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0)
2023(5687)
2022(4513)
2021(4515)
2020(3578)
2019(8242)
2018(8613)
2017(13526)
2016(9331)
2015(10883)
2014(11336)
2013(9673)
2012(8891)
2011(8116)
2010(8479)
2009(7307)
2008(6959)
2007(6682)
2006(5905)
2005(5368)
作者
(23234)
(19181)
(18946)
(18403)
(12003)
(9082)
(8861)
(7662)
(7473)
(7185)
(6563)
(6402)
(6150)
(6102)
(6090)
(6075)
(5942)
(5811)
(5646)
(5469)
(5202)
(4952)
(4710)
(4664)
(4554)
(4417)
(4257)
(4161)
(4105)
(4069)
学科
教育(21647)
(17703)
经济(17671)
管理(15813)
中国(15114)
(11122)
教学(10337)
理论(10272)
(8031)
(7891)
(7040)
企业(7040)
方法(6504)
数学(5668)
学法(5532)
教学法(5532)
(5514)
数学方法(5503)
学校(5297)
研究(5238)
(5196)
劳动(5179)
(5091)
农业(5081)
(4834)
思想(4753)
政治(4690)
(4594)
学理(4549)
学理论(4549)
机构
大学(116380)
学院(109494)
研究(42876)
教育(32629)
(30161)
管理(29328)
经济(28989)
(28796)
师范(28575)
(27079)
科学(26005)
理学(24327)
中国(24154)
理学院(23888)
师范大学(23126)
管理学(22976)
管理学院(22750)
(21908)
研究所(20029)
(19928)
技术(19444)
(18447)
北京(18014)
中心(17934)
职业(17647)
(16052)
业大(15919)
(15664)
(15424)
农业(14463)
基金
项目(68853)
研究(60263)
科学(53319)
基金(41980)
教育(38773)
(35845)
国家(35322)
社会(31923)
(30233)
社会科(29700)
社会科学(29693)
编号(29290)
成果(28849)
科学基金(28275)
(27350)
课题(25257)
(21917)
基金项目(20798)
项目编号(17608)
规划(17352)
资助(17349)
重点(17240)
(16570)
(16301)
自然(15927)
研究成果(15926)
(15640)
自然科(15562)
自然科学(15553)
(15432)
期刊
教育(60935)
研究(44461)
中国(40782)
(34798)
经济(34798)
学报(18740)
(16654)
大学(15519)
职业(15339)
技术(14606)
科学(14194)
(12702)
学学(11917)
农业(11341)
管理(10541)
图书(9714)
技术教育(9524)
职业技术(9524)
职业技术教育(9524)
高等(8391)
(8110)
论坛(8110)
成人(7326)
成人教育(7326)
书馆(7130)
图书馆(7130)
高等教育(7079)
(7001)
(6446)
金融(6446)
共检索到186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倪志宇  白金  李卫森  
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理念认知、知识吸收、实践养成、品格内化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融通”育人理念和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从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维度入手,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可落地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增强高校劳动教育效果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慧萍  刘海舒  王汉江  
基于"全息"理论思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维度包括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维度、家—校—社—企"全方位"育人维度、学校—社区(school-community)"全过程"育人维度。基于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策略,包括优先建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曲霞  刘向兵  
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和"通过劳动"的教育的有机统一。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既要看到"通过劳动"的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又要看到"关于劳动"的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正确处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与独立设置的关系。基于这一认识,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明确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专门一部分,以全面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建构了"五大目标体系""三大任务体系""1+8实施体系"和"3+1保障体系"环环相扣、有机融入与独立设置相结合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兰州财经大学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组  庞庆明  
劳动教育体系是关于劳动体验教育、劳动关系教育、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总和。构建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事关党和国家命运及其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新时代高校要坚持问题意识,着眼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特定目标,并以劳动教育课程化为根本路径,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中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习惯采取理想主义的开发思路,需补充能引导学生走近普通劳动者及其劳动现实的现实主义。开发现实主义的新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从历史上的课程典范寻找启示,但更需关注当下普通劳动者,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现实研究引入新劳动教育课程,籍此弥补当前中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两点薄弱之处,使学生不仅养成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基本理解与同情,而且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概念与理论研究当下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现实,以防劳动教育种下的美好劳动理想经不起劳动现实的冲击,发生变形或被消解,同时夯实将来为劳动者造福的知识基础与社会责任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宏宝  刘策  吴东照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为支撑,通过挖掘相关政策文本的评价要素,在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响应协商与共同心理建构下,形成包含劳动技能水平、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为核心类属的9个支援类属、若干指标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611份问卷调查,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类属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最终建构出"四阶递进"劳动教育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今科  陈斌蓉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开展高职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鲜明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的高职教育与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缺乏系统性设计、忽视内在育人性、考核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可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联动机制、搭建模块化内容体系、推进"四维"同时发力、加强劳动教育保障、实行"三方"多元评价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林  
新时期教育体系要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将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精神融入到教育体系中,以让高职院校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高水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发展。本文对劳动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内容,最后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提出了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欣然  
<正>从“劳动”的缘起角度分析,它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社会行为,即以人为主体,广泛地取材于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社会组织框架内协同分工,完成对各种自然材料(如树木、矿石、渔获等)的加工处理,使之转化为有益于人的物品、产品或商品。显而易见,劳动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充足的自然材料获取,否则无论多强烈的劳动意识、多先进的劳动技艺、多庞大的劳动需求都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因此遵循劳动自然属性是劳动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然而,随着劳动技术、工具、方式的不断进化,劳动自然属性异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荧彬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旨在激发高校劳动教育革新的潜能,为高校优化劳动教育过程提供决策信息。基于劳动教育系统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以CIPP模型为理论依据,从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综合集成层次法(IAHP)完成对评价体系各指标的赋权,并根据赋权实证结果,分析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由此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是说,必须构建全面系统整体性的教育体系,而不能简单地突出某一个方面的教育,也不能分割地去进行某一方面的教育,只有全面系统整体地考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同志重申劳动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俊辉   景忠玉   卢华伟   魏领军  
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平公正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实训室是高职院校使用频率较高、非常重要的场所,也是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分析实训室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场景,挖掘劳动教育相关指标,运用调查问卷、跨学科、层次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对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可以优化设计一种公平的、科学的、可实施的实训室场景下的劳动教育评价权重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瑞  
当前高职劳动教育面临“浅表化”、劳动教育时空局限、劳动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脱节、劳动教育评价单一等问题,SPOC教学模式的深度互动性、灵活性、混合性、考核综合性等特点与高职劳动教育的特征、方式、目的、需求高度契合。将SPO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将教学内容扩充为“理论、实践和价值观”三种类型,教学过程设置为“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反思、实践跟踪”四个阶段,采用“全方位、过程性、生成性”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现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成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惕若  刘正伟  
21世纪以来,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时俱进,2013年取消了“家政学”“手工艺”与“针线活”课程,正式设立“食品科学”和“工艺与设计”两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以及创意开发与设计能力。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贯穿小学3年级至初中9年级,课程围绕着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共同目标,按照“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的方式展开,以未来家庭生活和职业需要为取向,为参与未来民生社会生活作准备。课程实施倡导真实情境学习、跨学科交叉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课程测试与评估提倡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仅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产品制作中的创意与美学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阳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应关注基本原则、内容及实施路径等基本问题。劳动教育评价应遵循体现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指向劳动教育的“双重育人性”、适应职业教育的学段特点以及立足学生的现实学情等基本原则。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这四个方面也构成劳动教育评价的一级指标。劳动教育评价实施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多方主体联动机制、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机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