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2)
2023(11412)
2022(8980)
2021(8587)
2020(6946)
2019(15911)
2018(16284)
2017(29810)
2016(17270)
2015(19906)
2014(20275)
2013(18793)
2012(16852)
2011(14987)
2010(15603)
2009(14258)
2008(14313)
2007(13368)
2006(11871)
2005(10753)
作者
(48111)
(39890)
(39881)
(38227)
(25414)
(19151)
(18174)
(15609)
(15236)
(14719)
(13731)
(13594)
(12979)
(12751)
(12273)
(12262)
(12119)
(11959)
(11720)
(11568)
(10214)
(10006)
(9885)
(9503)
(9129)
(9049)
(9036)
(8986)
(8312)
(7997)
学科
(62932)
经济(62869)
管理(45580)
(40668)
(33509)
企业(33509)
方法(25054)
数学(21255)
数学方法(20591)
中国(20465)
(19648)
业经(15850)
理论(15188)
教育(13093)
(12897)
农业(12867)
(12841)
(12780)
地方(12613)
教学(12420)
(10317)
贸易(10302)
(10104)
(9952)
技术(9923)
(9682)
银行(9659)
(9482)
(9381)
(9182)
机构
学院(233722)
大学(232423)
管理(82318)
(81346)
经济(79000)
研究(76132)
理学(69407)
理学院(68602)
管理学(66521)
管理学院(66126)
中国(56695)
(50437)
科学(48630)
(39621)
(39083)
(38937)
(38484)
中心(35418)
业大(35324)
(35293)
研究所(34959)
师范(34923)
北京(31942)
(31821)
技术(31440)
农业(30630)
财经(29571)
(27932)
师范大学(26953)
(26556)
基金
项目(148989)
科学(114872)
研究(113692)
基金(100716)
(87196)
国家(86379)
科学基金(73314)
社会(66413)
(62810)
社会科(62506)
社会科学(62485)
教育(57253)
基金项目(51773)
(51565)
编号(50538)
自然(46558)
自然科(45561)
自然科学(45555)
自然科学基金(44637)
成果(43627)
资助(42268)
课题(37194)
重点(34409)
(32454)
(31487)
(31326)
(31133)
项目编号(30584)
创新(28989)
大学(28841)
期刊
(98718)
经济(98718)
研究(69027)
中国(58351)
教育(47847)
(38680)
学报(38533)
管理(33040)
科学(32804)
(31302)
大学(30143)
学学(26849)
农业(26236)
技术(25767)
(19839)
金融(19839)
图书(17927)
业经(17768)
职业(14840)
经济研究(14516)
财经(14370)
(13998)
书馆(13058)
图书馆(13058)
(12756)
(12548)
问题(12459)
(12272)
论坛(12272)
统计(11635)
共检索到36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周红  
积极开启合作交流对话机制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高校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以多校联盟机制为基础创建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的长效培养机制有助于实现高校合作的多样化,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特色。以互换交流为平台,创设学科交叉渗透和素质融合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证明,依托高校地域优势,实现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全面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因素,形成互惠多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云助  
地方高校要针对过于专业化取向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合理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取向的综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来斌  汪志明  孙旭东  薛谦  董秀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根据社会需求,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多规格、多元化“国际石油合作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开辟了一条以国际石油合作项目为平台,学校、中外企业和外国政府“全程合作”培养石油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为大型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改善了人力资源、经营环境与文化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自力  沈亚平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首个经济管理和法学人才培养试点班就是为适应上述需要而建立的。本着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试点班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任务、培养思路和建设目标、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宗仁  
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是高校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甄别第二学士学位的内涵并分析其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是引导我国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探讨第二学士学位的内涵,回顾我国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发展状况,提出促进我国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娟  
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文章阐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含义和培养途径,探讨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并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武媚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批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有义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型"模式和复杂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于是,适宜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就呼之欲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渗透与人才素质的综合和拓展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环节的整合、教学能量的复合和教学机制的配套上作出努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廖嗣德  赵风雨  
近些年来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培养复合型教育人才方面 ,正处在积极探索阶段。本文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模式及培养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秀娟  
中国社会结构及经济环境在剧烈演变之下,开启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黄金时代,尤其经济"新常态"现象出现后,国家明确表示要放弃粗犷型经济高速发展,转而寻求高质量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应用型人才替代低素质劳动力是一个必然趋势。基于这一前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要遵循职业岗位定位外,还应注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及法治等秩序内涵的渗透,其中"法治秩序"是应用型人才参与一切活动的基本准绳。结合现状,应用型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多忽视法治教育重要性,一味将重心放在应用型技能、经验、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桂芹  张良平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社会的迫切要求 ,也是我国各高校努力探索的课题。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在 2 0 0 1年秋开始设置联合学位 ,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即将两个非常实用的专业有机结合 ,学生用五年时间完成学业 ,毕业时学生可以同时得到两个正式的学位。联合学位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元芳  夏尊铨  傅白白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体制 ,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亚莉  魏吉  张海燕  李佐  
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了现实要求。从专业、语言、文化三个维度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内涵进行界定,分析高职院校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师资储备不足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打造国际化师资团队、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培养路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云飞  陈瑶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三层次嵌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共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共生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机制,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