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1)
- 2023(11408)
- 2022(9222)
- 2021(9168)
- 2020(7394)
- 2019(17234)
- 2018(17753)
- 2017(31388)
- 2016(18632)
- 2015(21026)
- 2014(21685)
- 2013(19799)
- 2012(17926)
- 2011(16266)
- 2010(16880)
- 2009(14923)
- 2008(14890)
- 2007(13727)
- 2006(11778)
- 2005(10762)
- 学科
- 济(56218)
- 经济(56141)
- 管理(45145)
- 业(38433)
- 企(32384)
- 企业(32384)
- 方法(26561)
- 教育(23711)
- 数学(23024)
- 数学方法(22394)
- 中国(22280)
- 理论(17889)
- 学(16890)
- 财(15721)
- 农(15680)
- 教学(13771)
- 制(13496)
- 业经(12139)
- 银(10395)
- 银行(10373)
- 技术(10188)
- 体(10092)
- 地方(9962)
- 行(9902)
- 农业(9761)
- 融(9617)
- 金融(9610)
- 和(9415)
- 务(9381)
- 财务(9323)
- 机构
- 大学(245112)
- 学院(240250)
- 研究(82596)
- 管理(81540)
- 济(79159)
- 经济(76740)
- 理学(68998)
- 理学院(68064)
- 管理学(66077)
- 管理学院(65599)
- 中国(57449)
- 京(54496)
- 科学(51935)
- 范(43322)
- 师范(42910)
- 所(42071)
- 财(40966)
- 江(40212)
- 农(38874)
- 教育(38372)
- 研究所(38066)
- 中心(37375)
- 北京(35269)
- 业大(35136)
- 师范大学(34270)
- 技术(33785)
- 州(32420)
- 财经(31340)
- 农业(30342)
- 院(30229)
- 基金
- 项目(154767)
- 科学(120441)
- 研究(119879)
- 基金(104835)
- 家(91131)
- 国家(90224)
- 科学基金(75858)
- 社会(69285)
- 教育(65439)
- 社会科(65133)
- 社会科学(65115)
- 省(63961)
- 划(55421)
- 基金项目(53122)
- 编号(52987)
- 自然(48322)
- 成果(47599)
- 自然科(47247)
- 自然科学(47234)
- 自然科学基金(46375)
- 资助(44449)
- 课题(41093)
- 重点(36530)
- 部(34596)
- 年(34490)
- 发(32987)
- 项目编号(32562)
- 性(32174)
- 创(32106)
- 规划(30587)
- 期刊
- 济(90322)
- 经济(90322)
- 研究(79571)
- 教育(70070)
- 中国(63475)
- 学报(40502)
- 农(35082)
- 财(34173)
- 科学(33571)
- 大学(31885)
- 管理(31152)
- 学学(27443)
- 技术(27425)
- 农业(23609)
- 融(19359)
- 金融(19359)
- 职业(19028)
- 图书(17655)
- 财经(15468)
- 业经(15087)
- 经济研究(14402)
- 经(13375)
- 坛(13079)
- 论坛(13079)
- 业(12855)
- 书馆(12842)
- 图书馆(12842)
- 版(12715)
- 技术教育(12126)
- 职业技术(12126)
共检索到378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飞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存在较多争议。结合哲学领域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透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从教育思维的转变、交往关系的改善、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平台的丰富四个方面进行适应性的实践模式构建。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左益 王东强
检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漠视和"主客体二分"的思维范式的束缚。主体间性理论以其崭新的语境和独特的视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可行的路径选择。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大学生在线交流制度。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交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仓伟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必要行业。基于社会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衍生了新型的教学形态。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应对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极力促进对建设人才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展开多媒体教学,以此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就高校思政课程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一般以理论课程为主,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思政课程的枯燥与乏味。另外,当下我国思政课程明确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部分内容作为其理论知识基础,内容涵盖了历史与政治领域的历史事件与政治事件,教学上需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如政治事件新闻短片、近代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政治理论家的采访等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初森
本文对如何开发和应用以校园物质环境、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精神为载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从而提高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医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应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连春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跟随时代变化背景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养的新要求,在教育理念、路径、载体、方法、方式上跟上教育客体的成长成才实际需求。河北北方学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三四五一"的新模式,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二三四五一"模式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二三四五一"模式包含五个方面。第一,打通"行""知"两个教育环节,选准思政工作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理论课的本质是社会实践,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时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理论教育课教学目的是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实践教学又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积极构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时,要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沫含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志敏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主体间性"理论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意义的教育理念。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高职院校应从改变灌输与说教的单一教学手段,创建双向互动式的教育模式,搭建三维实践教学平台等多角度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书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阐述了浸润式思政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如文化浸润、课程浸润、活动浸润和管理浸润,并遵循创设情境、确立方式、合理引导、适时评价四个实施步骤,围绕"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积极构建高职院校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形成多维互动育人合力,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浸润式 思政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华
网络视阈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新课题。文章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视阈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有效创新模式:建立健全校园网、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慧萍
当前,多元化思潮下学生缺乏鉴别力给高校实践育人带来新的挑战,"实践育人"模式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育人效果。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唤醒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据此,文章提出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 实践育人模式 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阙愚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对思想政治课堂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相关方面的探究工作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继续深入,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做出努力。林晶所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构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一书,以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在追溯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更为系统、整体的"立体化"观念出发,总结了当前社会背景下研究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文林 吴楠 李玲玲
主体间性哲学理论的发展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共同催生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主—客"二元思维,倡导单一系统中主体间的共生性、整体性与和谐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平等性、交往性、生活性的特征。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包括: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范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话语交互系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生活化回归。
关键词:
高校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刚 杨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亟须解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应该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解决 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