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3)
- 2023(12225)
- 2022(10084)
- 2021(9256)
- 2020(7907)
- 2019(17771)
- 2018(17745)
- 2017(33609)
- 2016(18733)
- 2015(21099)
- 2014(20767)
- 2013(19686)
- 2012(17465)
- 2011(15746)
- 2010(15957)
- 2009(14993)
- 2008(14770)
- 2007(13076)
- 2006(11424)
- 2005(10057)
- 学科
- 济(68671)
- 经济(68564)
- 管理(58600)
- 业(52750)
- 企(44764)
- 企业(44764)
- 方法(33177)
- 数学(29644)
- 数学方法(29077)
- 财(20307)
- 农(18433)
- 中国(18223)
- 制(17543)
- 业经(16097)
- 贸(13279)
- 贸易(13272)
- 学(13222)
- 易(12965)
- 务(12609)
- 财务(12562)
- 财务管理(12533)
- 技术(12252)
- 理论(12201)
- 体(12179)
- 农业(11966)
- 企业财务(11879)
- 银(11428)
- 银行(11393)
- 环境(10890)
- 行(10779)
- 机构
- 大学(263896)
- 学院(261484)
- 济(103195)
- 经济(101057)
- 管理(100762)
- 理学(88051)
- 理学院(87158)
- 管理学(85181)
- 管理学院(84754)
- 研究(83389)
- 中国(61900)
- 京(54054)
- 科学(52425)
- 财(49234)
- 农(46962)
- 业大(43027)
- 所(41825)
- 江(38938)
- 财经(38916)
- 中心(38241)
- 研究所(38133)
- 农业(37155)
- 经(35291)
- 北京(33201)
- 范(32453)
- 师范(31985)
- 经济学(31630)
- 州(30651)
- 院(30117)
- 财经大学(29027)
- 基金
- 项目(181266)
- 科学(142562)
- 基金(131519)
- 研究(128375)
- 家(116250)
- 国家(115320)
- 科学基金(99266)
- 社会(82036)
- 社会科(77850)
- 社会科学(77830)
- 省(72566)
- 基金项目(69538)
- 自然(65879)
- 自然科(64469)
- 自然科学(64451)
- 自然科学基金(63296)
- 教育(61380)
- 划(60714)
- 资助(53878)
- 编号(50916)
- 成果(41531)
- 重点(41174)
- 部(39553)
- 创(39200)
- 发(37389)
- 创新(36579)
- 制(36411)
- 课题(36132)
- 科研(35090)
- 大学(34389)
- 期刊
- 济(107265)
- 经济(107265)
- 研究(72487)
- 中国(53171)
- 学报(45516)
- 农(41847)
- 科学(39634)
- 财(39282)
- 管理(37933)
- 大学(35033)
- 学学(32627)
- 教育(32046)
- 农业(27853)
- 技术(22581)
- 融(21373)
- 金融(21373)
- 财经(19426)
- 业经(17876)
- 经济研究(17842)
- 经(16608)
- 业(14965)
- 问题(14076)
- 版(13681)
- 科技(13560)
- 统计(12993)
- 策(12655)
- 技术经济(12361)
- 业大(12167)
- 图书(11863)
- 商业(11467)
共检索到376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昶 唐恒 金玉成 程龙
本文从专利转化模式的视角确立了需求导向的概念,以及需求导向对高校专利转化模式的作用机理。通过文献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梳理出了高校专利转化的典型模式与演化路径,并借由典型模式之间的对比分析以及模式演化路径的特点分析,构建了高校专利转化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及模型。结果表明,高校专利转化模式的选择决策时应注意其影响因素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前后衔接,同时应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尤其应注重协同创新与专利转化模式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高校专利转化模式 影响机制 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玉成
对于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选择何种转化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从专利技术质量、专利技术成熟度、互补性资产、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性四个专利技术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其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三种主导模式的选择影响。通过对168个已转化专利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专利技术特征影响高校专利转化。当专利技术质量较差时,创办企业和转让比许可更有可能实施转化;当专利技术成熟度越高时,越有可能通过许可或转让到现有企业实施转化。互补性资产和不确定性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假设。但是,我们从调研中发现,减少专用性互补资产的成本以及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企业具有结盟等更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专利技术特征 转化模式 高校专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玉成
对于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选择何种转化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从专利技术质量、专利技术成熟度、互补性资产、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性四个专利技术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其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三种主导模式的选择影响。通过对168个已转化专利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专利技术特征影响高校专利转化。当专利技术质量较差时,创办企业和转让比许可更有可能实施转化;当专利技术成熟度越高时,越有可能通过许可或转让到现有企业实施转化。互补性资产和不确定性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假设。但是,我们从调研中发现,减少专用性互补资产的成本以及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性的风
关键词:
专利技术特征 转化模式 高校专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俊 吴君民 盛永祥 吴洁 施琴芬
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为合作转化或者独立转化两种,在合作转化的前提下,更深层次考虑合作转化下高校选择技术转让或者共同商业化两种模式的优劣。将商业化成本、科技成果转化率纳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影响因素中,构建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分析探索商业化成本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同变化对高校选择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科技成果转化率影响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意愿;(2)企业作为利益体对合作商业化成本比较敏感;(3)高校付出的科技成果价值越多,高校更偏向于选择"商业化合作"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健 李燕萍
相比专利申请权的转移与专利实施许可,基于专利权转移的高校专利转化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知识产权网中专利法律状态中的专利权转移信息,对专利转化量排名前10位的高校进行受让人分析,发现高校专利转化存在巨大增长潜力。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高校专利转化的三种有效模式:地校模式、队企模式和科技中介模式,并对三种模式的未来发展给予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冉从敬 宋凯
[目的/意义]探索构建高校可转化专利识别模型,精准锁定存在转化价值的专利,对提升高校专利转化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过程]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首先结合已有研究中使用的专利评估指标,从数据易获取性角度出发,确定了16个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现对重要指标的筛选;进而,将LDA模型与K-means算法结合,确定专利的技术主题,并与专利评估指标进行融合构建专利特征矩阵;最后,利用AdaBoost算法进行识别模型构建,并应用到对高校可转化专利的识别中,获取每件专利的可转化概率,仿照标准十分评估方法对专利进行划分,确定具备转化价值的专利。[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将专利技术主题与评估指标融合后,AdaBoost算法分类准确度提高了10%;通过对高校专利的识别,专利可转化概率呈对数常态分布,具备转化价值的专利比重为22.47%,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高校专利价值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的专利运营及企业对高校核心专利的识别提供了实践方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平 黄贤涛
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利转化模式探索。不同高校专利转化模式既有共性之处,也有不同特点。高校专利转化模式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专利转化模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高校专利转化成功模式没有标准的模板,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虽然形式各异,但却为各自高校专利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高校没有标准的专利转化成果模式,但不同转化模式具有共性特征,因此探讨和研究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模式,应当因校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相应的专利转化体系,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校 专利 转化 模式 技术转移 机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磊
自 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 ,中国的互联网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对互联网这种同时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广播和电视三种不同产业的新生事物进行管制 ,是各国政府管制机构和学术界、实业界等各个方面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学也因此得以崛起成为一门专门学科。本文根据中国互联网近年发展的状况 ,首次在国内抽象出中国“国家网”模型 ,并根据这个模型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适当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丽平 王俊霞
增强高校源头供给能力,提高科技成果创新质量是解决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有效路径。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市场导向理论和创新质量理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背景,引入心理所有权作为中介变量、市场导向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与创新质量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所有权在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和创新质量间存在中介作用;市场导向在心理所有权与创新质量间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铁军
通过对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转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目前高校科研发展条件,参考国内、外高校成果转化的经验,提出了几种适合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
关键词:
科技成果 转化 模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增福
本文对资信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由于声誉机制的作用和信息交易中搭便车因素的影响,中小型评级机构只能够对投资者收费,大型评级机构才可能采取向证券发行人收费的模式。中国的资信评级机构从历史信誉和公司规模都是中小型机构,采取对证券发行人免费评级、向投资者收费的模式是当前我国评级机构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信用评级 收费模式 搭便车 信誉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华 许耀东
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经济行为。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价值的综合性、管理复杂性等特征。金融通过资本形成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信息揭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四种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效率与规模。本文在此分析基础上,归纳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一是吸引风险投资,二是债权融资比重上升。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融资机制 融资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建党 余来文
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培训的效果没有转化成明显的工作绩效。文章从培训转化的定义入手,分析培训转化的障碍,并提出完善培训转化机制的三种模式。
关键词:
培训 转化机制 改进模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惠 王静
在有限理性假设下,构建"银行+农户"和"银行+合作社+农户"两种借贷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对比分析金融联结前后借贷双方的策略选择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借贷双方决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农户的决策选择主要取决于抵押资产的金额和贷款所能获得的收益以及信用社的监管力度。(2)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取决于农户选择"还款"策略的比率。(3)合作社使得银行以及农户之间的决策行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其作用主要体现为提高农民的贷款金额、减轻贷款难度、保证银行的收益和减少银行的监管成本等。(4)通过提高农户归还贷款的初始概率y,增加银行的贷款收益r来增加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同时提高抵押资产数额、套现比率以及合作社的惩罚来由此提高农民的还款意愿,使得农户和银行二者形成的系统向(银行贷款,农户还款)的决策状态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秀丽 寇茜茜
培训效果转化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所在。本文在柯式四级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通过对217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成就动机、培训即时满意度和组织培训迁移气氛是影响培训绩效的重要因素,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学习效果和行为转变有完全中介的作用。本研究不仅从理论上验证和完善了柯式四级评估模型的培训效果转化机理,而且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培训效果转化 影响因素 柯式四级评估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