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5)
- 2023(5274)
- 2022(4149)
- 2021(4007)
- 2020(3265)
- 2019(7333)
- 2018(7247)
- 2017(13482)
- 2016(7404)
- 2015(8069)
- 2014(8205)
- 2013(8270)
- 2012(7796)
- 2011(7040)
- 2010(7219)
- 2009(6631)
- 2008(6667)
- 2007(6561)
- 2006(5950)
- 2005(5195)
- 学科
- 农(45179)
- 济(31172)
- 经济(31149)
- 农业(30355)
- 业(26493)
- 管理(12990)
- 业经(12471)
- 地方(10554)
- 农业经济(10165)
- 中国(9757)
- 村(9077)
- 农村(9073)
- 发(8420)
- 土地(7610)
- 制(7492)
- 发展(7035)
- 展(7032)
- 收入(6943)
- 建设(6814)
- 劳(6621)
- 劳动(6620)
- 分配(6451)
- 方法(6371)
- 农业劳动(6286)
- 人口(6127)
- 及其(5938)
- 策(5782)
- 动力(5774)
- 劳动力(5736)
- 农业人口(5678)
- 机构
- 学院(100964)
- 大学(94454)
- 济(42030)
- 农(42019)
- 经济(41048)
- 管理(37881)
- 研究(36537)
- 理学(31777)
- 农业(31521)
- 理学院(31495)
- 管理学(30976)
- 管理学院(30822)
- 中国(30801)
- 业大(23978)
- 科学(21944)
- 京(20327)
- 农业大学(19146)
- 中心(18880)
- 所(18500)
- 江(18292)
- 财(17113)
- 研究所(16344)
- 省(16288)
- 业(14933)
- 经济管理(14159)
- 发(13803)
- 范(13705)
- 州(13619)
- 师范(13602)
- 院(12505)
- 基金
- 项目(65881)
- 研究(53231)
- 科学(50774)
- 基金(44787)
- 家(39054)
- 国家(38542)
- 社会(32429)
- 科学基金(32118)
- 社会科(30065)
- 社会科学(30059)
- 省(28412)
- 农(25785)
- 编号(24799)
- 基金项目(24210)
- 教育(22643)
- 划(21944)
- 成果(19470)
- 自然(18722)
- 自然科(18173)
- 自然科学(18170)
- 自然科学基金(17819)
- 课题(16582)
- 发(16482)
- 资助(16436)
- 重点(14794)
- 部(14500)
- 制(13869)
- 性(13849)
- 发展(13734)
- 年(13689)
共检索到170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万志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6700万,耕地面积1.03亿亩,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22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6。农业用水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尤其是粮食稳定增产的"最大硬伤"和"明显短板"。2009年,财政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山涛
肥乡县和临漳县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农业生产条件和水资源特点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是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大,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小。肥乡县和临漳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毛久云 柏发友
近年来,山东省莒县抓住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的良好机遇,按照"灌区改造节水、流域增量蓄水、高效自压节水"的原则,突出解决山丘区供水用水矛盾。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坚持集中连续投入,确保实施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精品工程,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力求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构建新的支撑平台。经过三年的努力,莒县先后建成青峰岭和仕峤两个灌区末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艳芝 沈雪灏
过去,由于涉农资金投入主体多元且相对分散,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等问题比较突出,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影响了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今后,这种状况在山东将得到较好改善。2014年10月,山东省财政厅联合省发改委、国土厅、水利厅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开展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要求以粮食主产县(市、区)政府为主体,将各渠道、各层次、各领域农田建设资金汇集起来,统一安排使用,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9年以来,四川省各地以"民办公助"机制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统一规划、尊重民意为前提,以财政补助为引导,以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村组集体等为载体的民议民决、民建民管的"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新机制,推动形成了农民全程参与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模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近三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不但解决了本省1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600亿斤原粮及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要求河南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食生产核心区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沈明 陈飞香 苏少青 胡月明 缑武龙 程家昌 吴顺辉
研究目的:探讨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确定方法,为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特尔斐法和因素成对比较法。研究结果:划定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4大因素(潜力、能力、财力、生态环境)、6大因子(耕地整治潜力、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粮食生产政策、耕地连片程度、人均可支配财力、生态建设)构成。对广东省各县(市、区)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并计算,最终确定综合评价得分,并将得分较高的40个县(市、区)划作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研究结论:有效量化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区域划定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可以使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划定更科学合理,并有效指导省级高标准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敦平 倪加鑫 牛欢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推动“粮田”变“良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具有长期提升效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强水资源禀赋、高农业依赖程度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效应相对更强。机理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渠道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节水效应也将带来显著的农村节能效应与农民增收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一定借鉴与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鲜有研究系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从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节本增收、农地交易价值提升的传导途径,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个县(市、区)304个村4264个地块的混合截面数据,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出不同现实情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减少了熟人间非市场交易,而且促进了地块租赁约定期限,增加了农地有偿流转的可能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和提高农地交易价值的方式,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村庄、自利偏好型的农户,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地权不稳定和外出务工经历弱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