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0)
- 2023(10250)
- 2022(9185)
- 2021(8917)
- 2020(7504)
- 2019(17606)
- 2018(17898)
- 2017(34425)
- 2016(19241)
- 2015(21951)
- 2014(22029)
- 2013(21475)
- 2012(19533)
- 2011(17575)
- 2010(17701)
- 2009(15983)
- 2008(15552)
- 2007(13889)
- 2006(12186)
- 2005(10731)
- 学科
- 济(72138)
- 经济(72049)
- 管理(57655)
- 业(52903)
- 企(44612)
- 企业(44612)
- 方法(32921)
- 数学(27841)
- 数学方法(27451)
- 农(20181)
- 中国(18908)
- 财(18268)
- 学(16452)
- 业经(16186)
- 地方(14759)
- 理论(13743)
- 农业(13734)
- 制(13517)
- 技术(13076)
- 和(12664)
- 贸(12650)
- 贸易(12643)
- 教育(12465)
- 易(12246)
- 务(11627)
- 财务(11562)
- 财务管理(11536)
- 企业财务(10941)
- 环境(10714)
- 划(10680)
- 机构
- 大学(269071)
- 学院(264613)
- 管理(108394)
- 济(99002)
- 经济(96484)
- 理学(93732)
- 理学院(92747)
- 管理学(91088)
- 管理学院(90642)
- 研究(85046)
- 中国(62079)
- 京(57525)
- 科学(53745)
- 财(45536)
- 所(42521)
- 农(40833)
- 业大(40007)
- 江(38763)
- 中心(38748)
- 研究所(38571)
- 范(37292)
- 师范(37018)
- 北京(36573)
- 财经(36319)
- 经(32880)
- 州(32414)
- 农业(31580)
- 院(30791)
- 师范大学(29541)
- 技术(28283)
- 基金
- 项目(180779)
- 科学(141522)
- 研究(135859)
- 基金(129045)
- 家(110842)
- 国家(109863)
- 科学基金(94803)
- 社会(82105)
- 社会科(77601)
- 社会科学(77578)
- 省(71642)
- 基金项目(69600)
- 教育(63682)
- 自然(62277)
- 自然科(60813)
- 自然科学(60801)
- 划(59745)
- 自然科学基金(59681)
- 编号(57715)
- 资助(53115)
- 成果(48772)
- 重点(39680)
- 部(39591)
- 课题(39430)
- 创(37802)
- 发(37668)
- 项目编号(36091)
- 创新(35016)
- 大学(34512)
- 科研(34333)
- 期刊
- 济(109947)
- 经济(109947)
- 研究(78865)
- 中国(51636)
- 学报(40610)
- 管理(39387)
- 教育(38520)
- 农(37431)
- 科学(37155)
- 财(34038)
- 大学(31038)
- 学学(28031)
- 农业(26191)
- 技术(23144)
- 融(20665)
- 金融(20665)
- 图书(20045)
- 业经(18420)
- 财经(17072)
- 经济研究(15630)
- 问题(14498)
- 经(14441)
- 理论(14261)
- 科技(13720)
- 书馆(13423)
- 图书馆(13423)
- 实践(13264)
- 践(13264)
- 情报(13029)
- 技术经济(12671)
共检索到388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一峰 肖洒
产学研合作模式因其中内在主线知识转移机制的特殊性,将正式契约尤其是具有正向激励功能的设计视为合作绩效的关键,而有形契约的设计如何对相对无形的知识转移机制进行有效约束、监督,尤其是正向激励,恰恰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基于知识形态的特殊产品的生产、管理、库存、运输等常规环节所要进行创新性思考的问题。对知识转移在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发生机制、作用机制、成本与风险机制、人员心理关系机制等诸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把握,结合产学研契约设计固有的原则、内容和应用,探讨对知识这一特殊而关键的隐性资源的产品化、利润化、资本化进
关键词:
产学研 知识转移 激励契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明云莉 孙俊
构建基于产学研合作研发背景下,供应链各主体创新决策意愿与供应链整体创新利益的3种契约模型。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情境下,补贴比率的区间选择决定激励效果;双向惩罚契约对产学研合作供应链决策基本无影响;收益共享契约能有效平衡供应链上下游利润分配问题的同时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合理运用有效的激励契约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在产学研供应链中的价值推动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楚岩枫 郝鹏飞
针对开放式创新下合作型研发外包中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关系较以往有所不同,研究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行为和策略。依据发包方和接包方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构建二者的收益矩阵,并建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发包方和接包方知识转移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接包方和发包方的知识转移策略选择与二者的收益比例密切相关,当二者的知识转移收益比例的取值范围发生变化时,其演化稳定策略也随之变化;进而分析转移成本、知识投入以及合作研发能力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并针对知识转移中发包方或者接包方的"搭便车"行为,分析在加入激励机制情形下所呈现的演化博弈结果。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法验证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星辰 姜英兵
本文利用2009—2015年我国非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基于股权激励契约要素角度研究股权激励对高管分类转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会促进高管进行分类转移;相比于股票期权激励,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的高管分类转移程度更强;作为股权激励方案中的时间约束要素,股权激励有效期并不能有效抑制高管的分类转移行为,相反,激励有效期越长,高管的分类转移程度越强。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分类转移 激励模式 激励有效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志行
传统心理契约理论基于员工个体与企业所形成的奉献与索取的对等关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团队已经成为企业的基本构成模式。本文认为团队契约由团队与企业间、员工与团队间及员工与企业间三个契约子模块构成,通过分析三个契约子模块的运作机制,针对团队与企业间契约的构建,提出破处目标棘轮、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多维考核机制等观点;针对员工与团队间契约的达成,提出构建内信机制、提高参与度等策略;针对员工与企业间契约的建立,提出强化三维沟通、拓展双重晋升空间等措施。综合三个子契约有机融合,提出了确立学习型团队、构建共同愿景等整合团队契约的路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健宇 李柏洲 袭希
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的影响决定组织知识创造的绩效。基于组织激励理论、心理学理论和行为学理论,以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作为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和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前因变量,探讨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创造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心理所有权对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选取上海大众汽车一厂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附加知识产权激励、知识心理所有权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知识心理所有权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产生正向影响,R&D知识产权契约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彤梅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设计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以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为基础建立研究量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心理契约与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关系,为企业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向阳 李帆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承载着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力量。在现代管理中,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如何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21世纪新型经济的重要命题。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经济契约外,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心理契约。本文将从心理契约的理论入手,在公平理论、激励理论等的指导下,得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特性;同时将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划分为交易型心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黎萤 陈劲
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出发,对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型员工与组织之间心理契约的结构进行探索,认为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的心理契约结构维度存在差异,突出人际支持和协作发展更符合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通过心理契约的信守、巩固、修正和发展整合各种激励机制,以期提高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
心理契约 高新技术企业 知识型员工 激励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祝恩
高校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高校和教师之间的心理纽带,是影响教师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有效整合,实现学校发展战略和教师自身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心理契约 高校教师 激励机制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万文娟
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探讨图书馆学科馆员激励,可持续有效地提升学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立足心理契约理论,剖析学科馆员心理契约的内涵,鉴于对学科馆员采用明显的物质激励不现实、心理契约是学科馆员需求的真实映射、心理契约是有效激励的重要保障,得出心理契约应用于图书馆学科馆员激励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并分析心理契约应用于图书馆学科馆员激励的作用机理。图书馆组织要在分析学科馆员心理契约内容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举措,可通过目标激励、信任激励、发展激励、保障激励、评价激励来实现对学科馆员的有
关键词:
心理契约 图书馆 学科馆员 激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玉明
一、引言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企业普遍存在所有权(所有者)与经营权(经营者)相分离的现象。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利益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这样,企业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种基本的代理问题。为了缓解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问题①,企业的薪酬必须赋予激励功能并在薪酬契约"嵌入"激励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丽霞
心理契约体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的责任和义务,它是企业激励系统的中介。满意度是心理契约内容的核心。员工满意度越高,心理契约越牢固,对企业越有忠诚感和依赖感,工作就会越投入。构建心理契约的关键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于企业内部公平感的建立。
关键词:
心理契约 激励 中介 文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银娥
随着科斯交易成本概念的提出以及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契约理论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契约理论被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劳动力市场、金融、经济组织等诸多领域,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理论,如激励契约理论即是契约理论被应用于劳动力市场而产生的一个新理论。所谓激励契约是指委托人采用一种激励机制诱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的一种条款。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雇主要使工人尽最大努力为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芝网 施国洪
文章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比较了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线性契约,深入研究了一类两级供应链(包括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激励契约机制的设立,分析了外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于报酬率、努力水平系数、固定收入、供应商期望收益、零售商的实际收入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
关键词:
委托代理 不对称信息 道德风险 努力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