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8)
2023(13503)
2022(11710)
2021(11037)
2020(9390)
2019(21159)
2018(21285)
2017(39890)
2016(22062)
2015(24974)
2014(24275)
2013(23647)
2012(21582)
2011(19428)
2010(19308)
2009(17475)
2008(16851)
2007(15060)
2006(13039)
2005(11285)
作者
(63161)
(52053)
(52041)
(49235)
(33433)
(25130)
(23482)
(20486)
(19883)
(18742)
(17909)
(17579)
(16702)
(16499)
(16126)
(16061)
(15748)
(15729)
(15076)
(15032)
(13074)
(12828)
(12627)
(12064)
(11888)
(11678)
(11675)
(11450)
(10553)
(10485)
学科
(78892)
经济(78807)
管理(66394)
(62937)
(54033)
企业(54033)
方法(36809)
数学(31202)
数学方法(30817)
技术(22476)
中国(22465)
(20797)
(19561)
(19159)
业经(18800)
地方(15981)
理论(15831)
(14529)
农业(14359)
技术管理(14058)
(13842)
(13837)
贸易(13828)
教育(13524)
(13418)
(12521)
财务(12456)
财务管理(12434)
(12388)
银行(12330)
机构
大学(304042)
学院(299314)
管理(119809)
(112422)
经济(109715)
理学(103815)
理学院(102674)
管理学(100768)
研究(100645)
管理学院(100251)
中国(73132)
(65751)
科学(65148)
(50672)
(50402)
(49949)
业大(47778)
研究所(46469)
中心(45484)
(44418)
北京(41634)
(40981)
师范(40515)
财经(39836)
农业(39683)
(37058)
(36366)
(36296)
技术(35028)
经济学(32407)
基金
项目(210309)
科学(164503)
研究(153977)
基金(149861)
(131612)
国家(130496)
科学基金(111761)
社会(93771)
社会科(88721)
社会科学(88695)
(84296)
基金项目(80051)
自然(74115)
自然科(72412)
自然科学(72392)
教育(71527)
自然科学基金(71142)
(70696)
编号(62993)
资助(60961)
成果(51543)
(48011)
重点(47155)
(45195)
(44678)
课题(44382)
创新(44063)
科研(40351)
大学(39558)
项目编号(39557)
期刊
(121320)
经济(121320)
研究(88148)
中国(64028)
学报(50913)
管理(45986)
科学(45940)
(44520)
教育(43960)
大学(38419)
(37365)
学学(35178)
农业(31688)
技术(28910)
(22959)
金融(22959)
图书(20892)
业经(19674)
经济研究(19015)
财经(18852)
科技(18565)
(17358)
(16096)
技术经济(15974)
问题(14885)
理论(14657)
书馆(14221)
图书馆(14221)
(13958)
(13802)
共检索到441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世国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活动研究汤世国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决不意味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孤立进行的,更不意味着一切技术创新活动都应在企业内部完成。事实上,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许多活动,是在企业外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进行的。在我国,由于高校和科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守华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传统"线性模式"已难满足自身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巴斯德象限"的技术创新模式与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实践要求,我国科研机构应重新认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功能定位、创新资金、创新环节、创新评价等实现有效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旭  李蓓黎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0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科研机构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现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以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评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结合系统GMM模型,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维度研究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创新、外商投资环境对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科研机构基础科研效率总体偏低,并从东到西呈现递减趋势。为提升我国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效率,需采取完善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投入方式、优化创新人力资本结构和扩大科研机构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程度等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欧晨  刘勇军  
依据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首先从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及创新社会效应4个维度进行分析,选取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建立一个对数模糊优先规划-模糊层次分析(LFPP-FAHP)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改进传统方法求解模糊判断矩阵的不足,而且还考虑更加贴近实际的多时段加权评价对结果的影响。最后,以广东省21个地市的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开展模型的应用研究,给出提升广东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渭川  
本文简要说明了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对应用型科学研究机构技术管理的内涵、管理目的、管理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腾  关忠诚  冯晓赟  李强  董照辉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2013—2020年中国农业领域国立科研机构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控制区域差异与机构特征的前提下,首次同时分析稳定性和竞争性两种类型科研经费对科研机构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考虑了其对高质量基础研究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稳定性科研经费的增加可以同时显著促进国立农业科研机构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但对高质量基础研究效率并无显著影响;竞争性科研经费与基础研究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正相关,且与高质量基础研究效率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孙玉涛  陶艳伟  吴辉凡  
文章针对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形成的时滞性和功能实现的持续性特点,将全局思想引进密切值评价方法,建立研发机构创新能力评价的全局密切值模型;接着提出地区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测度的ICOE(投入、载体、产出、环境)指标体系;运用2000-2004年的时序立体数据表,对我国31个地区的研发机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帅   陈良华   迟颖颖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厘清新型科研机构创新过程中要素间的耦合作用与反馈关系,映射出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个子系统,构建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8—2021年江苏南京市的新型科研机构为样本,通过Vensim软件仿真分析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的变动影响效应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质量和科研自主权对新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人才收益分配对新型科研机构创新总收益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网络关系水平和市场需求匹配系数对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出与创新总收益均有促进作用。最后,从研发资金投入、人才团队建设、激励机制、对外合作交流和市场机制等方面为科学推进新型科研机构的良好运行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辉  吴荣斌  李顺才  
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科技竞争,与高校的知识创新协同是科研机构适应技术变化环境、引领科技领域拓展、促进组织发展的最佳策略。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因其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以组织知识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包含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及知识创新三项要素的理论模型,并以212家科研机构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各要素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不同知识创新协同模式下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差异性,明确了在与高校知识共享下,科研机构知识创新差异性来源。综合理论研究成果,从提升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的角度,对目前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内容结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亮雯  李炳超  
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科研机构创新过程特征,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协同创新思想和要素,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20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真实情况,为科研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漪  Yang Eileen Jianxun  
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科研机构集科研开发与产业化于一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形成竞争优势,从而获取经济利润。目前新型科研机构整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体制制约和生存发展挑战。基于对现有创新保护理论的研究评述,尝试从创新独占视角入手,通过个案扎根分析,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保护方式、构成维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广  张文霞  樊立宏  
本文回顾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7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发展中国基础研究的几点启示和政策建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追求国际一流、杜绝重复"的发展导向、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多支持、不干预"的管理方式。因此,对于基础研究机构,应该确立"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大胆改革管理体制,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做到"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对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并抓住国际金融危机机遇,加速引进外籍高端人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峥   梁力军   张梦婉  
为深入探究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机理和提升机制,本文基于国内科研机构的实际科研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VENSIM仿真建模工具等,构建了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演进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敏感性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呈现出兼具内在创新与外显创新的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中内在创新能力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而外显创新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更显著的增长趋势。(2)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放大效应尤为显著,凸显了优化科研环境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这得益于专业学术水平、自主研发水平、团队协助水平等多维变量的协同增强效应。(3)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揭示了科研机构在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潜在的不确定性。此外,尽管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但表现出一定滞后性,这可能是因为科研机构组织管理和流程优化后的效应延迟所致。本文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能够有效揭示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和演进规律,旨在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科研机构在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李鹏斐  刘勇军  
依据我国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从创新支撑、活动、产出、影响、运营能力五大维度出发,提出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求取各指标权重大小,通过直觉模糊数相关系数计算各科研机构与理想、临界机构加权相关系数,提出直觉模糊排序方法。最后,选取广东省属10所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为样本,并利用该方法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给出提升该类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方兴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所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主体,其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后,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文章选取部分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了调研,对其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梳理了财政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做法、成效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