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0)
2023(3389)
2022(2802)
2021(2688)
2020(2507)
2019(5236)
2018(5264)
2017(9493)
2016(5715)
2015(6474)
2014(6524)
2013(5895)
2012(5288)
2011(4448)
2010(4565)
2009(4403)
2008(4880)
2007(4552)
2006(3756)
2005(3534)
作者
(13922)
(11307)
(11196)
(10814)
(7421)
(5401)
(5355)
(4395)
(4325)
(4313)
(3900)
(3827)
(3622)
(3502)
(3502)
(3489)
(3397)
(3349)
(3349)
(3226)
(2823)
(2759)
(2729)
(2662)
(2658)
(2645)
(2571)
(2489)
(2310)
(2212)
学科
管理(19479)
(19140)
(15477)
企业(15477)
(12480)
(12264)
经济(12243)
(10760)
财务(10757)
财务管理(10721)
(10707)
保险(10616)
企业财务(10320)
方法(7191)
中国(7106)
数学(6397)
数学方法(6352)
(6298)
银行(6298)
(5656)
(5438)
(4727)
金融(4727)
各种(4421)
类型(4317)
种类(4279)
各种类型(4275)
理论(3766)
保险业(3758)
教育(3726)
机构
大学(70745)
学院(67432)
管理(24566)
(23492)
经济(22767)
中国(19996)
理学(19627)
理学院(19464)
(19338)
管理学(18989)
管理学院(18885)
研究(17748)
(14491)
财经(13494)
(12145)
(11686)
财经大学(10130)
中心(9610)
北京(9586)
(9406)
科学(9406)
(9151)
(9094)
师范(9017)
金融(8969)
(8527)
公司(8245)
(8078)
(7731)
业大(7663)
基金
项目(38370)
研究(30980)
科学(29048)
基金(26124)
(21024)
国家(20818)
科学基金(18507)
社会(18352)
社会科(17259)
社会科学(17252)
教育(15698)
(15225)
编号(13654)
基金项目(13485)
成果(13199)
(12150)
资助(11738)
自然(11468)
自然科(11188)
自然科学(11183)
自然科学基金(10990)
课题(9663)
项目编号(9367)
(9335)
高校(8982)
大学(8752)
(8703)
(8548)
重点(8263)
教育部(7952)
期刊
研究(26124)
(25305)
经济(25305)
(19555)
中国(18570)
(14629)
金融(14629)
教育(12737)
学报(8619)
管理(8590)
财会(7599)
大学(7543)
会计(7309)
财经(6968)
科学(6289)
学学(6154)
(6077)
图书(5967)
(5704)
通讯(5267)
会通(5259)
书馆(4565)
图书馆(4565)
(4497)
技术(4475)
保险(4298)
(4298)
理论(3999)
农业(3812)
实践(3700)
共检索到117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刘研杰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高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各高校普遍存在事业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由于国家财力及学校自筹经费有限,许多高校选择了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获取发展资金。银行贷款是高校的一项债务,如果举债规模过大,因债务而产生的支出就会极大地增加教育成本,引发财务结构失衡和财务风险,影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海峰  崔迪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危害所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不仅包括地方政府难以履行其偿债责任的可能性,还包括由其引起的使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地方政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灵  王大树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必然要涉及企业的债务处置,由于去产能的具体操作方式不同,去产能后企业的资产结构、组织结构和债务结构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债务风险隐患随之出现。做好去产能企业的债务风险防范要注意区分企业的金融性负债与非金融性负债,从企业的微观层面和政府的宏观层面协同采取措施,实现去产能企业债务风险的有效化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炜  李坤  
一、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首先,努力扩大财政拨款在地方高校收入中的比重。地方高校的主体力量是政府投资兴办的公立高校,财政拨款应该是这些高校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财政部、教育部2010年发文,要求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这一措施使地方高校拨款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也使地方高校防范债务风险能力得到提升。但从绝对数量上看,经常性的教育经费拨款绝大部分用于保障高校的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运行经费,远远不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缪延亮  胡李鹏  李欣  
事实上,每次危机背后都有着杠杆的顺周期性、监管的缺位和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危机的教训难以被吸取,即使被吸取了,也容易忘却债是一种契约安排,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源配置。但债务水平过高、增长过快容易造成债务危机。本文对比分析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四次典型债务危机,从债务的本质特征——尤其是结构性和顺周期性——出发,揭示债务危机不断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债务风险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路易  
近年来,中国的信贷增长速度极快,而自2012年初以来,影子银行的"非银行"信贷增长尤其迅速。中国政府近期采取了一些措施控制信贷增长,以降低相关的金融风险。中国政府控制信贷增长自然有充分的依据,因为过去18个月信贷增速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中国长期以来信贷和贷款数据都相对较高,自2012年初以来信贷增长尤其迅速。某些观察家认为,实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青  
债务风险预测及防范孙青一、利用外资中两个最主要的风险我国利用外资发展很迅速。1991年以来,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20多万个,实际使用外资额达1600多亿美元。这些外资的取得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第二,国际金融组织、国外政府、财团、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治纲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心,不是一个短期的、临时性的工作,也不是一个轻松的、简单的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党政负责人应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性,高度认识到有效防范和精准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的战略性、长期性、紧迫性和复杂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国良  余玲珑  谢思维  周磊  
本文以湖北省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掌握湖北省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初貌,发现湖北省国有企业债务杠杆偏高,偿债能力较弱、综合债务风险持续走高;进一步调研湖北省国资委出资的平台型国企龙头,发现导致地方国企债务风险攀升的主要原因包括主业与业务组合盈利能力偏弱、预算软约束引发危机意识不足、企业运营的体制机制不顺、国企与负责人考评机制短视化推高委托代理成本;最后,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禄丹  秦志远  李翠翠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及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2022年度中国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省份经济主体债券发行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发行票面利率和发行利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区分度明显不够,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本身违约率检验、地方政府及其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评级理念未与时俱进等。本文最后就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尉纲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举债的随意性与过度举债,财政入不敷出与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差是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此,应从建立健全政府担保、借款、投资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举债偿还机制,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等三个方面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寒凝   谭小芬   殷高峰  
中国地方债务面临违约风险攀升、财政可持续性脆弱、市场预期不稳定性加剧等多重隐忧,成为社会各界的重点关切。中国地方债务风险虽然整体可控,但其与经济社会多个领域牵涉甚广,通过信贷风险、债券市场风险、土地财政依赖、市场预期效应等渠道分别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等领域产生风险的交叉共振,存在通过这些领域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作为主权信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与跨境资本流动的交互作用也会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增强,并可能引起风险的跨境传递。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短期内要理顺财政与金融的界限和关系,预防风险共振,弱化传导链条,有效利用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能力;中长期须持续推进深层次财税体制改革,减弱地方超额负债的客观需求和主观驱动,即通过实行短期措施、调整中期政策和改革长期制度三者的联动,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徐玉德  刘晓颖  
严格遏制增量、妥善处置存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当前新冠疫情持续演变、国内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叠加政府偿债高峰期临近,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持续承压。未来必须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协同联动、疏堵结合的原则,压实主体责任分类审慎处置,推进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持续优化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确保财政长期可持续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亮  刘宜鸿  
地方政府债务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是由于财政分权机制、官员政治激励、预算约束软化、隐性债务不透明、调控方式不精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张,积累的风险越来越大。学者们对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路径进行了大量分析,具体包括深化改革财权与事权分配机制、完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和方式、推进地方财政透明度建设以及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等。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同时将研究视角更聚焦于短期可以开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上,从而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更切实可行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