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7)
2023(15498)
2022(13174)
2021(12264)
2020(10191)
2019(23224)
2018(23014)
2017(43924)
2016(24069)
2015(26732)
2014(26619)
2013(26512)
2012(24246)
2011(21992)
2010(21762)
2009(19871)
2008(19399)
2007(17190)
2006(15119)
2005(12908)
作者
(72412)
(60766)
(59874)
(56878)
(37875)
(29193)
(26956)
(23962)
(22939)
(21399)
(20488)
(20435)
(19090)
(18859)
(18475)
(18441)
(18352)
(17681)
(17396)
(16887)
(15487)
(14716)
(14595)
(13833)
(13631)
(13612)
(13412)
(13325)
(12266)
(12118)
学科
(94209)
经济(94108)
(69488)
管理(64442)
(49191)
(47369)
企业(47369)
方法(40261)
数学(35046)
数学方法(34681)
农业(32805)
中国(24975)
业经(24709)
(22321)
(21541)
地方(20640)
(17066)
(17059)
贸易(17052)
环境(17028)
(16583)
技术(15556)
(14758)
(14295)
理论(13955)
(13347)
银行(13280)
(13188)
(12925)
财务(12850)
机构
学院(339735)
大学(337430)
管理(133875)
(130153)
经济(127273)
理学(116720)
研究(115728)
理学院(115427)
管理学(113348)
管理学院(112777)
中国(85798)
(82077)
科学(76918)
(72048)
业大(64026)
农业(63981)
(59548)
(55577)
研究所(54803)
中心(53529)
(49989)
北京(44777)
财经(44747)
(44605)
师范(44064)
(41392)
农业大学(41093)
(40931)
(40246)
(38343)
基金
项目(241846)
科学(187523)
基金(173218)
研究(172064)
(154148)
国家(152792)
科学基金(129134)
社会(106612)
社会科(100591)
社会科学(100561)
(96624)
基金项目(93444)
自然(86223)
自然科(84121)
自然科学(84096)
自然科学基金(82554)
(80928)
教育(77136)
编号(70992)
资助(69532)
成果(55486)
重点(54165)
(52438)
(51990)
(50273)
课题(48157)
创新(46942)
科研(46627)
计划(45868)
大学(43548)
期刊
(144344)
经济(144344)
研究(92254)
(81329)
中国(67627)
学报(64177)
科学(55908)
农业(55324)
大学(47395)
学学(44964)
管理(43352)
(39196)
教育(35431)
业经(29820)
(28319)
金融(28319)
技术(27815)
(26937)
经济研究(20451)
问题(20300)
财经(20131)
(19387)
业大(18890)
科技(18660)
图书(18547)
资源(17273)
(17025)
技术经济(15815)
农业大学(15607)
理论(15376)
共检索到489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珂怡   易小燕   吴银毫   张泽蔚  
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绿色利用的政策效应与影响机制,为实现耕地绿色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估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绿色利用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绿色利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2)以耕地类型维度划分和生产功能区维度划分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旱田、水田以及非粮食主产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应更显著;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来实现耕地绿色利用。为持续推进耕地绿色利用,应继续贯彻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提升耕地产能的同时注重耕地养护;根据不同耕地类型差异化精准施策,完善粮食主产区的耕地保护政策,生态脆弱区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垦;完善要素配置与耕地绿色利用协调发展,鼓励粮食种植专业化,开展集中连片种植,提升农机综合作业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诗嫚   孟圣翔   卢新海   李卓凡  
破解耕地细碎化问题是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研究多从高标准农田建设或农地流转单方面探讨耕地细碎化的治理路径,难以全面、系统刻画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文章深入解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农地流转与耕地细碎化的关系,利用湖北省46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揭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的不同联动模式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表明:“先建设后流转”与“先流转后建设”模式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32和-3.14,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且“先流转后建设”模式显著优于“先建设后流转”模式。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仍然成立,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基于此,文章从充分发挥市场调整与工程技术的融合作用、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的联动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不仅有利于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还能对促进林地细碎化治理、优化配置林地资源、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高水平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领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祝志勇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显著且持续强化的抑制效应,经过模型适用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该政策效应因区域粮食功能定位、粮食熟制、粮食作物种类和地形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高熟制地区、水稻主种植区和非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块规模扩张、种植模式变革和比较成本优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抑制耕地“非粮化”的三条重要途径。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应加快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同时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利用优先序,彻底扭转耕地“非粮化”势头,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许晓婷  韩申山  赵敏宁  武嘉乐  
为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产能的提升能力,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工程内容以及耕地产能的内涵出发,分析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汉中市勉县老道寺等4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例,测算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产能提升的潜力,结果显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但可以增加耕地数量,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水平、投入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耕地产能的提升,汉中市勉县老道寺等4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共提升耕地产能为3 357.76t,其中,新增耕地面积提升产能为48.15t,耕地质量提高提升的产能为3 309.61t。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产能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鲜有研究系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从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节本增收、农地交易价值提升的传导途径,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个县(市、区)304个村4264个地块的混合截面数据,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出不同现实情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减少了熟人间非市场交易,而且促进了地块租赁约定期限,增加了农地有偿流转的可能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和提高农地交易价值的方式,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村庄、自利偏好型的农户,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地权不稳定和外出务工经历弱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晓慧   李谷成   高扬  
[目的]基于2005—2017年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否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方法]以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为准实验,使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该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来源于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上。(3)该政策对低分位点、东部及西部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提升高分位点和中部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均会产生显著正影响。(4)该政策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和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影响。[结论]在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政策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强化其在节约农业用水、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方面的作用,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组合拳”,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艳芝  沈雪灏  
过去,由于涉农资金投入主体多元且相对分散,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等问题比较突出,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影响了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今后,这种状况在山东将得到较好改善。2014年10月,山东省财政厅联合省发改委、国土厅、水利厅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开展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要求以粮食主产县(市、区)政府为主体,将各渠道、各层次、各领域农田建设资金汇集起来,统一安排使用,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国  
据测算,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高产田约为5.5亿亩,12.7亿亩为中低产田。中低产田比重高,既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农业增产的潜力所在。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中低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耕地短板弱项的方式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本文基于村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水平,但对农业产前服务没有显著影响;与欠发达村庄、丘陵村庄和传统村庄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够提升发达村庄、平原村庄和现代村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是国家制度安排,也是一种技术革新,体现在要素上的技术进步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本质。构建“制度+技术——粮食产能”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连续型DID模型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一,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产能,并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其二,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非粮食主产区和山地地区的粮食产能提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政策实施对粮食数量和粮食质量均有提升作用,对粮食质量促进效果更明显;政策实施促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数量增加和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质量提升以及促进平原地区的粮食数量增加和山地地区的粮食数量、粮食质量双提升。其三,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实施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从而提升粮食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