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01)
- 2023(20401)
- 2022(16964)
- 2021(15949)
- 2020(13313)
- 2019(30678)
- 2018(30551)
- 2017(57034)
- 2016(32082)
- 2015(36318)
- 2014(36671)
- 2013(35128)
- 2012(32034)
- 2011(28805)
- 2010(29386)
- 2009(27136)
- 2008(27005)
- 2007(24450)
- 2006(21655)
- 2005(19696)
- 学科
- 济(120161)
- 经济(119990)
- 业(105200)
- 管理(103497)
- 企(93521)
- 企业(93521)
- 方法(53609)
- 数学(43456)
- 数学方法(42668)
- 财(37033)
- 中国(36628)
- 农(36122)
- 业经(34793)
- 理论(28157)
- 制(27719)
- 教育(26509)
- 学(25988)
- 务(25296)
- 财务(25202)
- 财务管理(25163)
- 技术(25063)
- 农业(24500)
- 企业财务(23834)
- 地方(22582)
- 和(21689)
- 体(20422)
- 划(19874)
- 贸(19758)
- 贸易(19743)
- 银(19455)
- 机构
- 大学(450394)
- 学院(447389)
- 管理(172994)
- 济(168967)
- 经济(164968)
- 理学(148323)
- 理学院(146632)
- 研究(146475)
- 管理学(143794)
- 管理学院(142944)
- 中国(108651)
- 京(97738)
- 科学(90069)
- 财(82963)
- 所(73444)
- 农(71470)
- 江(69792)
- 研究所(66274)
- 中心(65818)
- 范(65731)
- 师范(65185)
- 业大(65025)
- 财经(64760)
- 北京(62302)
- 经(58688)
- 农业(55800)
- 州(55658)
- 院(53374)
- 师范大学(52248)
- 技术(51488)
- 基金
- 项目(293966)
- 科学(232150)
- 研究(222069)
- 基金(208973)
- 家(180454)
- 国家(178759)
- 科学基金(154257)
- 社会(136960)
- 社会科(129507)
- 社会科学(129475)
- 省(117824)
- 基金项目(109202)
- 教育(108276)
- 自然(99048)
- 划(99046)
- 自然科(96799)
- 自然科学(96774)
- 自然科学基金(95041)
- 编号(92909)
- 资助(86173)
- 成果(78360)
- 课题(67021)
- 重点(66275)
- 部(65230)
- 创(63490)
- 发(62703)
- 创新(58590)
- 项目编号(57748)
- 教育部(56600)
- 大学(55854)
- 期刊
- 济(192431)
- 经济(192431)
- 研究(140043)
- 中国(100925)
- 教育(81285)
- 管理(69561)
- 学报(67960)
- 财(67440)
- 农(65983)
- 科学(61815)
- 大学(53395)
- 学学(48367)
- 农业(45519)
- 技术(44988)
- 融(37665)
- 金融(37665)
- 业经(32983)
- 财经(32178)
- 经济研究(29274)
- 经(27658)
- 业(25993)
- 图书(24410)
- 问题(24188)
- 技术经济(22315)
- 科技(21718)
- 职业(21473)
- 版(20785)
- 现代(20016)
- 理论(19744)
- 统计(19599)
共检索到683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天石
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科技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促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结合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有关产学研研究、协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伟 邵云飞 刘磊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协同创新活动能够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也是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借鉴发达国家典型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协同创新体的案例,提出在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措施,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等院校 创新人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伟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分析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的定位,制定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远
高职院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缺乏自身特色,形式化、表层化现象严重,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本着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双创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理念,将"具有开创性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创业与就业结合、与专业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实践结合,打造教育、培育、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质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文化氛围建设和培养制度创新,建设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外部支持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远
目前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政策保障不足、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文章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五个方面论述了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提出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校友的作用。
关键词:
技工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葛崇勋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原有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模式僵化、课程体系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应积极协同政府、企业,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路径,加强协同平台建设,实现校政企三方的合作与互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使用、继续教育等一体化发展。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共同营造创新创业人才育人环境,改进育人用人理念,建构创新创业人才"校政企协同"培养体系。
关键词:
校政企协同 高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米银俊 许泽浩
通过协同地市、产业、企业、高校等各方资源"为我所用",既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视角,也是新常态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解决了教育与市场、产业脱节的难题;实现了多样性、个性化的学科交叉创新培养。学校注重"形成高水平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提升平台的水平、二者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丰富与创新的多赢局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俊娜 王成强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深入剖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阐释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制定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家华 卢旭东
高校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与创新之间有着密不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歌
地方高校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资源缺乏、实验室资源落后、专业发展缺乏特色、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作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可解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问题,还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互惠和高效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发展目标,规模和路径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作的制约因素,制度与平台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持续和有效发展的保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熊建新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协同理论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耦合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架构,提出目标定位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核心,专业设置是协同创新模式结构的骨架,课程设计是协同创新模式内容的优化,支持保障系统是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冰
结合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多年来学界对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下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明确了产学研模式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构建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培养出更多社会和企业所需求的合格优秀人才。
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模式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锋
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主导模式的不完善、院校自我调适机制的不健全、行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应从校政协同、校行协同、校企协同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对策,并尝试构建基于"校政行企"协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高职 跨界 协同机制 先进制造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秦乐乐 于乃文 杜洪茹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深入剖析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构筑开放性的产学研实践教育平台、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等方式构建新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并采用人才胜任力等模式设计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电子商务专业系统综合实践培养模式与协同创新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
基于战略协同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翻转课堂模式研究——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法治教育改革探索——评《多元协同下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化路径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构建
寓教于研: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然选择
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创新机制培养农业高职教育人才
基于1+N分布式创客空间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