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7)
2023(6781)
2022(5699)
2021(5738)
2020(4740)
2019(10886)
2018(11638)
2017(19370)
2016(11978)
2015(13920)
2014(14661)
2013(13012)
2012(12120)
2011(10921)
2010(11453)
2009(10584)
2008(10886)
2007(10335)
2006(9276)
2005(8504)
作者
(33691)
(27865)
(27765)
(26816)
(17760)
(13499)
(12933)
(10950)
(10784)
(10567)
(9599)
(9447)
(9216)
(9027)
(8862)
(8781)
(8331)
(8304)
(8177)
(8069)
(7480)
(7004)
(6952)
(6873)
(6544)
(6461)
(6162)
(6138)
(5962)
(5830)
学科
(30853)
经济(30786)
管理(29421)
(21887)
(19376)
企业(19376)
教学(13376)
(12962)
中国(12560)
理论(12254)
教育(11826)
(10624)
(10493)
(10470)
(10306)
方法(8861)
业经(8344)
学法(8163)
教学法(8163)
(7959)
银行(7935)
(7611)
体制(7516)
(7075)
金融(7068)
地方(6899)
工作(6370)
(6329)
数学(6297)
学理(6102)
机构
大学(155339)
学院(154707)
研究(55383)
(46580)
管理(45934)
经济(44795)
中国(42085)
理学(36603)
理学院(36046)
科学(35874)
(35608)
管理学(34812)
管理学院(34530)
(30226)
(29309)
(28741)
(28201)
(27626)
师范(27244)
研究所(26779)
中心(25395)
技术(24404)
(23395)
北京(23221)
业大(22998)
农业(22393)
教育(22117)
师范大学(21054)
(20754)
(20114)
基金
项目(89008)
研究(71716)
科学(65262)
基金(54791)
(47709)
国家(47138)
(38793)
教育(38436)
科学基金(37788)
社会(37044)
社会科(34415)
社会科学(34404)
编号(34058)
成果(32299)
(31981)
基金项目(27641)
课题(26816)
(23418)
资助(23377)
自然(23215)
自然科(22604)
自然科学(22594)
自然科学基金(22125)
重点(21056)
项目编号(20522)
(19533)
(18942)
(18440)
大学(18438)
(17952)
期刊
(66413)
经济(66413)
研究(53564)
中国(49661)
教育(46572)
学报(28388)
(26832)
(25551)
科学(21876)
大学(21684)
管理(20375)
学学(18731)
技术(17978)
农业(17462)
(15216)
金融(15216)
图书(14115)
职业(13327)
业经(10994)
书馆(10563)
图书馆(10563)
财经(10226)
(9408)
论坛(9408)
经济研究(9245)
(9189)
(9059)
(9029)
技术教育(8147)
职业技术(8147)
共检索到270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傅遐龄  
通过PBL在体育教学中的有益尝试,探讨和研究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将其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效果的理念,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的设计思路、选取对象、细化过程和总结评价中,力求改变高校体育教学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的现状,为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活力和动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道同  
体育课程评价对体育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体育课程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体育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文章从分析我国传统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症结,探讨了我国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铁柱  
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的暗示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上课时常伴以优美的音乐。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轻松愉快,乐于甚至渴望接受知识,借此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高效能地掌握学习内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小静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高校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视角开展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一书,简要了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并由此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路径展开详细探讨,以助力高素质的体育综合人才培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  高建玲  
学校体育课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才能更科学有效地设置体育课和组织课外锻炼,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功能。通过对我校本、专科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与了解,分析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不同形式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依据,为合理调整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供意见、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浩  
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使现代体育教学冲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形成新的特色和活动流程。以沈阳农业大学的二年级本科生男女大学生各100名,通过传统体育教学和信息化体育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比分析各自乒乓球学习成效,实验研究发现,传统体育教学在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学习自我评价和学习行为意图等方面都显著弱于信息化体育教学。信息化体育教学代表着未来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创新前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大光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组织形式、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根本目的,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全新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通过学习和借鉴PBL教学法的有益成分,探索和尝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伟  宋清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几种调查方法,选择我国18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在对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和改革后的新兴体育教学模式归结的基础上,发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教学形式依然占主导地位,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合理性,众多一线体育教师没有接受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结合当前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观点反思认为:大学体育教育应该借助当代体育媒介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建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孝平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的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能力素质、身体素质以及社会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通过不断创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才的培养。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重点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正确的改革思路,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广国  李旭龙  徐坤  
针对网络技术发展对大学生德育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体育运动的育人价值基础上,探讨如何在课程大纲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深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更好地提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提供实践与理论参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晓灵  黄菁  
美国专业体育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其改革与发展和美国政治、经济的变革息息相关。美国高校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实用性、多元性、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与取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博  
体育作为一种蕴含着重要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承担着"强体育心"的教育责任。本文重点探讨了在核心素养的视阈下,体育对人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并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体育课程的改革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彦  蒋勇  严慧深  
本文认为,W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强了护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维民  
对我国六大区域74所高校的1894名在读研究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的状况不容乐观,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也不令人满意。研究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强,但体育锻炼的能力较差,绝大多数被调查研究生要求开设体育课。作者论述了对在读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针对研究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未来的工作、生活特点,提出了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设想,对研究生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管理、实施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维民  
三、研究生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想、实施、管理1研究生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想在读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的目标与意义在于培养他们不仅在学校期间接受教育和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都能独立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研究生体育课应明确以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