(21954)
(20712)
科学(17486)
职业(17072)
技术(16348)
(15434)
管理(14938)
北京(14644)
(14457)
教育学(13531)
研究所(13070)
中国(12727)
(12343)
(12287)
理学(11954)
职业技术(11859)
中心(11839)
理学院(11557)
经济(11388)
(11112)
技术学院(10996)
管理学(10691)
管理学院(10526)
教育学院(10168)
基金
研究(45500)
项目(43603)
教育(35104)
科学(33600)
成果(25632)
编号(24278)
课题(22872)
基金(21614)
(21477)
社会(21187)
(20719)
(20025)
社会科(19420)
社会科学(19414)
(16714)
国家(16265)
规划(15367)
研究成果(14706)
项目编号(14528)
(14227)
(12923)
年度(12918)
大学(12529)
科学基金(12414)
(12384)
重点(12134)
(11981)
(11953)
阶段(11917)
高校(11623)
期刊
教育(70777)
研究(39187)
中国(37131)
职业(16762)
(15414)
经济(15414)
技术(12609)
大学(11887)
学报(11825)
高等(11565)
技术教育(9982)
职业技术(9982)
职业技术教育(9982)
高等教育(9869)
图书(9726)
成人(8750)
成人教育(8750)
(8523)
书馆(7556)
图书馆(7556)
(7507)
论坛(7507)
科学(7496)
学学(6895)
(6855)
农业(6364)
(6197)
教研(5628)
高教(5628)
管理(5226)
共检索到141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雅丽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一致。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提出以国防教育为载体,以建设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为主导,以完善国防教育内容为关键,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提高其综合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春江  
培育民族精神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的时代要求,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强力冲击、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中国梦为主题完善民族精神培育载体、发挥重大纪念日和庆典活动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燕  
当前,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及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贤  
用民族精神锻造当代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笔者一方面阐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奥多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确保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在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伟大民族精神。文章将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现状,探索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当前的大学生民族教育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大健  
善用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想之路。构筑立体化的舆论氛围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基础;营建精品化的涵育载体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关键。大学要通过"课程教化"和"礼乐教化",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活跃学生群体文化氛围,营造民族精神养成教育之大气候;注重教师人格文化建设,提升物质环境文化品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玉美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认同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持轻视的态度;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思想行为,民族自强力下降;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对祖国前途感到迷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族精神教育的缺失,多元文化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因此,必须研究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培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毅  张美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颖香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精英的储备库,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如何将对国家的整体实力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培养途径作些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靖  
大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不仅是学生本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寻培养的方法,把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毛新年  
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定位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要素和职业能力教育现状,提出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将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技能鉴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具有全程职业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等途径,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内外多种思潮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手段等方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龙凯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大学生国防精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应对挑战,才能确保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顾红  宋长春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它以提升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整个供应链最大效益的一种动态联盟。它是一种集成资源、主体协同的管理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型中,影响企业增值的要素包括主体性要素和支持性要素两类。同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模式也包括主体性活动要素和支持性活动要素两类,主体性活动要素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管理、就业指导与服务等环节;支持性活动包括就业实习实训实践、双师型师资、双导型师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等内容。不论是主体性活动还是支持性活动,都将"就业力培养"作为中心目标,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