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9)
- 2023(12858)
- 2022(11064)
- 2021(10569)
- 2020(8844)
- 2019(20552)
- 2018(20620)
- 2017(39402)
- 2016(21340)
- 2015(24134)
- 2014(24309)
- 2013(24227)
- 2012(22116)
- 2011(19694)
- 2010(20108)
- 2009(18435)
- 2008(17716)
- 2007(15811)
- 2006(13881)
- 2005(12015)
- 学科
- 济(83064)
- 经济(82976)
- 业(63320)
- 管理(56654)
- 农(48133)
- 企(41920)
- 企业(41920)
- 方法(35530)
- 农业(32177)
- 数学(30096)
- 数学方法(29770)
- 中国(23129)
- 业经(22716)
- 财(20054)
- 地方(18668)
- 制(18231)
- 学(17234)
- 银(14161)
- 银行(14128)
- 贸(13743)
- 贸易(13729)
- 技术(13689)
- 行(13495)
- 易(13358)
- 理论(13277)
- 融(13214)
- 金融(13213)
- 环境(12871)
- 体(12784)
- 发(12683)
- 机构
- 学院(294962)
- 大学(292601)
- 管理(120714)
- 济(113853)
- 经济(111121)
- 理学(104367)
- 理学院(103317)
- 管理学(101696)
- 管理学院(101189)
- 研究(95914)
- 中国(75358)
- 农(64092)
- 京(63433)
- 科学(59843)
- 财(52031)
- 业大(50192)
- 农业(49021)
- 所(47874)
- 中心(46216)
- 江(44513)
- 研究所(42968)
- 财经(41120)
- 北京(39324)
- 范(38805)
- 师范(38503)
- 经(37523)
- 州(35928)
- 院(34396)
- 经济管理(33266)
- 省(31631)
- 基金
- 项目(203194)
- 科学(158736)
- 研究(153158)
- 基金(145134)
- 家(125690)
- 国家(124524)
- 科学基金(106818)
- 社会(94168)
- 社会科(88732)
- 社会科学(88706)
- 省(80663)
- 基金项目(78299)
- 教育(69116)
- 自然(68857)
- 自然科(67134)
- 自然科学(67123)
- 划(66538)
- 自然科学基金(65911)
- 编号(65848)
- 资助(58461)
- 成果(53038)
- 部(45008)
- 重点(44781)
- 课题(44049)
- 发(43524)
- 创(41896)
- 创新(38981)
- 科研(38647)
- 项目编号(38443)
- 教育部(38067)
- 期刊
- 济(130356)
- 经济(130356)
- 研究(85875)
- 农(65897)
- 中国(65322)
- 学报(46242)
- 农业(45024)
- 科学(42467)
- 管理(39243)
- 财(39162)
- 大学(35905)
- 教育(35008)
- 学学(33611)
- 融(28548)
- 金融(28548)
- 业经(26436)
- 技术(26403)
- 业(21059)
- 财经(18476)
- 问题(17827)
- 经济研究(17673)
- 图书(17570)
- 版(15836)
- 经(15509)
- 理论(14851)
- 科技(14663)
- 农业经济(14433)
- 技术经济(14318)
- 农村(14141)
- 村(14141)
共检索到440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兆东 罗玉茹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已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然而,由于农田量大面广且分布不集中,监管难度较大、监督机制未完善等问题,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相比仍有差距,因此,需要对农田项目的监督机制开展更为系统的研究。审计监督是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健康稳定运行和发挥长效作用的制度设计,农田项目的问题可以通过审计监督进行预防和缓解。在剖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督机制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本文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将含有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归纳总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框架,提出了完善高标准农田审计监督开展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利 李阳阳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农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生态资产,对财政投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审计,有益于保障我国农田质量改善,提升粮食供给能力。采用绩效审计的3E模型、平衡计分卡(BSC)、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模型,以W市H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为例展开研究。研究发现:3E审计可以审计项目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保障项目绩效起到重要作用;与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建立项目绩效的评价对比分析,3E绩效审计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论:推行项目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还需要在可持续性、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等方面完善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昊璇 赵华甫 齐瑞
[目的]在国家机构重组,农田建设职责整合的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着“多头管理”、公众参与不足、建设成效不佳以及“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因此亟需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机制展开更系统的研究,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体系优化模式。[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机制困境,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完善和重构农田建设监督管理机制思路及破解现有困境的对策建议。[结果](1)当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建后管护机制缺失等困境。(2)多中心治理理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机制的构建中具有适用性。(3)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府、市场、社会多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要明确政府机构各自的监管职责,搭建公众参与平台;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监管作用,完善建后管护机制。[结论]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主体单一、机制缺失等问题,应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尝试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府、市场、社会多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完善高标准农田监督机制具有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师诺 赵华甫 任涛 齐瑞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识别高标准农田监督管理机制现状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结果表明:1)当前高标准农田全过程、多层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公众参与不足,建后管护不到位;2)第三方评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退耕还林奖励补助、农田水利社会力量参与管护等机制对完善高标准农田监督体系、质量保障制度及多主体协同开展监督等具有积极意义;3)应从资金保障、主体责任、机制体系、激励方式4个层面构建高标准农田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稳定获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进度和管护资金来源;构建职责明确、专业性强、多方参与监管的体系提供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洁 李世平
研究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对区域内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从农民、农村、农业三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可拓模型分别计算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与经典域5个等级的关联度,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影响社会效应相关因子的贡献度,估算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社会效应。研究方法:熵权法和可拓模型。研究结果:农业影响因子在社会效应中的贡献度最大,农民影响因子最小;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社会效应分别为不明显、非常明显。研究结论:基于熵权法的可拓模型可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国
据测算,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高产田约为5.5亿亩,12.7亿亩为中低产田。中低产田比重高,既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农业增产的潜力所在。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中低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敦平 倪加鑫 牛欢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推动“粮田”变“良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具有长期提升效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强水资源禀赋、高农业依赖程度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效应相对更强。机理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渠道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节水效应也将带来显著的农村节能效应与农民增收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一定借鉴与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鲜有研究系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从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节本增收、农地交易价值提升的传导途径,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个县(市、区)304个村4264个地块的混合截面数据,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出不同现实情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减少了熟人间非市场交易,而且促进了地块租赁约定期限,增加了农地有偿流转的可能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和提高农地交易价值的方式,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村庄、自利偏好型的农户,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地权不稳定和外出务工经历弱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仇大海 吴国华
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然而与此相伴而来的另一个变化却是,这个曾经的粮食生产大省,目前全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2%。尤其东莞等一些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粮食主产区的珠三角城市,现如今不仅耕地保有量锐减,并且存量耕地的土壤质量令人堪忧。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情况与广东相类似,一些普遍性问题在中西部地区也有体现,超前出现在广东的一些问题未来其他省份也可能遇到。因此对广东省的情况进行剖析,有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德霖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国要建成8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这是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项重要部署。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已明确了,但从目前建设和推进的总体情况来看,前景不容乐观。如广东省,截至2013年10月底,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2012年度的建设任务没有完成。另外,考虑到地域性的原因,由于不像北方有将近半年的"休耕期",南方诸省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施工黄金期主要是集中在冬收春耕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丽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加强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粮食稳定增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结合辽宁工作实际,思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
辽宁 高标准 基本农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鹿光耀 廖镇宇 翁贞林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从试点到全面、从五牛治土到一牛耕田”的嬗变,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且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以政府推进力度和制度改革为主线,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发展历程,并对其演进的内在逻辑规律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高标准农田 粮食安全 政策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