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08)
2023(19550)
2022(16541)
2021(15435)
2020(13026)
2019(29767)
2018(29566)
2017(55688)
2016(30335)
2015(34407)
2014(34221)
2013(33471)
2012(31009)
2011(28097)
2010(28519)
2009(26257)
2008(26195)
2007(23920)
2006(20909)
2005(19098)
作者
(86494)
(72193)
(71991)
(68528)
(46041)
(34636)
(32970)
(28065)
(27491)
(26131)
(24510)
(24506)
(23233)
(22836)
(22291)
(22255)
(21671)
(21319)
(20853)
(20782)
(18121)
(17800)
(17553)
(16607)
(16405)
(16235)
(16147)
(16041)
(14649)
(14435)
学科
(124284)
经济(124132)
管理(92027)
(86130)
(71520)
企业(71520)
方法(50087)
数学(42911)
数学方法(42304)
中国(36736)
(34265)
(33350)
地方(30332)
业经(28878)
(27483)
(24397)
技术(23504)
农业(22881)
(22001)
贸易(21982)
(21793)
银行(21748)
(21244)
理论(21209)
(20816)
(20773)
金融(20767)
(20279)
财务(20203)
财务管理(20144)
机构
学院(425914)
大学(425728)
(171657)
经济(167786)
管理(161406)
研究(143888)
理学(137137)
理学院(135532)
管理学(132982)
管理学院(132161)
中国(111146)
(91138)
科学(87329)
(83356)
(72630)
(68705)
(68493)
中心(67370)
研究所(65033)
财经(64084)
业大(60664)
(58261)
(57809)
北京(57772)
师范(57684)
(54485)
农业(53291)
(52351)
经济学(51747)
财经大学(47093)
基金
项目(276179)
科学(217722)
研究(205931)
基金(197229)
(170674)
国家(169155)
科学基金(145855)
社会(129117)
社会科(122310)
社会科学(122281)
(111046)
基金项目(103995)
教育(96957)
自然(92924)
(92321)
自然科(90780)
自然科学(90755)
自然科学基金(89119)
编号(85094)
资助(80125)
成果(70504)
(62640)
重点(62605)
(60693)
(60469)
课题(60345)
创新(56154)
国家社会(52726)
科研(52667)
(52630)
期刊
(198628)
经济(198628)
研究(129191)
中国(97558)
(67821)
管理(63749)
学报(63656)
(62911)
科学(59049)
教育(58315)
大学(49441)
学学(45329)
农业(42372)
(42318)
金融(42318)
技术(41350)
业经(33077)
财经(31855)
经济研究(30773)
(27429)
问题(25359)
图书(24268)
(23533)
技术经济(21685)
科技(20628)
(20402)
(20250)
统计(19710)
理论(19544)
(19356)
共检索到663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季小天  彭小宝  刘继安  赵文华  
大科学时代来临,科技创新模式开始转向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有组织科研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研创新团队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从师承效应、培养机制、科研目标设置、构成结构、考核晋升机制、学术流动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七个方面对当代物理学领域3个顶尖团队进行具体案例阐述,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一流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机制模型,形成可供其他团队借鉴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更多一流科研创新团队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俞蕖  
随着全球人才竞争加剧和人才流动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吸引和集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籍学者已经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有关调查数据,对中国顶尖大学的全职外籍学者群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顶尖大学的外籍学者集聚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集聚规模小、区域不均衡、工作年限短、流动率高等问题。同时,中国顶尖大学的外籍学者集聚发展处于逐步转型过程中,外部政策环境尚不成熟和大学自身治理的局限性制约了外籍学者的集聚进程,亟需国家和大学共同努力加快打破困境,更好地吸引和集聚全球优秀学术人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明晶  
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科研发展的必然产物。农业科研院所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刚起步,还需要向高校、中科院等部门学习。应在选好团队带头人、创建合理梯队、理顺沟通渠道、塑造团队精神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莫蕾钰  洪成文  
基于InCItes数据,选取3所美国顶尖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与我国大陆的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整体、专业及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学术环境、主要合著者及资助机构的指标来揭示真实差距及差距形成的原因。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大陆顶尖大学与美国顶尖公立大学在整体实力与分学科实力上还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应正视差距,充满自信。在今后建设中需培育绝对优势学科;构建学科差异化激励机制;加强与实力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改良基金绩效评估与激励。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义  
介绍了工程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实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总结了工程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阐述了工程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的优势所在,分析了工程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瓶颈,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浩  葛岳静  陈鑫弘  
基于教育部、中科院相关统计资料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区域、省域、市域3个空间尺度对全国"211工程"、"985工程"高等院校和中科院科研院所的地域分布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地域差异对比下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教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和潜力空间进行探索和定位。结果得出211、985高等院校与中科院科研院所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和关联指向,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区域内强强联合发展、中科院所助力高等院校的区域内科教协同发展、高等院校与地方高校的区域内外联合发展是当前地域差异现实下实现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重要模式和内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立超  姚昊  
随着博士后引进规模扩大化、聘任类型多样化和管理实践差异化,促进博士后科研创新成为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后展开问卷调查,剖析博士后科研创新支持体系的静态要素结构以及动态运作机理。结果发现,一流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支持体系的协同性功能不足,学术环境的支持水平明显低于管理制度、组织支持和科研效能感,留任难度大、经济支持力度弱、心理疏导匮乏是制约博士后科研创新的“短板”。在支持体系的运作机制方面,表现出“学术环境→管理制度→组织支持→科研效能感→科研创新”这一由外而内、从宏观到微观的“链式”传递效应,管理制度在学术环境影响组织支持时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支持在管理制度影响科研效能感时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建议从净化学术生态环境、疏通职业晋升通道、强化经济与心理支持、激发科研效能感等方面入手,完善博士后科研创新支持体系的实践运作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小燕  查道林  
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是一支能够肩负人类共同使命和责任,协同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任务,产出世界先进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队伍。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不仅需要一流学者的引领、必要的研究经费和科研基础条件,更需要顶层设计、系统思考、制度规范、机制激励以及人文关怀等。制度与机制是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的基石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需要一流的管理。一般来说,团队成员太少,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太多,彼此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慕静  王仙雅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尚处于发展的雏形期,大部分团队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和特征着手,挖掘了团队运行中的五大问题:管理机制薄弱、监督机制匮乏、激励机制低效、氛围机制缺失和信任机制堪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五种机制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中的建设,以确保团队平稳、快速、高效运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进富  黄涛  张颖颖  田梦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从平台型组织视角对西光所案例进行扎根理论剖析,探索科研院所平台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及其对衍生创业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科研院所以开放的组织边界为基础,形成多个子平台相互耦合的平台核心以及具有多元异质性主体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特征的平台边缘,并依据自上而下授权赋能、自下而上资源倒逼、人才管理模式优化和协同竞争互动的机制运行,以上特点将促使内外部资源的有效编排,从而促进衍生创业。研究进一步拓展平台型组织理论的边界,从而为科研院所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莉莉  王娜  
通过检索IncoPat数据库获取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高铁专利数据,以中国3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样本,选取11个专利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实证样本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高铁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且在技术创新整体水平、技术创新平均水平和技术创新管理这三个方面发展不均衡。针对这一结果,提出提高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高铁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志发  孔令帅  
学科是大学办学思想、制度最直接的承担者,大学之间的竞争实质是学科之间的竞争。本文主要从美国大学物理学科发展的瓶颈、学科机遇、制度创新、学科资源、学科新型组织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大学物理学科从一个地方性的、处于世界科学边缘的学科,逐渐发展成世界一流学科的历史轨迹。该研究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晋琳琳  
高校科研团队是由科研任务牵引的知识团队,团队运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技创新,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成功的团队管理往往就是有效的知识管理。在高校科研团队的运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知识创新活动,并且知识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文章首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的运作过程,提炼出团队知识管理的系统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对107支教育部创新团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验证组织、文化和资源等要素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和资源等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团队创新绩效,知识管理行为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实践中应该从这些要素的有效协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旭梅  
运用创新治理理论分析日本新型科研院所制度的创新措施和治理特征,说明日本改革后的新制度以创新治理代替创新管理、从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的做法更加符合国家科研机构的研发特点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政府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支持技术开发研究,还有助于科研机构整合集聚多元创新主体,打通创新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其具体措施和互动机制可以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促使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更好发挥桥接功能,以解决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现象、消除创新激励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