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2)
2023(11079)
2022(9403)
2021(8924)
2020(7681)
2019(18127)
2018(18389)
2017(34025)
2016(19110)
2015(21951)
2014(22445)
2013(21512)
2012(19739)
2011(17895)
2010(18454)
2009(16956)
2008(17008)
2007(16110)
2006(13649)
2005(12107)
作者
(54727)
(45693)
(45519)
(43489)
(29022)
(22040)
(20901)
(17844)
(17002)
(16628)
(15526)
(15369)
(14759)
(14451)
(14403)
(14149)
(13906)
(13562)
(13358)
(13140)
(11482)
(11474)
(11199)
(10644)
(10418)
(10305)
(10263)
(10225)
(9349)
(9270)
学科
(72658)
经济(72595)
管理(57805)
(55105)
(46695)
企业(46695)
方法(37073)
数学(32722)
数学方法(32084)
中国(20121)
(19950)
技术(18700)
(17847)
理论(15938)
业经(15682)
(14759)
地方(13796)
(13505)
农业(13032)
(12938)
贸易(12928)
技术管理(12538)
(12529)
教育(12519)
(11854)
教学(11488)
(11403)
银行(11371)
(11255)
财务(11206)
机构
学院(270011)
大学(269550)
管理(103763)
(102552)
经济(99988)
理学(89026)
理学院(88065)
管理学(86080)
管理学院(85582)
研究(83596)
中国(62989)
(56880)
科学(52935)
(47495)
(43881)
(43519)
(42564)
业大(40645)
中心(39858)
研究所(38473)
财经(37302)
(37148)
师范(36783)
北京(35982)
(35117)
农业(34489)
(33522)
技术(32949)
经济学(30561)
(30016)
基金
项目(174345)
科学(135875)
研究(130594)
基金(120964)
(104149)
国家(103218)
科学基金(88887)
社会(78006)
社会科(73770)
社会科学(73747)
(73117)
教育(64639)
基金项目(63819)
(60153)
自然(57780)
自然科(56507)
自然科学(56494)
编号(56098)
自然科学基金(55465)
资助(50444)
成果(46507)
(41031)
课题(40243)
重点(39499)
(37687)
创新(37432)
(37168)
项目编号(34129)
大学(33797)
科研(33371)
期刊
(112700)
经济(112700)
研究(77026)
中国(60713)
教育(44936)
学报(40584)
管理(39273)
(39115)
(38905)
科学(36529)
大学(31072)
技术(29443)
学学(28053)
农业(26160)
(21286)
金融(21286)
业经(19583)
财经(18110)
经济研究(17558)
图书(17245)
(15571)
(15523)
技术经济(15476)
统计(14965)
科技(14683)
(14616)
问题(14293)
职业(13594)
(13059)
(12992)
共检索到403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辉  刘传玺  
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是否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所难以胜任的。文章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外交流、构建创新型大学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蒲洁  
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和物质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中思想观念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健飞  袁志华  谢旭东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知名大学共同研究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分别从:CDIO理念运用于高职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CDIO理念运用于高职教育的价值解析;基于CDIO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探析等三个方面创造性地建构了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春勇  杨杰  
以协同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四化四导"构建团队"浸润"培养模式。该模式利用科研项目为创新驱动源,采取团队多层次自我管理和协同学习方法,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探索意识浸润和思维浸润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团队"浸润"模式可有效提升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祖超  别雪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要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其模式,以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本文仅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简要评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在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实现科技兴国的有效措施。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下,高校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高校的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状态,要明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教育的基本概况,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升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推动高校教育长远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华  李桃  
实践育人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特殊的育人方式和途径,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可以完善知识能力与人格品质,培养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经过调研和实地走访,分析辽宁省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与学生诉求,通过一种思想,两大模块,三个结合,四种途径,完成五项内容,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廖梦怡  王刘涛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向。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出基于Witkey-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能力之间的完美对接,并对每个环节都提供了可参照的规范与标准,其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阎升光  何丽娟  
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创新人才诞生的摇篮;通识教育实施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识教育之目的在于让高校大学生领悟中华文明之灵魂,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激励大学生不断思考,成为拥有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思想理念、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的一代创新型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东红  吴永祥  
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从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制、创新教学机制、实践育人平台、大学创新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便使学风建设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典兵  
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向,而且也是高等教育最具时代特色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开展,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形成了项目模式、课程模式、科技园模式和导师制模式等卓有成效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注意确立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个性化创新教育体系;夯实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