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0)
- 2023(7117)
- 2022(5954)
- 2021(5651)
- 2020(4725)
- 2019(10563)
- 2018(11015)
- 2017(18435)
- 2016(11445)
- 2015(13492)
- 2014(13873)
- 2013(12525)
- 2012(11679)
- 2011(10430)
- 2010(10666)
- 2009(9558)
- 2008(9420)
- 2007(9096)
- 2006(8031)
- 2005(7206)
- 学科
- 济(28576)
- 经济(28522)
- 管理(27879)
- 业(22107)
- 企(18142)
- 企业(18142)
- 中国(12063)
- 教育(11514)
- 理论(11493)
- 学(11252)
- 农(10402)
- 教学(10132)
- 制(9416)
- 方法(9294)
- 财(9184)
- 体(7476)
- 业经(7329)
- 数学(7029)
- 数学方法(6829)
- 银(6717)
- 银行(6672)
- 地方(6596)
- 学法(6559)
- 教学法(6559)
- 农业(6523)
- 行(6411)
- 融(6127)
- 金融(6120)
- 工作(5938)
- 和(5758)
- 机构
- 学院(148815)
- 大学(148694)
- 研究(55193)
- 济(44877)
- 管理(44221)
- 经济(43226)
- 中国(40466)
- 科学(37604)
- 理学(35889)
- 理学院(35353)
- 管理学(34176)
- 京(34169)
- 管理学院(33930)
- 农(33416)
- 所(30382)
- 江(27744)
- 研究所(27425)
- 农业(26507)
- 业大(26058)
- 中心(25050)
- 技术(24342)
- 财(24293)
- 范(23882)
- 师范(23457)
- 州(21944)
- 北京(21898)
- 省(21007)
- 院(20728)
- 教育(18607)
- 职业(18137)
- 基金
- 项目(93472)
- 研究(70585)
- 科学(68777)
- 基金(58943)
- 家(53491)
- 国家(52935)
- 科学基金(42058)
- 省(41170)
- 教育(36893)
- 社会(36651)
- 划(34524)
- 社会科(34091)
- 社会科学(34079)
- 编号(32173)
- 基金项目(30124)
- 成果(29307)
- 自然(27966)
- 自然科(27251)
- 自然科学(27235)
- 自然科学基金(26706)
- 课题(25840)
- 资助(25322)
- 重点(22533)
- 年(21686)
- 发(20446)
- 创(19716)
- 项目编号(19330)
- 部(18997)
- 计划(18579)
- 性(18398)
共检索到249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红霞 侯伟
为了活跃大学生体育教育内容,提高高等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2006年,教育部批准50多所高等学校开展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工作(即招收体育特长生,简称"体育人才"),采取保送、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选拔和录取了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韬
形成体育和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高校拥有适当自主权的"体教合一"模式。文化教育只有和体育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后备人才的科学和可持续培养。使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人事管理上具有发言权,实现"队校合一"。众所周知,将高等教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以教育促体育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的皮埃尔·德·顾拜旦,既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同时也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其体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聪
伴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30多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是由高校的招生体制改革牵动的。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国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选拔培养受到了限制,出现了总量增加、重要地区或重要岗位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缺乏的现象。我们要全面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恢复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在边疆地区农牧民中招收部分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制度,切实培养一批政治上可靠、专业技能强、并能坚守在民族地区或民族工作岗位上的少数民族高级人才。
关键词:
高校招生改革 民族高级人才 培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明 凌文辁
后备人才储备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介绍企业确定关键岗位和岗位胜任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人才测评技术为中心的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分析了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后备人才 选拔与培养 人才测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曦
高校技能人才培养担负着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本文对高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主要提出了监督管理的机制、机构及方式方法的重要性,系统性、实践性、动态性(SPD)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建设等,最后,对高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展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江波昌 叶菲
为了了解我省医院后勤管理人才的现状,研究后勤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等问题,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全省41个县以上医院(含中医院)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现结合调查结果谈谈我们的看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极盛
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包括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包括学术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他们应具有的显著特征:一是创造力效应显著,作出过重要贡献;二是创造心理水平高,创新意识强;三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落实科技人员政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选拔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员方面还存在着能人上不去,中庸保地位,人才不能流动的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这些因素有传统的习惯势力和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峰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原有的体育人才培养方法已渐渐无法适应整个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跨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发展,体育人才培养也进入了新阶段,必须要进行深层次思考。通过对当前体育人才培养的阐述具体地分析了"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梳理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一专多能 体育 人才培养 教学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具体实施方案,已经将全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特别是新冠疫情来袭,人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战略它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为使健康融入到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更专业的社会服务型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我国高校体育人才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使得体育人才供给能够与社会体育产业需求相一致,因此,基于“健康中国”视角下探索体育人才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此,文章对“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尚勇在第6期的《求是》撰文说,科学认识创新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更新人才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是促使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关键。在人才观念上,要坚持四个"不可":(1)不可用"选官员"的方式选拔创新人才。一是不能在素质上要求那么全面,要重其特长。二是用选拔官员的笔试、面试方法很难甄别出真正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超 郄海霞
将天赋人才作为国家资源加以开发和培养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潜在使命。通过构建天才选拔和培养体系、实行提前录取政策、设立工作坊等系列特殊措施,美国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制度化的卓越人才正向选拔和培养体系,成为美国培养和造就卓越人才的重要渠道。坚持正向选拔和培养及创建公平开放的社会用人环境,是美国不断涌现卓越人才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20%以上的适龄青年都可以上大学,去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千万,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数超过500万,这些庞大数字的考生绝大多数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如何顺应新形势招收优秀人才,广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加之近年来一些国际一流大学越来越多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木洲 孙艺源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中的稀有资源,是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当今世界强国的典型代表,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方面具有较多先行经验。研究发现,美、德、日三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多元,主要有“先选拔—后培养”的静态型选拔培养模式、“识别—培养—再识别”的动态型选拔培养模式和“识别—培养—深化培养”的衔接型选拔培养模式。分析不同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背后的运行机制,其共性经验包括政府主导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多样化的选拔与培养方式、强调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等。当前,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健全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尚需革新人才培养观念,完善国家特殊人才专门机构体系;优化人才评估手段,打通拔尖创新人才多种涌现通道;调动第三方积极性,建设拔尖创新人才信息共享网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斯宪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回顾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重点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年上海高考改革的成绩与经验,系统研究高考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模式。针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持续改革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