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7)
- 2023(13617)
- 2022(10954)
- 2021(10153)
- 2020(8414)
- 2019(18758)
- 2018(18751)
- 2017(33586)
- 2016(19361)
- 2015(21635)
- 2014(21733)
- 2013(20316)
- 2012(18345)
- 2011(16324)
- 2010(16923)
- 2009(15739)
- 2008(15888)
- 2007(14876)
- 2006(13156)
- 2005(12283)
- 学科
- 业(82215)
- 企(76444)
- 企业(76444)
- 管理(72722)
- 济(65550)
- 经济(65428)
- 财(27553)
- 业经(27320)
- 方法(25107)
- 农(24085)
- 中国(23689)
- 教育(22469)
- 技术(21468)
- 务(20265)
- 财务(20241)
- 财务管理(20218)
- 制(19675)
- 企业财务(19167)
- 理论(18898)
- 农业(17299)
- 数学(17075)
- 数学方法(16854)
- 体(15034)
- 划(14282)
- 策(14229)
- 和(13974)
- 技术管理(13698)
- 体制(12981)
- 学(12099)
- 经营(11596)
- 机构
- 大学(264362)
- 学院(263004)
- 济(100333)
- 管理(99924)
- 经济(98026)
- 理学(84963)
- 研究(84833)
- 理学院(84036)
- 管理学(82744)
- 管理学院(82214)
- 中国(61919)
- 京(56448)
- 财(52753)
- 科学(47954)
- 江(44275)
- 范(43869)
- 师范(43595)
- 所(40813)
- 财经(40115)
- 教育(38513)
- 中心(38285)
- 农(37747)
- 研究所(36287)
- 北京(36256)
- 经(36237)
- 师范大学(34910)
- 州(33940)
- 业大(33325)
- 院(30904)
- 技术(30668)
- 基金
- 项目(165336)
- 科学(134771)
- 研究(134572)
- 基金(116377)
- 家(97853)
- 国家(96737)
- 科学基金(85346)
- 社会(83779)
- 社会科(79130)
- 社会科学(79115)
- 教育(70091)
- 省(68361)
- 基金项目(61060)
- 划(57520)
- 编号(57116)
- 自然(51895)
- 自然科(50731)
- 自然科学(50722)
- 自然科学基金(49918)
- 成果(49765)
- 资助(44740)
- 课题(43366)
- 创(40703)
- 重点(38681)
- 部(38575)
- 制(38064)
- 发(37110)
- 创新(36863)
- 业(35955)
- 年(35906)
- 期刊
- 济(119291)
- 经济(119291)
- 研究(91475)
- 中国(67989)
- 教育(67869)
- 财(45934)
- 管理(44051)
- 农(35714)
- 科学(32094)
- 学报(31252)
- 技术(28846)
- 大学(27072)
- 农业(24450)
- 学学(23172)
- 融(22827)
- 金融(22827)
- 业经(21428)
- 财经(20701)
- 经(17940)
- 经济研究(17525)
- 职业(17224)
- 业(15775)
- 问题(14588)
- 技术经济(14032)
- 财会(14003)
- 坛(13333)
- 论坛(13333)
- 科技(13162)
- 现代(12547)
- 会计(12480)
共检索到419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扬杰 黄蕾蕾 李立国
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能力包括态度、知识和创业技能三个方面,其本质上是学术创业,并受政府政策、学校制度及个体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能力较为薄弱,创业能力提升缺乏保障,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构建"一核两翼"的提升机制有助于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类别、分阶段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业能力 高校教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兆国
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有机结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毕业生良性就业的重要选择。强化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教育观念,实施"融入式"教育及分层指导,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构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形成创新创业引领合力机制等,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侯彦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需要,现阶段各高校不应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构建创新创业体系,要从优化政府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意识培养、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实践训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广正
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既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阐述了创新创业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队伍建设、评价激励、学习培训、教学科研以及协同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建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胜男 方法林
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社会产业整体转型,就业之难已成常态,可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大量培养是时代所需。"创新创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产生的。"创新创业+"为我国高校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推进模型与行为方式,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互为孤岛"的问题,适应了学生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倪锋
如果说创意产业是指当代以创意理念为核心的总体经济活动,那么,创意创业就是指源自个人创造力、技巧及才华,从创意中寻求效益的创业思路的个体经济活动。本文在综合已有创意产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了创意创业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创意创业的基本特征和创意创业生成的驱动因素。
关键词:
创意产业 创意创业 内涵 特征 驱动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丹中
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成为全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热点。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概念的辨析入手,基于高等教育自身规律,通过对基本概念内涵的分析,阐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节点和重点,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创新创业载体的功能等进行了探讨,提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内涵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叙事研究在国外创业研究领域中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创业叙事研究的内涵、特征及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从认知模式、叙事素材、分析方法和理论价值四个层面入手对创业叙事研究的本质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与量化实证研究比较,对创业叙事研究的三个重要特征,即聚焦于个体经验的探究,强调事件、情境和过程的深描,以及追求分析性的理论构建进行了剖析。最后,归纳了创业叙事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与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获取创业叙事素材、构建研究文本以及研究文本撰写与评估等。
关键词:
创业叙事 质性研究 实证方法 比较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海 杨主恩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爆发,以数字技术与创业活动交叉融合为特点的数字创业领域迅速发展。然而,当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数字技术影响创业活动的底层逻辑的认识不够深刻,这限制了数字创业领域的发展。本文基于学科交叉视角,选取过去20年在信息系统和创业管理两大领域发表的重要文献,对数字技术与数字创业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了界定。然后,构建了一个BREAK理论框架,分别从建立(build)、重塑(reconfigure)、提高(enhance)、放大(amplify)、保持(keep)五个方面阐述数字技术影响数字创业特征的内在机制。论文深化了对数字创业概念要素及其表现特征的认识,通过将研究问题从"数字创业是什么(what)"转向"数字创业为什么(why)",推动数字创业研究从对实践现象的显性描述向对内在理论逻辑的深度剖析转变,对推动数字创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基于BREAK框架,本文认为数据资源价值的识别与开发、数字企业开放与控制的战略平衡、数字时代企业运营逻辑的转变、数字创新的多元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机制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创业 内涵 特征 内在联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海 杨主恩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爆发,以数字技术与创业活动交叉融合为特点的数字创业领域迅速发展。然而,当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数字技术影响创业活动的底层逻辑的认识不够深刻,这限制了数字创业领域的发展。本文基于学科交叉视角,选取过去20年在信息系统和创业管理两大领域发表的重要文献,对数字技术与数字创业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了界定。然后,构建了一个BREAK理论框架,分别从建立(build)、重塑(reconfigure)、提高(enhance)、放大(amplify)、保持(keep)五个方面阐述数字技术影响数字创业特征的内在机制。论文深化了对数字创业概念要素及其表现特征的认识,通过将研究问题从"数字创业是什么(what)"转向"数字创业为什么(why)",推动数字创业研究从对实践现象的显性描述向对内在理论逻辑的深度剖析转变,对推动数字创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基于BREAK框架,本文认为数据资源价值的识别与开发、数字企业开放与控制的战略平衡、数字时代企业运营逻辑的转变、数字创新的多元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机制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创业 内涵 特征 内在联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邵悦 陈侠飞
政府创业投资是中央或地方各级政府管理或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对创业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旨在推动创新创业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广义上,政府为推动创业投资发展而颁布的支持性政策也纳入政府创投的范畴。随着“补改投”政策的实施,政府创业投资实践快速发展,并成为创业投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本文在阐述政府创投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按照“作用机制→影响效应←边界条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围绕政府创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三个部分进行述评,提炼出政府创投发挥效应的一般规律。未来的研究拓展需要关注政府创投的跨层次影响效应、政府创投与其他类型创投的联合投资效应、影响效应的边界条件以及中国情境下的政府创投等。通过梳理政府创投效应的理论机制和实践效应,为推动政府创投的实践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邵悦 陈侠飞
政府创业投资是中央或地方各级政府管理或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对创业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旨在推动创新创业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广义上,政府为推动创业投资发展而颁布的支持性政策也纳入政府创投的范畴。随着“补改投”政策的实施,政府创业投资实践快速发展,并成为创业投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本文在阐述政府创投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按照“作用机制→影响效应←边界条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围绕政府创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三个部分进行述评,提炼出政府创投发挥效应的一般规律。未来的研究拓展需要关注政府创投的跨层次影响效应、政府创投与其他类型创投的联合投资效应、影响效应的边界条件以及中国情境下的政府创投等。通过梳理政府创投效应的理论机制和实践效应,为推动政府创投的实践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超 于建华
创业教育是具有高度争议性和高度模糊性的概念,这导致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大相径庭。经梳理,创业教育呈现出从功利性到非功利性、技能型到素质型、培养创业者到创业型人才的发展脉络,体现了教育工具性价值追求所隐含的人的全面发展内蕴。创业教育的概念"高度统一"既不现实也不可取,但所有概念在动因、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共性。因此,创业教育实践必须合理兼顾企业家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建构"强素质"与"精技能"的知识结构、深化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创业根基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毛新
当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语言符号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其所表现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创业教育"语义泛化",是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及不同群体对"教育和创业"关系问题认知的集中体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语义泛化",经历了引申、抽象、含混三个阶段,杂糅了"鼓励师生高科技创业的教育"、"鼓励创新、完善素质的教育"、"鼓励各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的教育"等内涵。为此,分析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语义内涵,重新诠释其内涵定义,使其与现行社会需求与高校学科教育"更相融",能使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更基层";能使受教育者接受到的创业教育"更细匀",使其具有稳定的语义效果。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语义泛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萱 童夏雨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追求知识资本化的高等教育新模式,逐渐被教育界所关注和接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与其他大学相区别的特质。从创业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和组织特征要素出发,认为创业型大学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知识传播能力、创新知识创造能力、基于合作的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能力、跨学科交流与整合能力、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能力、创新创业文化塑造与传承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等独特的创新能力素质,并从政府、高校和教师个体三个层面提出培养和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