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75)
- 2023(19250)
- 2022(16330)
- 2021(15459)
- 2020(12855)
- 2019(29580)
- 2018(29403)
- 2017(55366)
- 2016(30684)
- 2015(34777)
- 2014(34464)
- 2013(33063)
- 2012(29936)
- 2011(26754)
- 2010(27032)
- 2009(24034)
- 2008(23467)
- 2007(20720)
- 2006(17819)
- 2005(15376)
- 学科
- 济(110948)
- 经济(110821)
- 管理(89252)
- 业(82346)
- 企(70365)
- 企业(70365)
- 方法(52681)
- 数学(45330)
- 数学方法(44473)
- 中国(31489)
- 农(30461)
- 财(29551)
- 业经(26387)
- 学(24104)
- 地方(23752)
- 理论(23303)
- 技术(22685)
- 制(21672)
- 农业(20369)
- 贸(19166)
- 贸易(19148)
- 易(18573)
- 务(18564)
- 和(18531)
- 财务(18469)
- 财务管理(18422)
- 教育(18396)
- 企业财务(17358)
- 银(17119)
- 环境(17110)
- 机构
- 大学(412223)
- 学院(411364)
- 管理(162179)
- 济(153846)
- 经济(150033)
- 理学(140430)
- 理学院(138873)
- 管理学(135870)
- 管理学院(135117)
- 研究(130118)
- 中国(96584)
- 京(87027)
- 科学(81757)
- 财(72255)
- 所(63829)
- 农(62718)
- 江(62167)
- 业大(60980)
- 中心(60662)
- 研究所(57910)
- 范(57573)
- 财经(57336)
- 师范(57028)
- 北京(54707)
- 经(52162)
- 州(50871)
- 农业(48554)
- 院(48151)
- 技术(47808)
- 经济学(45619)
- 基金
- 项目(283594)
- 科学(222771)
- 研究(210967)
- 基金(202151)
- 家(174872)
- 国家(173329)
- 科学基金(150202)
- 社会(129824)
- 社会科(122825)
- 社会科学(122795)
- 省(113960)
- 基金项目(106654)
- 教育(100932)
- 自然(97717)
- 自然科(95521)
- 自然科学(95499)
- 划(94712)
- 自然科学基金(93754)
- 编号(88316)
- 资助(83335)
- 成果(72185)
- 重点(63508)
- 课题(61956)
- 部(61505)
- 创(61389)
- 发(59858)
- 创新(56721)
- 项目编号(54682)
- 大学(54112)
- 科研(53976)
- 期刊
- 济(167021)
- 经济(167021)
- 研究(118171)
- 中国(88846)
- 学报(64406)
- 教育(63549)
- 管理(60814)
- 科学(57999)
- 财(57138)
- 农(56187)
- 大学(50032)
- 学学(45750)
- 技术(41553)
- 农业(39024)
- 融(32032)
- 金融(32032)
- 业经(28416)
- 图书(27207)
- 财经(26985)
- 经济研究(26109)
- 经(23104)
- 业(21154)
- 科技(20787)
- 问题(20704)
- 技术经济(19928)
- 版(19835)
- 书馆(18967)
- 图书馆(18967)
- 理论(18815)
- 职业(18247)
共检索到605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汉能 秦小明 林宇 关志强
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与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以"科技兴市、实践育人、活力党建"为主题的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形成了"二元驱动、四方参与"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模式。指出该模式是我国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开展"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和"校地合作"的有益探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丁选 王敏 卢辉斌
分析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多主体协同是打通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壁垒,实现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构建并实施了"一个目标、三位一体、三层融合、五个共同"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1335"培养模式,介绍了该模式在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力、服务产业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日安 戴吾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础,聚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场域中资本属性、主体互动、惯习培养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从课程场域、项目场域、平台场域、竞赛场域、交叉创新场域出发,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成效,试图为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分析和诠释的新视角,并为新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潜睿睿
对高校与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及其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构建出了科教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耦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刘韩星 官建国 付承菊
结合高校国际协同培养研究生存在的认知偏差、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模式缺乏等共性问题,武汉理工大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整体制度设计,开展了实行流入流出竞争机制、优化国际化人才选拔制度,探索多元人才联培形式、创建国际化支撑教育平台,汇聚校企世界高端人才、打造国际化优秀导师团队,搭建国际交流六大平台、营造国际化浓郁文化氛围等具体实践。认为高校在国际协同培养人才方面的改革走向是:培养理念迈向国际化、本土化融通,培养对象实施普惠式、多元化延伸,培养资源实行自主性、系统化转换,培养制度实现层级化、差异化发展转变。
关键词:
国际协同 制度设计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永泽 刘晓光 董维春
在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基地式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和特点以及构建该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春起 聂庆华 谭会泽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并积极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的有效衔接。在新时代和争创“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报考人数急剧增加,社会对高层次畜牧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诸多高校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缺乏区分,背离国家需求导向,无法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华南农业大学畜牧学学科与温氏集团精诚合作30年,创建了鲜明特色的动物生产类研究生分类培养新模式,已成为国内同类学科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本文对华南农业大学创建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
动物生产类 研究生 分类培养 协同育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志友 邹雪 王源超
加快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单兵式导学培养模式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交叉协同优势逐渐凸显。立足需求共振、主体协同、资源融汇、团队聚合及要素交叉五个维度,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构建了“交叉协同”团队式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交叉协同”团队式“2646”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面提升了农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思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学校为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会相应采取不同的组班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各有优势。为了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实践,加大实践,规范实践,优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
校企协同 高职办学 高职学生 订单班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闵富红 吕晏旻 田恩刚
从国内外已有的校企联合培养经验出发,整合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及南瑞集团公司的优质资源,针对南瑞学院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提出落实"双师型"培养模式、丰富专业培养方案、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及优化奖惩体系等4项具体举措。构建"培养学生、助力企业、解决就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电气类专业 联合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怀勇 马琴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探索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区域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服务意识,突出企业与院校的"双主体"地位:重视平台建设,以项目促合作,改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条件:加强内涵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学研协同育人 双主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卫东 李西亚
在信息经济时代,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实际,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应以加强专任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密切合作为手段,以第一课堂为基础,以第二、三课堂为依托,以科研带动教学为方向,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根本,分别创建和搭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平台、提升平台和社会平台,形成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协同机制。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大学生 实践创新 协同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强 李远航 喻旭兰
描述"分类协同型"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介绍了湖南大学金融学院采用该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团队中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说明该培养模式实施6年以来在研究成果、学生就业、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方面取得的成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兴龙
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表明:"2012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与2012届本科毕业生91.5%的就业率基本接近。"而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收入涨幅、职位晋升率、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率等多项指标则普遍高于本科生。从中不难看出,面对社会选择,相比较在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本科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洪利 张驷宇 孙会扬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突破片面的"技能至上"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三方协同、四维一体"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学校、企业、政府的协同合作,以培养高职学生品行、身心、知识、技能四方面的核心素养为重点,形成了"课程教学、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特色活动"四大联动平台,整合各种有效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在以德为先的基础上全面、一体发展。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和行动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