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5)
2023(7424)
2022(5827)
2021(5817)
2020(4464)
2019(10433)
2018(10463)
2017(16832)
2016(11007)
2015(12837)
2014(12890)
2013(11270)
2012(10329)
2011(9215)
2010(9674)
2009(7956)
2008(7797)
2007(7058)
2006(6173)
2005(5608)
作者
(26624)
(21859)
(21809)
(21167)
(13831)
(10530)
(10307)
(8646)
(8457)
(8280)
(7628)
(7269)
(7227)
(6825)
(6823)
(6805)
(6773)
(6617)
(6350)
(6343)
(5832)
(5496)
(5397)
(5218)
(5157)
(4988)
(4952)
(4926)
(4621)
(4529)
学科
教育(23283)
(23097)
经济(23076)
管理(22738)
中国(15617)
(15485)
(14782)
理论(13561)
教学(13379)
(12005)
企业(12005)
方法(10486)
财政(9992)
数学(9015)
数学方法(8806)
(8666)
(8547)
(8405)
学法(7849)
教学法(7849)
研究(7030)
学理(6609)
学理论(6609)
业经(6507)
工作(6160)
(5949)
学校(5776)
农业(5420)
政治(5388)
技术(5276)
机构
大学(137629)
学院(130313)
研究(45849)
管理(39906)
(36204)
经济(34917)
教育(34695)
理学(33749)
理学院(33247)
管理学(32309)
管理学院(32043)
(31813)
师范(31601)
(30512)
科学(27719)
中国(26117)
师范大学(25620)
(23302)
(22805)
技术(22213)
(22061)
职业(20958)
中心(20333)
北京(19972)
研究所(19954)
(19351)
业大(18527)
(18041)
(16344)
财经(15500)
基金
项目(84758)
研究(74242)
科学(66116)
基金(53429)
教育(46207)
(45015)
国家(44405)
社会(40931)
社会科(38304)
社会科学(38295)
科学基金(37117)
(36614)
编号(35836)
成果(34441)
(32026)
课题(28835)
基金项目(27148)
(25332)
项目编号(22142)
重点(20908)
规划(20891)
资助(20650)
自然(20500)
自然科(20001)
自然科学(19995)
(19870)
自然科学基金(19668)
(19487)
研究成果(19432)
(18620)
期刊
教育(67568)
研究(50709)
中国(44460)
(37827)
经济(37827)
学报(20999)
(20859)
职业(18107)
技术(18013)
大学(17260)
(16152)
科学(15211)
图书(15016)
学学(13204)
管理(12577)
农业(11530)
技术教育(11489)
职业技术(11489)
职业技术教育(11489)
书馆(10616)
图书馆(10616)
高等(9621)
(9582)
论坛(9582)
情报(8396)
高等教育(8008)
财经(7983)
成人(7946)
成人教育(7946)
(6962)
共检索到213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江云   文洁   彭瑶  
[目的/意义]针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现实瓶颈问题及研究现状,尝试构建适切课程特点的,集细节切入与组织架构共生的课程思实施路径,为相关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课程认同、教师素养、学习团队、边界意识、科研盲点及顶层设计等6个维度,微观与宏观结合,对其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探索。具体实践进路为:重塑课程价值—涵养师资队伍—搞好教学团建—筑牢边界防线—扫除科研盲点—开对谋划方子。由此,整体架构得以勾勒:起点是课程认同,目标是育人生态,关键是师资团队,重点是素养培育。[结果/结论]“创设情境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能在任务驱动中不自觉实现思政教育;“扫除科研盲点”,有利于克服学术误区,培育科学素养;师资队伍涵育与边界意识培养能促进育人生态建设,为相关课程思政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晓珍  王文权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单一化的问题。课程思政的三重属性,从不同层面全方位覆盖学生的思政教育,基于课程内在特征提取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与各类课程乃至校园生活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地推进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思政的成效在于它的可接纳性,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创造这种接纳性。其实践路径是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与校园生活相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加权   蒋洪   杨海峰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的生成,具有“双创”观培育内在需求、“三观”塑造外在要求、双重价值塑造现实诉求的三重逻辑,这内在规定了其通过实施双重价值塑造、牵引“双创”素质提升、赋能“敢闯会创”的多元目标要求。因此,针对其建设、教学环节薄弱,难以达成多元目标要求的现实境遇,要围绕目标要求,打造“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等五维一体化的实践新样态,着力构建整体实施框架。基于此,从系统化建设、多样化教学、柔性化评价入手,积极探寻改革向路,有效聚拢教学资源要素,是促其提质增效、助力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理性选择。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建庆  郭劲赤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布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有机融合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文章以学术界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研究为切入点,总结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学者从“课程思政”理论建设方面及依托实体/虚拟课堂探索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专业课堂隐性教育结合的路径,并与信息素养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进行比对,探索出课程思政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路径,反思信息素养课程思政教学原则、内容保障性、教师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动力等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和才  朱德全  
随着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复杂化演变,党和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诉求将由工具性需求转至价值性需求,这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助推技术技能人才在"器物"层面的完善,更要注重其在"价值"层面的塑造。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和"三全育人"的创新之举,将助推职业教育构建新的育人模式。然而,现实中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面临工具理性膨胀和价值理性式微的二元矛盾,这种价值危机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价值向度、价值维度及价值旨归构成威胁。未来,亟须通过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育"社会性"逻辑、教育"人本性"逻辑、教育"历史性"逻辑与教育"实践性"逻辑,发挥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特殊功能,进而助推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晨宇  刘唯贤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凝练和把握其基本内核和生成逻辑,找准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与着力点。课程思政基本内核包括价值内核与议题内核等。要把握课程思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逻辑,"点面蔓延"逻辑,"主体间性"逻辑,"弹性空间与适度留白"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花鸥  曾庆琪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在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时代要求下,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其中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越发变得重要。职业核心素养作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产物,必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科学界定职业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并借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转化原则、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开发路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进行建构,是当前加快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力  
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是精准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呈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高职思政课课程特质、增强学生发展动能过程中,高职思政课应以精准教学回应时代呼唤。以教学对象的精准画像、教学内容的精准定制、教学方法的精准滴灌和教学评估的精准评价,描摹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生成逻辑,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分类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弥合好语境“复杂”与教学“精准”之间的张性矛盾,实现学生德性塑造和技能锻造双向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纯余  
职业人文教育的课程整合,是对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全面回归,是贯彻现代职教课程论思想的实践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对自身发展境遇的顺应和超越。加强职业人文教育课程整合,应组建教学团队,完善教学机制,提高教师群体的行动意识与课程整合能力,在承扬历史经验与借鉴他山之石的同时,系统把握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全面开发相关课程资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建庆  宋振世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赋予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而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高校图书馆主流服务之一,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亦需协同思政元素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文章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提炼思政元素七维度体系,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出一种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隐形融合的路径。总结信息素养课程思政实践中教学原则、课程体系、团队建设及课程思政认知等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子飞  
课程思政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高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基于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理论基石、工作主体、内在逻辑的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存在如下困境:对课程思政理念认识不够清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衔接不够紧密,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对课程思政缺少有效评价。据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构建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谢伟光  王慎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法具有深刻的生成逻辑和丰富的价值意蕴,对讲好思政课具有重大意义。其生成逻辑表现为:在课程逻辑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决定其必然性;在教法逻辑上,独白式教学的单一性决定其必要性;在学情逻辑上,对象与学科的统一性决定其可能性。价值意蕴在于:实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筑牢信仰之基;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锻造时代新人;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促进教学相长;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于无声处化人。实施对话式教学法的主要路径是:教——预设理论框架,加强引导总结;中介——设置良好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学——积极发言倾听,协同共建共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常青  
[目的/意义]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为例,探讨课程思政与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模式。[方法/过程]在厘清课程思政、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特点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掌握国内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和模式,反思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问题。[结果/结论]从嵌入式、支撑式和协同式3个方面探索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路径。归纳总结3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模式:模式一,新媒体技术应用法;模式二:案例教学法;模式三:项目教学法。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基础是教材建设,动力是教学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张蕴启  范豫鲁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具有自身的生成逻辑,是面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面向未来的理论生成,是面向世界的实践要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规模大与认可度低、就业率高与就业质量低、资源领域广与资源转化率低三大矛盾,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实践进路上,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制度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入手,优化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涵、融合多方资源,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符号的文化因子、技术养分和技能要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叶颖涵  刘姝瑾  
批判性信息素养蕴含发展元认知、情境下的知识建构、面向问题解决的批判性思维、采用批判性教学法四个核心理念。文章在辨析批判性信息素养与深度学习内在耦合性的基础上,完成批判性信息素养核心理念下深度教学逻辑的探索,提出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强化知识关联的结构化教学、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化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的深度学习实践路径,以期为信息素养教育转型深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