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7)
2023(6254)
2022(5239)
2021(4871)
2020(3973)
2019(8859)
2018(8942)
2017(15344)
2016(8210)
2015(9174)
2014(9073)
2013(8322)
2012(7114)
2011(6378)
2010(6585)
2009(6130)
2008(5860)
2007(5598)
2006(4771)
2005(4060)
作者
(22230)
(18746)
(18557)
(17363)
(11643)
(8866)
(8206)
(7118)
(6898)
(6576)
(6155)
(6130)
(5952)
(5700)
(5635)
(5482)
(5415)
(5393)
(5240)
(5223)
(4648)
(4488)
(4335)
(4316)
(4208)
(4122)
(4079)
(4075)
(3698)
(3684)
学科
管理(35142)
(31033)
(28212)
企业(28212)
(26431)
经济(26417)
技术(16391)
技术管理(12038)
方法(10778)
中国(9290)
环境(9220)
数学(8511)
数学方法(8426)
(7924)
业经(7902)
(7626)
(6990)
理论(6305)
地方(6148)
(6115)
(5964)
农业(5726)
教育(5580)
(5370)
生态(5357)
(5292)
银行(5286)
(5098)
(5019)
(4662)
机构
大学(111663)
学院(110260)
管理(47138)
理学(40990)
理学院(40611)
(40383)
管理学(39897)
管理学院(39702)
经济(39401)
研究(32428)
中国(24676)
(23075)
科学(21185)
(18408)
(17476)
业大(16344)
中心(16047)
(15389)
师范(15227)
(14657)
北京(14459)
(14302)
(14299)
财经(14263)
研究所(13481)
科技(13018)
技术(12889)
(12831)
(12435)
商学(12404)
基金
项目(78946)
科学(64109)
研究(60968)
基金(55406)
(47252)
国家(46847)
科学基金(42186)
社会(38426)
社会科(36536)
社会科学(36530)
(34566)
基金项目(30288)
教育(28506)
(27575)
自然(26714)
自然科(26082)
自然科学(26076)
自然科学基金(25641)
编号(23846)
(23557)
创新(20774)
资助(20235)
成果(19490)
课题(17688)
重点(17559)
(17171)
(16034)
(15453)
国家社会(15381)
科学研究(15307)
期刊
(44198)
经济(44198)
研究(30364)
中国(29376)
管理(20581)
教育(19899)
科学(14840)
(14749)
学报(14317)
技术(11961)
大学(11756)
(11708)
科技(11362)
学学(9964)
图书(8994)
农业(8492)
业经(8133)
(7310)
金融(7310)
(7217)
论坛(7217)
技术经济(6870)
书馆(6471)
图书馆(6471)
(6350)
财经(6268)
经济研究(6006)
(5656)
资源(5472)
(5460)
共检索到165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刚  茹少峰  张鹏  
高校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重要来源之一,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路径。文章以高校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基础绩效、成果转化绩效和创新绩效3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统计和调研数据,应用灰色综合评价法测度了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结果显示,高校科研人员基础绩效表现良好,表现出较强的原创能力;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水平较低,创新应用不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  
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成为全球创新的最新范式,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也由此变得更加丰富,科技成果转化迎来了新的机遇、展现出新的特点。在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生态系统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机理,建构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模型,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核心机制。通过构建由高校、企业、科技中介、新型研发机构等组成的区域创新联盟、结合产业需求在战略必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以创新综合体为核心的创新集群并完善创新环境,使科技成果转化从原来的偶然零星事件质变为批量转化的"雨林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光东   袁明杰   谢智敏  
完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59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与城市创新绩效之间的多重并发非对称因果关系。研究将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3个子系统,探究3个子系统之间如何互动产生高城市创新绩效。研究发现:高城市创新绩效没有必要条件,而技术创新主体缺失是产生非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3种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产生高城市创新绩效,包括环境驱动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型和技术主体-市场环境双驱动型;驱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城市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并不一致。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解,对发现城市高创新绩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建平  郭明敏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赖于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当前,山西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及运行机制,提出了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中提升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向鲜花  张嘉辉  
我国重大工程创新治理之所以“四重四轻”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系统的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是没有面向市场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的重大工程。文章在借鉴发达国家重大工程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重大工程创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融合生态治理理论,提出共生型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模式,即嵌入全球创新高地、市场主导创新过程、引导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位势全面对接、沿着合作—协调—共生的路径提升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同时,设计匹配的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协同跟进,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载体,以评促进,为国家与区域培育一批创新生态高地,引领国家与区域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广凤  马志强  朱永跃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困境,分析其创新系统生态化的必要性。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系统核心层与影响力层的具体构成,详细分析系统基于开放式平台的知识创新、基于生态位决策和利益"共赢"协调的运行机制。结合高校科技创新实际情况,从生态视角得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广凤  马志强  朱永跃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困境,分析其创新系统生态化的必要性。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系统核心层与影响力层的具体构成,详细分析系统基于开放式平台的知识创新、基于生态位决策和利益"共赢"协调的运行机制。结合高校科技创新实际情况,从生态视角得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常宝  李自立  张言方  
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创意征集与技术共享,给大疆带来的是大量的技术突破与优秀人才。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疆)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致力于为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大疆以"未来无所不能"为主旨理念,在无人机系统、手持影像系统与机器人教育领域成为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李维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单元和新质企业组织;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创新网络、新质产业集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其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后,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凸显,空间效应也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晓娣  张小燕  
以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要素→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开放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及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基础要素对作用机制有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分别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系统开放性对作用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知识优势的获取是提升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下的知识优势分为专有性、成本领先和利益领先3个维度,影响因素分为知识、能力、社会资本、利益和外部环境5个因素;建立影响因素-知识优势-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实证验证了知识优势由3个类型维度构成;5个影响因素与3类知识优势全部或部分显著正相关;3类知识优势与创新绩效全部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深入挖掘潜能、提升知识管理能力、形成高价值知识优势,实现卓越创新绩效提供管理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从而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风险以外的依赖性风险、整合性风险、关系风险、结构风险等等,从伙伴遴选、网络治理等角度控制这些风险成为当今学术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邹思明  张运生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及平台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定价使得协同收益在合作各方之间自由流动而成为创新生态系统利润分配的有效方式。在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价格特征后,通过多案例分析论证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价模式:以零价格获取蚂蚁经济效应并联动销售其他盈利产品的免费模式,借助交叉网络外部性捆绑销售相关产品的价格补贴模式,以专利交叉许可和专利组合许可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定价模式以及包含单向定价和双向定价的平台定价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利飞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面向顾客需求,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形成基于平台的开放式创新机制吸引外部创新,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标准推广机制收割网络外部性带来的丰厚利润,形成生态位决策机制实现企业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协调机制防止支持者"用脚投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栾永玉  
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以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开展协作研发、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形成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配套性技术创新体系。其内部的企业、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网(链)、创新环境分别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群落、食物网(链)、自然环境具有类似的生态特征及规律,而且,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组织相比,还具有集群的高度虚拟性、创新的跨国性、合作共生的必然性等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