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5)
2023(8273)
2022(6559)
2021(6444)
2020(5172)
2019(11778)
2018(11851)
2017(19182)
2016(12365)
2015(14440)
2014(14842)
2013(13227)
2012(12237)
2011(11222)
2010(11641)
2009(10130)
2008(9966)
2007(9410)
2006(8454)
2005(7401)
作者
(32227)
(26659)
(26636)
(25776)
(16855)
(12826)
(12243)
(10567)
(10310)
(9989)
(9157)
(9078)
(8869)
(8739)
(8458)
(8344)
(8226)
(7994)
(7825)
(7731)
(7310)
(6963)
(6595)
(6557)
(6377)
(6128)
(5962)
(5943)
(5644)
(5604)
学科
(29954)
经济(29919)
管理(25357)
教育(24292)
中国(19502)
(15215)
(14161)
(13888)
理论(13838)
教学(12439)
(11374)
企业(11374)
财政(11098)
(10932)
地方(10608)
(9032)
(8648)
方法(7682)
(7470)
研究(7404)
学法(7265)
教学法(7265)
(7168)
业经(6701)
学校(6606)
农业(6471)
学理(6174)
学理论(6174)
工作(6076)
(6031)
机构
大学(155627)
学院(149917)
研究(58996)
(43568)
管理(42676)
经济(41957)
科学(36716)
中国(36241)
(35971)
教育(35768)
理学(34723)
理学院(34136)
(34051)
师范(33758)
管理学(33076)
管理学院(32766)
(30210)
(27674)
(27498)
研究所(27179)
师范大学(26949)
(26099)
技术(25972)
中心(25049)
北京(23818)
职业(22980)
业大(21949)
(21893)
(21692)
农业(20316)
基金
项目(94603)
研究(80820)
科学(72004)
基金(57595)
(49490)
国家(48830)
教育(47985)
社会(43567)
(42476)
社会科(40499)
社会科学(40490)
科学基金(39168)
编号(37968)
(36756)
成果(36548)
课题(32458)
基金项目(28893)
(28041)
重点(23664)
资助(23150)
项目编号(22730)
规划(22574)
(22103)
自然(21973)
自然科(21367)
自然科学(21355)
(21256)
(21246)
自然科学基金(20905)
(19960)
期刊
教育(68832)
研究(59591)
(55616)
经济(55616)
中国(54812)
学报(26954)
(23978)
(23081)
大学(21298)
科学(19808)
技术(19417)
职业(18770)
学学(17077)
农业(16623)
管理(16173)
图书(14772)
技术教育(11738)
职业技术(11738)
职业技术教育(11738)
书馆(11176)
图书馆(11176)
(10894)
论坛(10894)
高等(10363)
财经(9359)
(9288)
金融(9288)
(8938)
(8842)
高等教育(8721)
共检索到261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晶  刘瑞霞  
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这使其必然需要强化自身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践行"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道路。而随着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和知识经济的全面深化,"政产学"协作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定修  涂用军  黄玲青  
文章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详细阐述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育人新内涵、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育人新模式、形成"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育人新格局、实施"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育人新方法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国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并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国外高等教育界有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中国的大学与国外有很大不同,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理念与做法,否则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老师不习惯、教学资源也不够,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路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构建"六个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天石  
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科技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促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结合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有关产学研研究、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琼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医教协同驱动理念,坚持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职业性的基本原则,构建高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高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验证,并对高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验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学东  马晓琨  
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上移,职业本科应运而生。由于职业本科概念边界不清,职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不清晰、向普通本科路径漂移、忽视职业教育类型等问题。兼顾目标定位的时代性、类型定位的职业性、层次定位的专业性、规格定位的差异性,职业本科高校应该培养高度适应职业需求,能创造性解决实践问题的复合型、发展型、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本科高校应坚持重技术、重实践、重发展的理念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构“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能力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一群一院”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三教改革”质量,建构凸显职业本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明炅  
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艺术修养"和"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积极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家具专业"工匠"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推进多方参与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了极具现代学徒制发展特色的"技术性"课程体系及其考核评价标准;通过"教、学、研、产、销"五位一体实训教学平台和大师工作室的搭建,创造出"师徒传带"实训教学运行机制和"协同创新,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完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作机制,解决传统师徒制单一性教学弊端,建立起校企"双元、双轨"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实践结果表明,该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职业技能和艺术素养,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加工水平快速提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眭依凡  
如同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推进遇到困难一样,高校的素质教育进展及其效果亦不容乐观。推而不进及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高校对素质教育未予真正重视外,另就是不少高校走进了素质教育的误区:在教育理念上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人为导致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在教育措施上把素质教育简单化,等同于开设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秀娟  
中国社会结构及经济环境在剧烈演变之下,开启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黄金时代,尤其经济"新常态"现象出现后,国家明确表示要放弃粗犷型经济高速发展,转而寻求高质量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应用型人才替代低素质劳动力是一个必然趋势。基于这一前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要遵循职业岗位定位外,还应注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及法治等秩序内涵的渗透,其中"法治秩序"是应用型人才参与一切活动的基本准绳。结合现状,应用型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多忽视法治教育重要性,一味将重心放在应用型技能、经验、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艳华  尤月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提出由学生、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条件四个子系统组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及其所处的内外环境,搭建了体系运行的基本逻辑框架。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各子系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体系内外、体系内部各要素协同发展两个角度,阐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运行效果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甘玲  
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永恒追求的育人目标。为此,各高校都把健全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发展任务。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四点内容,指出应该围绕人才评价体系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而后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当前脱离人才评价体系指导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勇慧  白波  
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河北大学协同育人具体实际,认为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符合当前国家"双创"战略要求,切合现阶段人才培养实际,探索出了有效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模式,提出探索协同育人路径的深化和拓展是巩固协同育人优势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理  余三定  
高校人才培养是校内外多元利益主体"合作生产"的结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基础是多元参与,是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共治。协同共治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一种新范式,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提供了有别于传统质量管理的环境,拓展了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类型。基于协同共治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是:以质量标准协同各方利益,以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协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以制度创新推进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米银俊  许泽浩  
通过协同地市、产业、企业、高校等各方资源"为我所用",既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视角,也是新常态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解决了教育与市场、产业脱节的难题;实现了多样性、个性化的学科交叉创新培养。学校注重"形成高水平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提升平台的水平、二者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丰富与创新的多赢局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焕阳  韩延伦  
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立足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三大系统工程: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强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完善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的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