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4)
- 2023(10120)
- 2022(8339)
- 2021(7885)
- 2020(6171)
- 2019(13594)
- 2018(13233)
- 2017(24548)
- 2016(13265)
- 2015(14375)
- 2014(13598)
- 2013(12635)
- 2012(11490)
- 2011(10237)
- 2010(10576)
- 2009(9833)
- 2008(9535)
- 2007(8973)
- 2006(8074)
- 2005(7025)
- 学科
- 管理(43754)
- 济(42532)
- 经济(42490)
- 业(41877)
- 企(34890)
- 企业(34890)
- 农(16244)
- 技术(15945)
- 中国(15617)
- 业经(12623)
- 方法(12595)
- 财(12467)
- 技术管理(11964)
- 地方(11432)
- 农业(11029)
- 策(10582)
- 制(10578)
- 数学(10277)
- 数学方法(10062)
- 贸(9676)
- 贸易(9669)
- 易(9436)
- 银(9149)
- 银行(9144)
- 行(8845)
- 教育(8671)
- 理论(8499)
- 融(7985)
- 金融(7984)
- 划(7528)
- 机构
- 学院(169338)
- 大学(166459)
- 济(69132)
- 经济(67530)
- 管理(67247)
- 理学(56969)
- 理学院(56432)
- 管理学(55581)
- 管理学院(55233)
- 研究(54458)
- 中国(43082)
- 财(34374)
- 京(33389)
- 科学(29635)
- 江(27971)
- 中心(26030)
- 财经(25431)
- 所(24856)
- 范(24227)
- 师范(24086)
- 经(22963)
- 州(22599)
- 研究所(21912)
- 北京(21303)
- 农(20986)
- 院(20642)
- 业大(20172)
- 经济学(19902)
- 技术(18872)
- 财经大学(18489)
- 基金
- 项目(109769)
- 研究(90580)
- 科学(88375)
- 基金(76400)
- 家(63494)
- 国家(62836)
- 社会(57269)
- 科学基金(55816)
- 社会科(54256)
- 社会科学(54245)
- 省(46198)
- 教育(42917)
- 基金项目(39522)
- 编号(38612)
- 划(37266)
- 成果(33179)
- 自然(32342)
- 自然科(31645)
- 自然科学(31640)
- 自然科学基金(31105)
- 创(29202)
- 资助(29023)
- 课题(28475)
- 创新(26133)
- 发(25531)
- 年(24503)
- 重点(24381)
- 项目编号(24145)
- 部(23492)
- 制(23367)
共检索到271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忠云 邓秀新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教师之间、高校与高校教师之间以及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者、生产者、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宁 华炜
当前,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提升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紧紧抓住这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探索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外部支持。南京工业大学立足校内协同,强化校内系统与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拓展发展外围,合理推进校外协同创新,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升级转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兴华 吴伟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凤英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国、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要求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当前,协同创新发展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制度性方面面临困境。对此,需要以理念再生形成统筹“三教”的良好氛围、以体系再构建立统筹“三教”的组织生态、以制度再造架构统筹“三教”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震峰 仲丽娟
协同创新模式在创新活动中的凸显为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托。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基础学科人才在创新团队中的组织作用与核心地位激励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基础学科的知识,基础学科协同创新的目标是生成新的基础学科知识。在我国的协同创新活动中,存在团队成员有效交流不足、基础学科人才地位与作用得不到保障,以及应用性创新项目挤占基础学科创新项目等现象,制约了协同创新过程中基础学科的发展。团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彰显多元知识协同运用创新成果的评价、凸显基础学科知识优势创新团队分工以及限制应用研究挤占财政资金等路径,可以促进以协同创新为依托的基础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基础研究 基础学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月云
新建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需要寻求新的思路。本文针对新建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存在的困境,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分析了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期产生困境的原因,提出了以协同创新推进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四种策略。
关键词:
新建本科高校 创业教育 转型 协同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康 张晶晶
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质量可持续为导向引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突出集群的特色优势,以主导龙头产业为中心聚焦配套上下游产业链,最大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集群的协同创新。针对现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质量效益不明显,发展环境不完善、配套支持机制不健全,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协同创新度不高,地区分布差异大、区域协同联动力度不足等短板,一要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放眼全局因地制宜,掌握相对优势;二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完善配套机制;三要针对性地固链强链,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四要注重解放思想和畅通就业市场,扩大发展潜力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武亮 梁剑平
中国实体零售业在线上线下协同的过程中,遇到了资源协同、价格体系、广告力度、物流能力、品牌老化等方面的协同困境。银泰百货的经验表明,中国实体零售业应重点从资源整合、广告联合、物流共生和品牌开发等方面来开展线上线下的协同创新,以促进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实体零售业 线上线下 协同创新 精准营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司帅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能,需要将"创新驱动"置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以供需协同演化的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一方面,必须注重创新驱动发展,辅之以"选择立法、强化竞争、税收优惠、简化审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等手段,强化供给侧管理,提高供给侧效率;另一方面,应依靠供需协同原则引导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制度发展,强化机制化建设,促进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使国民经济的供给端更好地与需求端相匹配。
关键词:
供需协同 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长 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惠源 崔娅雯
协同创新思想的提出,为交叉学科发展打开了思路,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体制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之间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相互借鉴是转变学术研究方向、提高学术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高校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理念、形式和制度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交叉学科互动借鉴组织模式为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交叉学科发展的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得到解决,基本路径和研究范式包括:厘清诉求学科的现有理论和方法的现状;寻找被诉学科类似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研究被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的排异性;...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交叉学科研究 学科排异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创新人才缺乏是我国协同创新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并最终推进协同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国防创新、服务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国家的创新体系。为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大幅度地增加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投入;改革高校学科的结构、形态、组织方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改革体制,促进科研和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政策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毕颖 杨连生
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就是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与协同主体在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管理创新。由于受到合作中的知识特性、合作各方的知识结构、知识共享的意愿、知识转移渠道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使合作各方的矛盾开始出现,难以实现协同创新的共同目标。为此,要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协同创新,就需要确立正确的政策价值取向,明晰政策的着力方向,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
关键词:
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 协同创新 政策取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阁芝 刘静艳 王雅君
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够获得单个创新主体无法企及的整体创新效果。然而,旅游供应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却是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障碍。旅游运营商对供应商进行有效治理,是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旅游运营商对供应商实施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即签订合法契约引入外部强制性的法律约束,与构建关系规范实现群体内自主性约束这两种机制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合法契约、关系规范均能够显著减少旅游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促进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但旅游运营商自身的可替代性会影响治理机制产生的治理效果。随着旅游运营商可替代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旅游供应链 协同创新 治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阁芝 刘静艳 王雅君
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够获得单个创新主体无法企及的整体创新效果。然而,旅游供应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却是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障碍。旅游运营商对供应商进行有效治理,是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旅游运营商对供应商实施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即签订合法契约引入外部强制性的法律约束,与构建关系规范实现群体内自主性约束这两种机制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合法契约、关系规范均能够显著减少旅游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促进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但旅游运营商自身的可替代性会影响治理机制产生的治理效果。随着旅游运营商可替代性程度的提高,关系规范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作用显著增强,彰显出关系规范对供应链成员的保健效果;而关系规范对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减弱,表明旅游运营商的可替代性会削弱关系规范的激励效果。文章能够在理论方面对旅游供应链治理与协同创新研究进行补充;同时在实践方面也有利于指导旅游运营商有针对性地运用治理机制对旅游供应链进行治理,保障旅游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实现。
关键词:
旅游供应链 协同创新 治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庆来 杨普 李东平 肖扬书 徐磊 林琳
总结与农业企业协同创新的6种典型模式,剖析其路径与聚焦问题,提出现阶段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最佳模式、路径与保障措施,为科技主管部门新时期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