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3)
- 2023(9286)
- 2022(7664)
- 2021(6994)
- 2020(5823)
- 2019(12533)
- 2018(12607)
- 2017(23098)
- 2016(12606)
- 2015(14147)
- 2014(13546)
- 2013(12663)
- 2012(11354)
- 2011(10170)
- 2010(10312)
- 2009(9854)
- 2008(9803)
- 2007(9141)
- 2006(7996)
- 2005(7224)
- 学科
- 管理(47991)
- 业(42269)
- 济(41772)
- 经济(41639)
- 企(38429)
- 企业(38429)
- 技术(15707)
- 财(14699)
- 制(14616)
- 中国(14225)
- 方法(13979)
- 业经(12458)
- 技术管理(12105)
- 农(11327)
- 数学(11100)
- 数学方法(10973)
- 体(10114)
- 银(9112)
- 银行(9102)
- 理论(8816)
- 务(8752)
- 行(8727)
- 财务(8702)
- 财务管理(8675)
- 体制(8560)
- 地方(8503)
- 划(8420)
- 融(8388)
- 金融(8386)
- 企业财务(8252)
- 机构
- 大学(170560)
- 学院(168133)
- 济(68338)
- 经济(66812)
- 管理(66801)
- 理学(57084)
- 理学院(56519)
- 管理学(55663)
- 管理学院(55327)
- 研究(52256)
- 中国(40212)
- 财(36019)
- 京(34411)
- 科学(28172)
- 江(27182)
- 财经(27115)
- 经(24410)
- 中心(24120)
- 所(23908)
- 范(22566)
- 师范(22394)
- 北京(21460)
- 州(21329)
- 研究所(20989)
- 经济学(20907)
- 业大(20784)
- 财经大学(20010)
- 农(19801)
- 院(19392)
- 经济学院(18571)
- 基金
- 项目(110979)
- 科学(89981)
- 研究(88523)
- 基金(79648)
- 家(66686)
- 国家(66068)
- 科学基金(59129)
- 社会(58053)
- 社会科(54984)
- 社会科学(54971)
- 省(45674)
- 教育(42256)
- 基金项目(42112)
- 划(36848)
- 编号(35811)
- 自然(34930)
- 自然科(34187)
- 自然科学(34180)
- 自然科学基金(33618)
- 成果(31050)
- 资助(29859)
- 创(29666)
- 制(28355)
- 创新(26666)
- 课题(26409)
- 重点(24858)
- 部(24631)
- 国家社会(23828)
- 发(23792)
- 项目编号(23087)
共检索到265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博
高校协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的管理和改革创新,在管理中创造性地运用集成、协调、融合等价值准则,在改革创新中谋求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文章在探讨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及运作机理的基础上,从校内协同和校外协同两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高校协同的实现形式,通过建立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保障机制、选择决策机制、投入激励机制、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及评价反馈机制,共同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协同创新 校际协同创新 校企协同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魁鸿
高校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政府等机构在某一重大战略需求的引导下协作攻关的创造性活动,其具有原创性、协作性和任务导向性等特征。目前,高校协同创新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职责不清、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障碍。因此,相关部门应紧密合作,构建由知识创新机制、知识转化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组成的协同创新耦合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 企业 政府 运行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良 王耀德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但当前的一般协同创新模式存在协同范围较窄、关键共性技术难突破、协同紧密度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体制壁垒等问题。为了弥补协同创新中的市场失灵,发挥政府作用,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是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协同创新模式。文章以江西为例,在对协同创新体的内涵及其参与主体、特点和优势、运行机制等理论层面探讨的基础上,从组建条件和目标、运作模式、资金扶持方式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改革实践中的做法。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这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增
关键词:
协同创新体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产学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宁 华炜
当前,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提升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紧紧抓住这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探索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外部支持。南京工业大学立足校内协同,强化校内系统与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拓展发展外围,合理推进校外协同创新,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升级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柳云 杨晓星
建构知识联盟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后提升校际协同创新能力的新路径。知识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开放大学主动适应外部竞争而建构的战略合作组织,其本质是在知识转移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创新,其过程可分为知识分享、知识学习、知识内化和知识创新四个阶段。为实现开放大学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组织功能,必须加强开放大学知识共享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科学合理地选择联盟成员并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式,建立相应的契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知识联盟 协同创新 共享共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艺 许治 朱桂龙
协同创新在我国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然而现有研究对协同创新的理解与把握较少关注我国协同创新现状,局限于从中观层次(组织机构)探讨协同创新。从我国协同创新现实情境出发,在充分理解我国政府推动协同创新意图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分析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功能,发现不同层次的活动主体在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相应的协同互动模式;各层次活动主体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及机制,从而实现了不同层次协同创新绩效。最后,基于协同创新"前因后果"的思路,从多层次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产学研 分析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空间效应 科技创新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空间效应 科技创新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空间效应 科技创新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春艳 陈媛媛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崴 贾汇亮
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根本,加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现代国家的重要任务。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包括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知识服务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其建设需要从思想、制度、队伍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内涵 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菊娥 钱冬 王俭
结合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理论,给出协同创新在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我国煤炭产业升级现状,凝练提出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实施协同创新存在煤化工和深加工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问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中的废弃物回收问题以及产业整合过程中多主体协同问题;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的协同创新保障路径:构建分层协同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网络,融合循环经济园区构建生态型煤炭基地,创建协同创新平台突破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和循环经济技术难题;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菊平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协同创新有助于消除现今实践教学存在滞后性、简单性和表层性的弊端。实践教学的协同要素主要包含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支撑和高校的系统培养;其价值在于能够培养集高大上与接地气于一体、集专业理论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于一体、集理论继承与实践创新于一体的高素质工科人才;其集中体现为政府、企业和地方高校目标协同、政策互补、实践教学范式创新的机理;要素协同、资源互补、工程能力培养创新的机理;路径协同、优势互补、人才培养创新的机理。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 协同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阳银娟
分析了协同创新的驱动要素,对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从构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构建适宜协同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雄 吕建秋 王利英 叶李 蒋艳萍
协同创新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发展需要。基于内外因视角分析总结我国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高校、企业3个层面围绕加强政府统筹、营造协同创新氛围、创新考核评价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改进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协同创新 激励机制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