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5)
2023(7082)
2022(5663)
2021(5316)
2020(4380)
2019(9925)
2018(9622)
2017(18556)
2016(10112)
2015(10789)
2014(10626)
2013(10752)
2012(10094)
2011(9195)
2010(9410)
2009(8515)
2008(8534)
2007(8055)
2006(7148)
2005(6315)
作者
(28932)
(25067)
(24165)
(23386)
(15016)
(11905)
(10806)
(9508)
(9314)
(8738)
(8562)
(8059)
(7764)
(7727)
(7676)
(7341)
(7226)
(7180)
(7071)
(6852)
(6314)
(6250)
(6163)
(5756)
(5680)
(5562)
(5542)
(5451)
(5059)
(4968)
学科
(45416)
(45400)
经济(45366)
(34751)
农业(30400)
管理(21599)
业经(14831)
方法(14709)
(13544)
企业(13544)
数学(13371)
数学方法(13279)
中国(13183)
地方(11390)
(10280)
农业经济(10033)
(9932)
(9289)
(9025)
农村(9017)
(8472)
(8031)
收入(7868)
发展(7619)
土地(7619)
(7614)
(7384)
贸易(7380)
(7226)
(7093)
机构
学院(143626)
大学(137241)
(63570)
经济(62424)
管理(53182)
研究(50499)
(48622)
理学(46120)
理学院(45672)
管理学(44978)
管理学院(44747)
中国(39809)
农业(36869)
科学(30845)
业大(30160)
(28212)
(26963)
(25775)
中心(24470)
研究所(23233)
(22999)
农业大学(22642)
财经(20938)
(19205)
经济学(19133)
(18838)
经济管理(18396)
(18134)
(18060)
师范(17940)
基金
项目(98106)
科学(76807)
研究(73657)
基金(70233)
(61820)
国家(61189)
科学基金(51672)
社会(47832)
社会科(44971)
社会科学(44961)
(40263)
基金项目(37685)
教育(32218)
(32153)
自然(31517)
编号(31066)
自然科(30716)
自然科学(30709)
自然科学基金(30178)
(28745)
资助(27371)
成果(23930)
(23255)
重点(22285)
(22174)
课题(20931)
国家社会(20249)
(20219)
(19302)
(19233)
期刊
(76596)
经济(76596)
(54732)
研究(40525)
农业(37001)
中国(33060)
学报(25537)
科学(22584)
大学(20345)
业经(19718)
学学(19510)
(18802)
(17328)
(16344)
金融(16344)
管理(14587)
教育(13789)
农业经济(13422)
农村(13267)
(13267)
技术(12194)
问题(11739)
财经(9966)
经济研究(9933)
(9684)
世界(9540)
经济问题(8922)
农村经济(8899)
(8650)
业大(8394)
共检索到21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杨国蕾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改善灌溉设施、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地租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传导机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根据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10省50县(市、区)300村4378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与政策异质性。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提高了7.97%。(2)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农地灌溉条件、增加农地租入规模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来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而非农就业的传导机制未得到验证。(3)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平衡区、地形坡度和起伏度较大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杨国蕾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改善灌溉设施、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地租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传导机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根据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10省50县(市、区)300村4378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与政策异质性。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提高了7.97%。(2)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农地灌溉条件、增加农地租入规模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来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而非农就业的传导机制未得到验证。(3)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平衡区、地形坡度和起伏度较大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鲜有研究系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从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节本增收、农地交易价值提升的传导途径,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个县(市、区)304个村4264个地块的混合截面数据,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出不同现实情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减少了熟人间非市场交易,而且促进了地块租赁约定期限,增加了农地有偿流转的可能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和提高农地交易价值的方式,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村庄、自利偏好型的农户,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地权不稳定和外出务工经历弱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国  
据测算,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高产田约为5.5亿亩,12.7亿亩为中低产田。中低产田比重高,既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农业增产的潜力所在。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中低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戴明宏  
基于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分区域推进的准实验条件,利用2006—2017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增产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直到政策规范实施后的2013年才出现。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实施的粮食增产效应是在未挤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条件下,通过激励农户提升粮食复种指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而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发挥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且在农地流转率、劳动力转移率及机械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有更好的政策表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抑或“非粮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和建设规模增加对农业种植结构均具有“趋粮化”影响,并且在替换被解释变量、省级宏观数据连续型DID估计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激励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农户的行为响应表现为“趋粮化”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山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粮食主产区和平原丘陵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以及相比小农户,对规模农户的“趋粮化”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应按需据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效,同时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和鼓励农户有序开展规模化种植,进而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敦平   倪加鑫   牛欢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推动“粮田”变“良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具有长期提升效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强水资源禀赋、高农业依赖程度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效应相对更强。机理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渠道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节水效应也将带来显著的农村节能效应与农民增收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一定借鉴与证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仇大海  吴国华  
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然而与此相伴而来的另一个变化却是,这个曾经的粮食生产大省,目前全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2%。尤其东莞等一些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粮食主产区的珠三角城市,现如今不仅耕地保有量锐减,并且存量耕地的土壤质量令人堪忧。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情况与广东相类似,一些普遍性问题在中西部地区也有体现,超前出现在广东的一些问题未来其他省份也可能遇到。因此对广东省的情况进行剖析,有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德霖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国要建成8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这是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项重要部署。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已明确了,但从目前建设和推进的总体情况来看,前景不容乐观。如广东省,截至2013年10月底,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2012年度的建设任务没有完成。另外,考虑到地域性的原因,由于不像北方有将近半年的"休耕期",南方诸省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施工黄金期主要是集中在冬收春耕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丽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加强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粮食稳定增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结合辽宁工作实际,思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办法和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章文静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安排财政投入7800万元,比去年增加4600万元,高标准农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鹿光耀   廖镇宇   翁贞林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从试点到全面、从五牛治土到一牛耕田”的嬗变,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且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以政府推进力度和制度改革为主线,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发展历程,并对其演进的内在逻辑规律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