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1)
2023(4546)
2022(3037)
2021(2727)
2020(2173)
2019(4563)
2018(4951)
2017(8715)
2016(5367)
2015(6232)
2014(6400)
2013(5352)
2012(4440)
2011(3819)
2010(3851)
2009(3522)
2008(3503)
2007(3397)
2006(3072)
2005(2910)
作者
(13296)
(11081)
(11025)
(10754)
(7052)
(5174)
(5057)
(4293)
(4224)
(4009)
(3750)
(3681)
(3570)
(3417)
(3376)
(3360)
(3357)
(3263)
(3234)
(3189)
(2860)
(2724)
(2694)
(2671)
(2517)
(2485)
(2444)
(2393)
(2265)
(2217)
学科
(16875)
经济(16859)
管理(12933)
(9887)
中国(8616)
(7027)
企业(7027)
(6630)
业经(5631)
教育(4957)
农业(4579)
(4464)
地方(4443)
工作(4382)
发展(3978)
(3974)
方法(3744)
教学(3720)
理论(3663)
产业(3582)
(3354)
研究(3284)
(3209)
信息(3182)
(3178)
(3167)
总论(3003)
学校(2993)
信息产业(2965)
(2961)
机构
大学(68014)
学院(65116)
(23144)
经济(22535)
研究(22359)
管理(21021)
理学(17501)
理学院(17307)
管理学(16772)
管理学院(16670)
中国(16217)
(14555)
科学(13624)
(11484)
师范(11394)
(11362)
(11206)
(10807)
(10741)
中心(10015)
研究所(9753)
业大(9483)
(9128)
北京(9121)
师范大学(8642)
财经(8428)
(8291)
农业(8260)
教育(7957)
(7608)
基金
项目(42338)
研究(34823)
科学(32812)
基金(27924)
(23461)
国家(23241)
社会(20951)
科学基金(19959)
社会科(19741)
社会科学(19735)
(17853)
教育(17350)
编号(15679)
成果(14647)
基金项目(14494)
(14172)
课题(11678)
自然(11143)
自然科(10908)
自然科学(10906)
自然科学基金(10701)
资助(10247)
(10235)
项目编号(9772)
重点(9689)
(9631)
高校(9431)
大学(8870)
(8860)
(8858)
期刊
(28141)
经济(28141)
研究(22101)
中国(18959)
教育(17372)
(10796)
学报(10137)
(9252)
管理(8694)
大学(8559)
科学(8392)
图书(7842)
农业(7429)
学学(6877)
书馆(5854)
图书馆(5854)
技术(5656)
(5497)
金融(5497)
业经(4951)
经济研究(4445)
财经(4287)
(4117)
职业(4041)
问题(4000)
高等(3907)
(3795)
(3710)
论坛(3710)
(3483)
共检索到106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前溪  
近期,2014年广东教育蓝皮书发布。蓝皮书中《广东省高校科技人才去"官本位化"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广东省高校获得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重大项目中,院(系、所)领导占比高达73.9%。报告指出,广东省高校科技人才"官本位化"存在科研资源分配向官员倾斜、科研奖项获得者中官员占比偏高等现象。(据《南方都市报》)科研"官本位"是高校"官本位"的一个缩影,当高校仍然未能实现去行政化时,想要科研"独善其身",则比登天还难。对于科研"官本位"现象,靠痛斥不能解决。而要想祛除"官本位",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高校领导手中有相当的权力,他们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一些人可能要为自己"谋私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赵义华  黄海军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被忽视,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高校"行政化"可概括为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按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去行政化的具体途径包括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方式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的内部治理结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毕于建  丁国军  
长期以来,高校行政化一直被教育界批评。在中国,官员任命校长,校园管理的行政化使整个校园似乎是一个大的官僚机构,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学术腐败,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本文针对如何打破"官本位",回归"学术本位",提出了一个高校弱化"官本位"的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建华  叶志坚  
本文认为,过度的行政化倾向和办学自主权的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推行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首先要明晰高校"去行政化"的内涵和历史渊源;其次,要打破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泛行政化,实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民主化,保证高校学术事务能够自由、民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秋发  刘桂辉  
当前,我国高校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从改革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改变高校内部治理模式两个维度入手,结合我国国情,主张重构政府、高校和教师三者的职能和权限,提出了"政府放权、高校分权、教师享权"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德广  
中国高校行政化表现在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弊端是,行政权力过大,用行政权力治校,行政权力替代学术权力,教授和教职工权力被边缘化,有悖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术规律。高校"去行政化",需要从更新思想观念、取消高校等级制、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建立大学校长及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等几方面着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我国高校的"行政化"不等于"官僚化",它的部分问题恰恰在于由"官僚化"体制的不足而带来的权力约束不足,以及权力运行的随意性。由于现实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间界限模糊,"去行政化"的要略在于:一方面,需要减少日常工作管理中过多的行政性繁文缛节;但另一方面,在有关核心正式制度环节上,反而需要强化程序的规范性和对行政与学术权威权力运作的刚性约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三青  
大学"去行政化"的争论,并非始于今日,可以说,它在近十年来一直被关注着。尤其是部分大学主要领导明确"副部长级"之后,大学"去行政化"的争论就变得更加热烈了。只不过以往的争论基本是在学者之间,属于"潜入水底"的讨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荣司平  
大学"行政化"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是必须要克服的倾向。大学"去行政化"有着特定的内涵,必须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含义。大学"去行政化"不是弱化"行政",而是要加强、改进行政,实现科学行政,高效行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毛成  蔡玲丽  赵春鱼  
本文基于服务行政的视角,概括了高校服务行政有限、法治、民主、有效等特征。提出构建高校"服务行政"模式,要树立科学的行政价值观和绩效观,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建立健全"服务行政"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和决策及提高服务行政效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小强  袁利平  
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失衡导致其行政权力政治化、学术权力行政化和市场权力边缘化,致使高校出现严重的"行政化"倾向。高校的"去行政化",必须重构高校的权力结构。建议各高校在《大学章程》中,清晰界定各主要权力的权限及职责,使高校的政治、行政与学术等权力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燕萍  马惠萍  
高校"行政化"已成为制约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桎梏,并带来了腐败等负面影响,制约了高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为了推进高校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需要进行去行政化改革。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就高校去行政化做些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文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三种权力,即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研究发现,高校行政化倾向严重、内部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组织体制不健全、学术权力地位下降及学术自律倒退等是制约创新型人才生成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本着三元权力适当分离、互相监督、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均衡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实现人才培养功能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何芳  
高校"行政化"可以相对分解为管理活动、学术活动、组织权力和组织结构的"行政化"。高校"行政化",必然会降低校务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学术事务的有效开展、阻滞多元权力的参与和监督、破坏高校以"松散联合"为特征的有效运行。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建立"教授治校"机制,从校级管理和院系管理两个层面"去行政化"。这一方面需要"教授委员会参与决策",为此要科学设计校级"教授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决策范围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基层学术组织自治",为此要减少校级集权、消除行政干扰、加强法律和章程的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相明  谢凌凌  
行政化是中国大学因缺失现代大学制度而呈现出的一种病象",去行政化"只是中国大学组织变革的行动思路或改革过程,本身不足以构成大学改革的行动方案。理性地看,这种"去行政化"的大学组织变革更应强调根本性的制度更新,当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和旨归,以防止掉进"为去行政化而去行政化"的认识与实践误区。着眼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系统的"去行政化"改革有必要从外部制度环境和大学组织管理两个层面展开,从组织职能、权力结构、管理方式和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去管制化、趋学术化"重构,在努力建构大学自治、学术自主、行政服务之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矫治大学内外部的行政化体制弊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