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3)
2023(5968)
2022(4881)
2021(4352)
2020(3754)
2019(8204)
2018(8162)
2017(15120)
2016(8614)
2015(9670)
2014(9764)
2013(9416)
2012(8754)
2011(7967)
2010(8255)
2009(8094)
2008(8108)
2007(7442)
2006(6788)
2005(6541)
作者
(24709)
(20740)
(20620)
(19789)
(13224)
(9877)
(9333)
(7886)
(7862)
(7584)
(7135)
(6971)
(6872)
(6831)
(6707)
(6426)
(6122)
(6075)
(6025)
(6012)
(5407)
(5069)
(4968)
(4768)
(4762)
(4735)
(4667)
(4571)
(4214)
(4096)
学科
管理(32224)
(30846)
经济(30768)
(27021)
(23800)
企业(23800)
(13456)
(12404)
方法(10397)
中国(9626)
(9094)
(8950)
业经(8896)
数学(8525)
数学方法(8357)
体制(7649)
(7623)
银行(7615)
(7282)
(7277)
财务(7256)
财务管理(7234)
企业财务(6873)
(6634)
金融(6632)
(6577)
(6129)
制度(6098)
(5849)
(5779)
机构
大学(123985)
学院(122217)
(50104)
经济(48889)
管理(45866)
研究(41900)
理学(38306)
理学院(37886)
管理学(37301)
管理学院(37053)
中国(33611)
(28852)
(26208)
科学(23311)
(21584)
财经(21286)
(20771)
中心(20027)
(19062)
(18862)
研究所(18188)
北京(16473)
(16303)
业大(16293)
经济学(15610)
财经大学(15594)
(15534)
师范(15374)
(15349)
(15330)
基金
项目(77077)
科学(61209)
研究(57941)
基金(56560)
(48845)
国家(48429)
科学基金(41758)
社会(38090)
社会科(36080)
社会科学(36075)
(29891)
基金项目(29204)
教育(27167)
自然(25806)
自然科(25200)
自然科学(25193)
(25010)
自然科学基金(24763)
编号(23055)
资助(22803)
(20704)
成果(20574)
(17642)
重点(17550)
课题(16849)
(16176)
国家社会(16060)
(15819)
(15665)
教育部(15509)
期刊
(61570)
经济(61570)
研究(41072)
中国(30224)
(24648)
管理(19586)
学报(18449)
(18195)
科学(16878)
教育(15715)
(15404)
金融(15404)
大学(14669)
学学(13563)
财经(11382)
农业(11310)
技术(10390)
(9740)
业经(9404)
经济研究(8886)
问题(7991)
(6403)
(6271)
图书(6155)
会计(6120)
财会(6091)
理论(6075)
(5764)
改革(5487)
(5487)
共检索到202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日举  
自前凉张骏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置高昌郡开始,至北凉残余势力沮渠安周承平十八年(460年)为柔然所灭,高昌一直是凉州(或沙州)的一个属郡,在一百三十四年间高昌郡历经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等割据政权的交替统治。在这些割据政权交替统治下,高昌地区人民受尽苛捐杂役搜刮之苫,史籍中就有“赋役繁重”、“赋繁役重”的说法。但是,关于此一时期高昌郡的赋役制,史籍却完全失载。吐鲁番出土的言及北凉时期赋役的文书,可说是仅有的宝贵资料了。本文试图据有关的十七件文书,就高昌郡的赋役制略作考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建录  
1909年俄国探险家П·К科兹洛夫从我国内蒙古黑水城掘走大批西夏文献,现藏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这批西夏文献除大量佛经外,还包括字典、辞书、类书、法律文献以及译自汉文的兵书、类书等。它们极大地丰富了西夏研究资料,拓展了西夏研究领域,为西夏...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东晋南朝的赋役制度,史学界已有许多论著、论文作了深入的研究,但因这一时期史事纷繁,有关资料又很不足,所以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本文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田租 东晋初年的田租制度仍西晋之旧,“凡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衍德  
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陈衍德笔者在参与《中国赋役制度史》①一书的撰写时,注意到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的关系问题,但限于该书的体例和篇幅,无法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元代农村的基层组织是社,社的编制以自然村为基础。在中国封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邵义  
清代田赋均由知县负责征收。太平天国前,江南州县田赋征收的实际操作与官方制度的规定存在显著差距,有必要对州县田赋征收运作进行实证研究。江南州县的《赋役全书》是研究田赋的核心文献。《金沙纪略》记录了咸丰二年(1852)知县吴煦在金坛县办理田赋征收的全部过程,是一份罕见的第一手材料。本文利用金坛县《赋役全书》与《金沙纪略》进行对照研究,对咸丰二年金坛县各种土地的额征、捏灾缓征、应征、浮收、实征以及征收到的银米之各种用途作了详细的计算和估算。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骆详译  
黑水城出土的两件西夏手实文书,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户主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是土地信息,第三部分是家庭人口信息与财物信息。这与唐宋手实的登载内容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土地信息和人口信息这两方面。西夏是土地信息在前、人口信息在后,唐宋则相反。这不仅仅是书写习惯的不同,还与西夏的赋役制度有关。同时,这种差异与唐宋赋役制度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特别是均田制崩溃后、以丁身为本转为以资产为宗的赋役制度,深刻影响了西夏的赋役制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骆详译  
黑水城出土的两件西夏手实文书,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户主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是土地信息,第三部分是家庭人口信息与财物信息。这与唐宋手实的登载内容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土地信息和人口信息这两方面。西夏是土地信息在前、人口信息在后,唐宋则相反。这不仅仅是书写习惯的不同,还与西夏的赋役制度有关。同时,这种差异与唐宋赋役制度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特别是均田制崩溃后、以丁身为本转为以资产为宗的赋役制度,深刻影响了西夏的赋役制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山本英史  佐藤仁史  尹国花  高飞  
编者手记:访谈由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山本英史荣誉教授(兼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座教授)和一桥大学佐藤仁史教授共同完成。以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日本明清赋役史研究动态为主线,围绕国家统治、国家与社会关系、地域社会论等方面展开话题,既有全球史的眼光,也有强烈的时代关怀。山本教授是与岸本美绪、岩井茂树同辈的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在清朝的地方统治和清朝史史料分析方面成就卓著,非常熟悉日本学界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的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脉络;而佐藤教授则是日本学界中国近世史研究方面的中坚力量,近年在中国近代社会史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作为访问人,深谙中日学者的研究理路,提问精准,话题深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守军  
春秋时期的赋役思想东北财经大学张守军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奴隶制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出现了新的封建上地占有关系。一些占有大量土地(包括私田和井田)的贵族和平民开始把土地租给奴隶耕种,收取地租,从而出现了新的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壮钊  
明代中后期以来,里甲制度逐渐式微。不过由于政府仍利用里甲来作为户籍身份的标识以及催征钱粮的依托,所以里甲的名目一直沿用至民国初年。进入民国,村制的推行为里甲的废除提供了制度基础。各地在废除里甲的同时改办村粮,由村来负责税粮的催征与管理。村粮制的实施,有利于村财政制度的建立与运行。里甲的废除与村粮制的推行,体现了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立之一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红  
本文从傅玄的赋役有常理论的依据“安上济下, 尽利用之宜”出发, 具体阐述了傅玄的赋役有常理论的含义, 如何做到赋役有常, 做到了赋役有常会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些具体内容的阐释, 揭示傅玄的赋役有常理论对今天的赋税理论的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枫  
关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与赋役改革,国内学界与日本学界已对制度总体、摊丁入亩、均田均役、图甲变动、户籍重建、赋役册籍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清前期赋役问题的研究不但脱离了明清并论的附庸地位,且研究视野日益扩大。对相关成果的梳理既有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可指明日后深化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申斌  
明洪武到弘治年间,州县官府的赋役管理从基本不依赖核算向需要且能够进行核算的状态转变。洪武、永乐时期,在官府体系内部,只有田赋被部分地纳入核算管理,其他赋役征发则完全或绝大部分无法计量,也没有计划性。宣德以降,地方官员吸收民间粮里阶层分担赋役负担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旨在"均平"的改革,以确保赋役的可持续征发。在探索均平之道的过程中,不同地方官员多采取量化赋役负担、预定征收计划、将派征对象标准化并进行摊派核算的方式。其中,田赋额等开始扮演摊派对象的角色。这开启了州县层面赋役征收核算体系的发展之路,也导致府、州、县与户、工等部及布政使司之间产生了赋役核算信息不对称,出现了二重会计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曹旅宁  
自南北朝始,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佛教寺院经济产生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利用佛教,赋予僧侣地主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但这也严重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收入。中唐以后封建国家逐渐取消寺院的经济特权,到了宋代,寺院特权就极其衰微了,佛教寺院僧尼须承担二税、和籴与和买、科配、免丁钱等。到了元代,由于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