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22)
- 2023(18901)
- 2022(16241)
- 2021(15061)
- 2020(12771)
- 2019(28978)
- 2018(28507)
- 2017(54204)
- 2016(29532)
- 2015(32875)
- 2014(32370)
- 2013(31354)
- 2012(28231)
- 2011(25348)
- 2010(24972)
- 2009(22693)
- 2008(22033)
- 2007(19262)
- 2006(16495)
- 2005(13579)
- 学科
- 济(108847)
- 经济(108646)
- 管理(86870)
- 业(81306)
- 企(69270)
- 企业(69270)
- 方法(53351)
- 数学(45714)
- 数学方法(45120)
- 中国(29685)
- 农(29572)
- 财(28553)
- 业经(26178)
- 学(24179)
- 技术(22003)
- 地方(21611)
- 理论(20501)
- 贸(20158)
- 贸易(20148)
- 农业(19778)
- 易(19586)
- 制(19210)
- 和(18732)
- 务(18304)
- 财务(18226)
- 财务管理(18193)
- 环境(17444)
- 企业财务(17257)
- 划(16205)
- 银(16011)
- 机构
- 大学(406481)
- 学院(403121)
- 管理(160760)
- 济(153992)
- 经济(150642)
- 理学(141074)
- 理学院(139527)
- 管理学(136810)
- 管理学院(136080)
- 研究(128960)
- 中国(93794)
- 京(84446)
- 科学(83699)
- 财(69277)
- 农(68678)
- 业大(64992)
- 所(63164)
- 中心(59839)
- 研究所(58384)
- 江(57324)
- 财经(56539)
- 农业(54178)
- 范(53883)
- 师范(53264)
- 北京(51984)
- 经(51632)
- 院(47184)
- 州(46620)
- 经济学(46231)
- 技术(43642)
- 基金
- 项目(289649)
- 科学(227713)
- 基金(209597)
- 研究(207670)
- 家(184319)
- 国家(182766)
- 科学基金(157495)
- 社会(131722)
- 社会科(124286)
- 社会科学(124251)
- 省(115007)
- 基金项目(111832)
- 自然(104319)
- 自然科(102007)
- 自然科学(101979)
- 自然科学基金(100163)
- 教育(97325)
- 划(96604)
- 资助(84914)
- 编号(83921)
- 成果(67030)
- 重点(64847)
- 创(63082)
- 部(62804)
- 发(60889)
- 创新(58397)
- 课题(57889)
- 科研(56080)
- 大学(54396)
- 教育部(53948)
- 期刊
- 济(157190)
- 经济(157190)
- 研究(110228)
- 中国(77539)
- 学报(70353)
- 科学(61358)
- 农(60810)
- 管理(57563)
- 大学(53534)
- 财(52822)
- 教育(50490)
- 学学(49858)
- 农业(42172)
- 技术(34591)
- 融(28630)
- 金融(28630)
- 业经(27265)
- 财经(26677)
- 经济研究(25649)
- 图书(23607)
- 经(22936)
- 业(22148)
- 科技(21970)
- 版(20390)
- 问题(20226)
- 技术经济(18712)
- 业大(18458)
- 商业(17780)
- 理论(17763)
- 统计(17020)
共检索到566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常路 汪旭立 符正平
以联盟管理、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参与"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单位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声誉、联盟经验和网络中心性三个维度,对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组织声誉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联盟经验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组织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性对其联盟经验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4)政府合作对组织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与其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花 王蒙怡 孙银建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以中国各省份为结点、省份间协同创新绩效为联结的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以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个体网络的网络规模、中心度、结构洞以及整体网络的中心势,均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整体网络层面的中心势和密度,负向调节个体网络层面的网络规模、中心度和结构洞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当前,应扩大各省份产学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促进知识流动和扩散,提高地方创新效率,辅以有效的政府资源配置,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侯二秀 秦蓉 杨洋 石晶
文章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分析了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出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模型。以62个科研团队中498名团队成员为调研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研团队内部协同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在外部协同因素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部分外部协同因素会作用于内部因素,从而产生协同关系,共同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并在文末提出了提高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科研团队 团队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柏洲 董恒敏
基于融合演变速度状态和演变速度趋势的速度激励模型,以信息集结视角和"激励与惩罚"手段,结合改进突变级数、变化速度状态和趋势测量模型,构建了变化速度动态模型,并实证测度了协同创新视角下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截面静态和变化速度动态综合测度结果。实证结果表明:东部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高,但其演变综合效度却呈现疲软甚至下降态势。相比之下,虽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低,但其演变综合效度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状态。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群 杨乐 赵晓阳 杨彤彤
基于创新生态理论,从组态视角探讨科创园区协同创新绩效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因果关系,为丰富科创园区协同创新绩效的研究和科创园区的创新活动提供实践参考。首先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出发,以8家位于江苏省的国家级科创园区作为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和文本分析法,识别出影响科创园区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基于组态视角,进一步选取69家江苏科创园区,采用fs QCA方法,通过案例间的比较探索影响其协同创新绩效的条件组态。研究发现:(1)单个要素不构成科创园区高协同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驱动科创园区高协同创新绩效有4种条件组态,体现了科创园区协同创新绩效的多重实现模式,具体为校-政二元驱动型、园区主导-政府支持型、政-校-园协同联动型和政府主导-园区运作型;(3)组态中部分资源的投入存在替代效应,例如,在一定条件下,高层次人才和经费资源的投入在实现高协同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具有相同效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娜 王孟钧 郑俊巍
针对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分析,绘制该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及聚类;依据其聚类图谱分析结果,分别归类为网络特性、知识管理及资源整合三大视阈,逐一进行细化解读,其中网络特性主要包含网络结构位置、网络关系镶嵌及网络组织能力3个子层面;最后,指出当前国内研究存在3个方面的不足,并点明未来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以供后续研究参考及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青宁 孙立新 毛世平
协同创新有助于创新主体实现人才结合、知识共享以及资源优化配置,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加快,协同创新模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选用2009-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研发禀赋结构为门槛变量,构建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协同创新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协同创新对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基于研发禀赋结构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当农业科研院所研发禀赋结构处于合理区间(1.636,1.920]时,协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产出。农业科研院所本期创新产出受前期影响显著;在研发禀赋结构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以及高质量人力资源投入能显著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产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帮俊 赵雷英
针对目前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较为松散、缺乏系统化研究成果的现实,运用扎根理论对现有研究中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总结得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划可分为环境因素和过程因素两个维度,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支持情况等;过程因素包括科技中介服务、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信息沟通网络建设和文化价值融合情况等。
关键词:
扎根理论 产学研协同创新 绩效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亮雯 李炳超
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科研机构创新过程特征,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协同创新思想和要素,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20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真实情况,为科研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红军 谢富纪
产学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多维邻近性作为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的关键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采用京津冀28个高校和492家企业2009—2018年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联合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邻近性对产学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制度邻近性对产学主体协同创新具有积极正向作用;(3)技术邻近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倒U型作用;(4)技术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的交互作用会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5)技术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6)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但不显著。因此,京津冀应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投资,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制度和市场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和管理,发挥多维邻近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聚集,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和成 赵培皓
以江浙沪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三地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制度临近性、认知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等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认知邻近性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呈倒U形。模型测度结果显示,江浙沪地区之间的认知邻近性较高,已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抑制作用;经济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尚处于正向影响阶段。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协同创新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永周 权德衡 吴礼雄
以22个湖北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3个维度剖析创新人才对高校协同创新网络嵌入机理,并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2个中心进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协同创新绩效整体情况表现良好;创新人才的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维度对高校协同创新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关系嵌入维度的作用相对较弱。最后,探讨强化创新人才网络嵌入的战略举措,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小妹 包凤耐
高校可利用的社会资本对于高校协同创新活动以及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对于高校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的机理仍缺乏深入探索。基于此,从结构、关系、认知3个维度入手,考察了高校社会资本借由高校与其它主体协同行为路径作用于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式,以及协同行为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高校社会资本对协同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高校协同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高校社会资本越丰富,越能促进与其它主体间的协同行为,进而提高高校的协同创新绩效。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社会资本 协同行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兴宇 王满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切入,利用371份联盟网络企业调查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结构方程和层级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协同能力可由企业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四类主体构成的二阶四维变量表示;联盟网络嵌入正向影响企业协同能力和创新绩效;协同能力在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刚性负向调节协同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结论可为嵌入在产学研联盟网络中的企业如何与外部主体有效合作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臧欣昱 马永红 王成东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