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8)
- 2023(13169)
- 2022(10959)
- 2021(10704)
- 2020(8923)
- 2019(20536)
- 2018(20362)
- 2017(39979)
- 2016(21763)
- 2015(24706)
- 2014(24571)
- 2013(24018)
- 2012(22340)
- 2011(20176)
- 2010(21095)
- 2009(19527)
- 2008(19427)
- 2007(18037)
- 2006(16393)
- 2005(14845)
- 学科
- 济(89813)
- 经济(89633)
- 业(66362)
- 管理(61744)
- 农(48675)
- 企(46167)
- 企业(46167)
- 方法(35775)
- 农业(32348)
- 数学(30181)
- 数学方法(29511)
- 中国(26460)
- 财(25332)
- 业经(24087)
- 制(20258)
- 地方(18273)
- 学(16472)
- 理论(16184)
- 策(15999)
- 贸(15319)
- 贸易(15309)
- 易(14910)
- 银(14860)
- 银行(14836)
- 行(14188)
- 融(13828)
- 金融(13826)
- 体(13540)
- 和(13520)
- 务(13475)
- 机构
- 学院(306760)
- 大学(302223)
- 济(127046)
- 经济(124210)
- 管理(117144)
- 研究(106393)
- 理学(99620)
- 理学院(98626)
- 管理学(96688)
- 管理学院(96149)
- 中国(84836)
- 农(65766)
- 京(64311)
- 财(62988)
- 科学(62588)
- 所(54443)
- 农业(50378)
- 中心(50359)
- 江(49759)
- 业大(48396)
- 研究所(48282)
- 财经(47200)
- 经(42794)
- 北京(40903)
- 范(39875)
- 师范(39476)
- 州(38753)
- 院(37651)
- 经济学(37183)
- 省(35473)
- 基金
- 项目(194633)
- 科学(152931)
- 研究(147067)
- 基金(139201)
- 家(120772)
- 国家(119649)
- 科学基金(101988)
- 社会(92900)
- 社会科(86847)
- 社会科学(86821)
- 省(77244)
- 基金项目(71510)
- 教育(68292)
- 自然(64454)
- 划(64210)
- 自然科(62950)
- 自然科学(62935)
- 编号(62238)
- 自然科学基金(61822)
- 资助(58843)
- 成果(52684)
- 部(43914)
- 重点(43826)
- 课题(43766)
- 发(42576)
- 创(40161)
- 性(38076)
- 教育部(37446)
- 创新(37407)
- 国家社会(37199)
- 期刊
- 济(153248)
- 经济(153248)
- 研究(95439)
- 中国(71542)
- 农(67814)
- 财(48914)
- 学报(46088)
- 农业(45699)
- 科学(43149)
- 管理(42500)
- 教育(40034)
- 大学(36747)
- 融(36175)
- 金融(36175)
- 学学(34330)
- 技术(28784)
- 业经(28458)
- 财经(23821)
- 经济研究(22370)
- 业(22298)
- 问题(20442)
- 经(20415)
- 世界(16295)
- 版(16119)
- 农村(15727)
- 村(15727)
- 技术经济(15242)
- 图书(14978)
- 农业经济(14957)
- 统计(14857)
共检索到487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通过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减轻政府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同时为日益壮大的社会资本提供市场空间。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PPP模式的实践经验,针对中国高标准农田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要设立专门的中央及地方PPP技术支持服务中心,积极采用WA(打包协议)、BBO(Buy-Build-Op-erate)和BOO(Build-Own-Operate)模式,通过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降低项目主体的融资难度,以及设计高标准农田后期维护的激励机制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通过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减轻政府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同时为日益壮大的社会资本提供市场空间。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PPP模式的实践经验,针对中国高标准农田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要设立专门的中央及地方PPP技术支持服务中心,积极采用WA(打包协议)、BBO(Buy-Build-Op-erate)和BOO(Build-Own-Operate)模式,通过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降低项目主体的融资难度,以及设计高标准农田后期维护的激励机制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凤平 王柳 赵云云 吴臻翀 张学军 丁小明
[目的]北京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建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打牢超大型都市应急保供的民生工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都市的本底工程。[方法]运用文献分析、现场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梳理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存在的不足,提出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模式与路径思路,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结果]分析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还存在农田底数摸清难、建设任务重、筹资压力大、建设质量低、管护利用薄弱、管理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参照国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积极探索“先集中连片后建设”“整建制推进”“投建管用一体化融资”“EPC+”“数智田园”“都市美丽田园”等模式,突出抓好全域整治、分类施策、加大投入、示范引领、科技支撑、建强队伍、完善制度等八个方面工作。[结论]北京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任务艰巨,需探索适合北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与路径,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设步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云峰 吴当 谢荣洲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结合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可实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保障城乡建设,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地方存在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推进速度不快等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常见问题一是政出多门,资源整合不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发改、国土、农业、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在实施中,由于项目申报、资金拨付、项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后期管护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鹿光耀 廖镇宇 翁贞林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从试点到全面、从五牛治土到一牛耕田”的嬗变,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且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以政府推进力度和制度改革为主线,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发展历程,并对其演进的内在逻辑规律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高标准农田 粮食安全 政策演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难以保持大幅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模式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总结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利益诉求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妍 郧文聚 陶泽良
文章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并借鉴德国土地整治投融资经验,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的选择要依据建设项目的分部工程内容、经济特征以及受益主体范围来选择。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非经营性项目应采用财政性融资模式,准经营性项目采用"农户自筹+财政性融资"模式,经营性项目宜采用市场性融资模式,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融资模式 项目区分理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难以保持大幅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模式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总结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利益诉求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国
据测算,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高产田约为5.5亿亩,12.7亿亩为中低产田。中低产田比重高,既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农业增产的潜力所在。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中低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耕地短板弱项的方式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本文基于村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水平,但对农业产前服务没有显著影响;与欠发达村庄、丘陵村庄和传统村庄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够提升发达村庄、平原村庄和现代村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 村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法稳 孙韩小雪 刘月清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综合产能水平的有效路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范围设计的规模化、基础设施的系统化、项目建设的标准化、生态环境的绿色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及综合产能的持续化是高标准农田的内涵特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制度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健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对高标准农田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不高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强化对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坚持系统观点,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基础设施良性运行;建立评价机制,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粮食安全 耕地 产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洁 李世平
研究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对区域内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从农民、农村、农业三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可拓模型分别计算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与经典域5个等级的关联度,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影响社会效应相关因子的贡献度,估算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社会效应。研究方法:熵权法和可拓模型。研究结果:农业影响因子在社会效应中的贡献度最大,农民影响因子最小;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社会效应分别为不明显、非常明显。研究结论:基于熵权法的可拓模型可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社会效应评价,宝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