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2)
2023(12392)
2022(10180)
2021(9515)
2020(7592)
2019(16826)
2018(16438)
2017(29106)
2016(15960)
2015(17990)
2014(17426)
2013(16162)
2012(15086)
2011(13592)
2010(14413)
2009(13825)
2008(12787)
2007(12066)
2006(10777)
2005(9460)
作者
(42713)
(35508)
(35179)
(33642)
(22496)
(16959)
(16019)
(13596)
(13577)
(12941)
(12090)
(12054)
(11281)
(11198)
(10865)
(10810)
(10501)
(10299)
(10261)
(10164)
(9077)
(8587)
(8542)
(8397)
(8236)
(8181)
(7950)
(7870)
(7343)
(7324)
学科
(53749)
经济(53683)
(50002)
管理(46366)
(41431)
企业(41431)
(27338)
(25883)
金融(25883)
中国(25293)
(23808)
银行(23786)
(23073)
业经(19628)
方法(18733)
农业(18579)
(16880)
技术(16706)
(16556)
理论(16231)
地方(14914)
数学(13604)
数学方法(13304)
教育(12416)
技术管理(11878)
中国金融(11112)
教学(10889)
(10308)
(10202)
财务(10178)
机构
学院(211760)
大学(209870)
(78952)
经济(76722)
管理(76173)
研究(68080)
理学(64164)
理学院(63462)
管理学(62081)
管理学院(61681)
中国(58498)
(43356)
(39983)
科学(39459)
(35628)
(35528)
中心(34635)
(32651)
(31547)
师范(31244)
财经(30134)
(29284)
研究所(29045)
业大(29037)
北京(27433)
(27235)
农业(26227)
技术(25432)
(24472)
师范大学(24129)
基金
项目(134685)
研究(107847)
科学(105554)
基金(91974)
(77729)
国家(76829)
社会(66961)
科学基金(66860)
社会科(62867)
社会科学(62851)
(57898)
教育(52479)
基金项目(48336)
编号(46092)
(46041)
成果(39850)
自然(39123)
自然科(38321)
自然科学(38315)
自然科学基金(37635)
资助(35716)
课题(34164)
(34006)
创新(30681)
重点(30497)
(29950)
(29127)
(28494)
项目编号(28019)
(27855)
期刊
(98216)
经济(98216)
研究(67472)
中国(59813)
教育(42867)
(38793)
(35553)
金融(35553)
(32128)
管理(32121)
学报(30649)
科学(28082)
大学(25555)
农业(25033)
学学(22823)
技术(21949)
业经(18236)
财经(15133)
图书(13808)
经济研究(13600)
(13155)
职业(12656)
科技(12341)
(11740)
(11460)
(11267)
论坛(11267)
问题(11150)
技术经济(10314)
书馆(10299)
共检索到347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晔  
自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主要通过组织、科技、产业、人才等诸多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例如,高校通过与乡村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校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培育。在此过程中,都需要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由蔡乐才编著,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创新与实践》一书对高校党建“一核三融四共建”体系构建、“四向融合”基层党建模式、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明晰高校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有着重要的意义。整体阅读该书,笔者结合基金项目:2023年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专项建设项目库资助课题《艺术类高校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6040923404)的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立  范芹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备多维价值,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以培养“现实的人”为价值取向、以防止返贫为价值任务和以聚焦乡土为价值守则的逻辑归旨,利用人的五种存在形式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联动。有鉴于此,要构建相对应的联动体系,必须通过教育、技能、文明、空间和秩序这五个方面的手段来推动乡村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翁国瑞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出发,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更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但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一步落实落地,仍有少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偏差问题,如专业设置上与乡村发展需求不符或滞后、课程上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培育方向上忽视“三农”情怀等。因此,高校要深入调查乡村产业结构,了解乡村发展需求特征,积极采用创新思维应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毋俊泓  
广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输送“一懂两爱”乡村振兴人才的补给站。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指引下,高校为农村地区输送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乡村人才队伍,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但不可忽视的是,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在在广袤的乡间地头可能会存在匹配度低、供给不足、水土不服等问题。青年人才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洗礼同农村的契合程度,自身认知同推动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仍然存在较大疏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克伟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只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才能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持续动力。既通过高中等教育来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要通过技能和业务培训一批新型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乡土人才数据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乡村建设服务水平。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相对应的人才供给。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迟维意  
论述了新时期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分析了高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辩证统一。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党建工作实际,探讨了在高校中强化思想引领,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共产党员工程活动;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等党建工作实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丽君  陈春平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当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思路不清、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师生关系嬗变异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和科学人文素养断裂等问题。为满足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培养的本土化诉求,亟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大力变革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而全面加快"三农"事业发展步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怡凡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高校是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基地。本文介绍了产教融合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及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人才流入流出的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的人才缺乏拟合度,构建并提出了产教融合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乡村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菲  赵劲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钱俊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大电商和物流公司纷纷在农村地区进行尝试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结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来寻求突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夏现伟  张吉先  
地方创生是乡村振兴、城镇统筹战略下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与乡村人才振兴之间存在目标、要素与过程的耦合性。日本在地方创生已经开展了大量实践,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地方创生人才培育政策与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开放大学而言,可以发挥灵活的学习模式、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便捷的资源共享、强调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的优势,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课程体系、融合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灵活开放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人才培养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协同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办学理念更新、办学格局重塑、教学模式变革、品牌形象创设等方面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沈云慈  
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培养理念与机制滞后、创业实践环节难以真正落实、高素质师资不足、创业教材和课程欠缺等问题。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注重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借鉴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索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安平  张海燕  肖旭  张亮  戴小红  刘一展  王琼  王婧  范越龙  唐春宇  朱慧芬  蔡桂英  
该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探索基于POCIB的"三融合"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阐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剖析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效,较好地破解了高职外贸人才培养规格模糊、高技能外贸人才培养工学结合难以深入、高职外贸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教学效果不佳的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