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1)
2023(11795)
2022(9749)
2021(8835)
2020(7104)
2019(15948)
2018(15658)
2017(28202)
2016(15573)
2015(17405)
2014(17344)
2013(16373)
2012(14809)
2011(13554)
2010(14035)
2009(13185)
2008(12981)
2007(12360)
2006(11043)
2005(9634)
作者
(42292)
(35704)
(35361)
(33561)
(22523)
(16873)
(15953)
(13502)
(13376)
(12971)
(12073)
(11883)
(11679)
(11212)
(10930)
(10734)
(10595)
(10410)
(10197)
(10088)
(9096)
(8681)
(8506)
(8339)
(8148)
(8048)
(8013)
(7910)
(7228)
(7160)
学科
(54822)
(54042)
经济(53956)
管理(53788)
(44752)
企业(44752)
(27545)
业经(19059)
中国(18885)
农业(18421)
(17816)
技术(17417)
(17231)
方法(17055)
数学(13666)
数学方法(13443)
地方(13035)
技术管理(12368)
理论(11923)
(11744)
(11172)
银行(11156)
(11092)
教育(10985)
(10895)
(10717)
(9819)
金融(9817)
(9534)
体制(9439)
机构
学院(218118)
大学(215361)
(84699)
管理(83526)
经济(82495)
理学(71176)
理学院(70444)
研究(69361)
管理学(69239)
管理学院(68794)
中国(52151)
(44131)
(42280)
科学(38976)
(36183)
(34576)
(32625)
中心(32285)
财经(31950)
(30768)
师范(30534)
业大(29579)
研究所(28958)
(28679)
(28577)
北京(27423)
农业(25432)
(25376)
经济学(24927)
技术(24849)
基金
项目(141425)
研究(112945)
科学(112684)
基金(98665)
(83355)
国家(82460)
科学基金(72379)
社会(71540)
社会科(67509)
社会科学(67494)
(60065)
教育(54849)
基金项目(52104)
(48108)
编号(47575)
自然(42965)
自然科(42021)
自然科学(42013)
自然科学基金(41300)
成果(40707)
资助(37853)
课题(35418)
(35334)
(33030)
重点(31992)
创新(31909)
(31426)
(30962)
(29416)
(28857)
期刊
(105449)
经济(105449)
研究(67472)
中国(57721)
教育(39496)
(38082)
管理(35691)
(33908)
学报(28699)
科学(28541)
农业(24796)
大学(24372)
学学(21949)
技术(21937)
(21437)
金融(21437)
业经(20473)
财经(16016)
经济研究(14416)
(13870)
科技(12968)
问题(12772)
职业(12170)
图书(11855)
(11576)
论坛(11576)
(11348)
(11282)
技术经济(10755)
现代(10002)
共检索到344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立  范芹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备多维价值,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以培养“现实的人”为价值取向、以防止返贫为价值任务和以聚焦乡土为价值守则的逻辑归旨,利用人的五种存在形式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联动。有鉴于此,要构建相对应的联动体系,必须通过教育、技能、文明、空间和秩序这五个方面的手段来推动乡村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塔娜  
进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阶段,乡村的独特价值与多元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乡村人力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新兴力量,是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要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面对就业创业经验不足、形势严峻等未知挑战,需要更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机会。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下,高职院校学生服务社会、融入乡村是时代召唤,是历史机遇,也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应转变教学观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丽君  陈春平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当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思路不清、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师生关系嬗变异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和科学人文素养断裂等问题。为满足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培养的本土化诉求,亟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大力变革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而全面加快"三农"事业发展步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翁国瑞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出发,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更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但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一步落实落地,仍有少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偏差问题,如专业设置上与乡村发展需求不符或滞后、课程上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培育方向上忽视“三农”情怀等。因此,高校要深入调查乡村产业结构,了解乡村发展需求特征,积极采用创新思维应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毋俊泓  
广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输送“一懂两爱”乡村振兴人才的补给站。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指引下,高校为农村地区输送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乡村人才队伍,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但不可忽视的是,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在在广袤的乡间地头可能会存在匹配度低、供给不足、水土不服等问题。青年人才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洗礼同农村的契合程度,自身认知同推动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仍然存在较大疏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武昀寰  邱楠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才支撑,农村人才培养可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保障。在培养农村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找出发达国家与中国农村人才培养的异同。对此,本文拟选择美国、德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这些发达国家在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机制,以期为完善中国农村人才培养提供优化思路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对农村人才培养较为重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律保障、支持政策、创新教育模式及加强教育和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其农村人才培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钱俊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大电商和物流公司纷纷在农村地区进行尝试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结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来寻求突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克伟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只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才能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持续动力。既通过高中等教育来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要通过技能和业务培训一批新型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乡土人才数据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乡村建设服务水平。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相对应的人才供给。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晔  
自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主要通过组织、科技、产业、人才等诸多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例如,高校通过与乡村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校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培育。在此过程中,都需要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由蔡乐才编著,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创新与实践》一书对高校党建“一核三融四共建”体系构建、“四向融合”基层党建模式、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明晰高校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有着重要的意义。整体阅读该书,笔者结合基金项目:2023年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专项建设项目库资助课题《艺术类高校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6040923404)的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春桃  柳松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拥有大批优秀乡村人才,农业类高校是培养优秀乡村人才的主战场。目前农业类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定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紧张,培养过程粗放,个性化指导不足,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定位与市场脱节,扩招导致学生增速过快,资金筹措渠道有限,培养过程管理不到位,对个性化指导认识不足,质量保障重视不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农业类高校改革策略:明确学校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经费渠道,优化培养过程,加强个性化指导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龙  
当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乡村振兴也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目前国内可供借鉴的乡村振兴模式主要有产业振兴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旅游+农业模式等,综观这些模式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数字经济时代,电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等教育视角出发,针对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以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健  
在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如何深化乡村振兴成为新发展阶段乡村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点。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过程。迈入新发展阶段,厘清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耦合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实现相对富裕,提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劳赐铭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培养和输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发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人才需求呈现学历门槛提升化和能力需求专业化、联合培养意愿明显、在职培训需求显著、技术服务需求旺盛等特征,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层次化惯习、“离农”倾向、培训方式传统、产教融合不深等困境,其消解路径包括: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升格进程及内涵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服务农业产业的人才培养导向,推进涉农人才在职培训方式和体制革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服务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