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4)
2023(10725)
2022(8674)
2021(7831)
2020(6654)
2019(14396)
2018(14045)
2017(26781)
2016(14387)
2015(15498)
2014(15093)
2013(15020)
2012(13336)
2011(11547)
2010(11477)
2009(10807)
2008(11107)
2007(9946)
2006(8589)
2005(7811)
作者
(43303)
(36188)
(36155)
(33648)
(23038)
(17409)
(16020)
(14128)
(13530)
(12841)
(12414)
(11913)
(11519)
(11503)
(11190)
(10937)
(10831)
(10806)
(10410)
(10373)
(9236)
(8867)
(8535)
(8315)
(8057)
(8041)
(7990)
(7922)
(7236)
(7097)
学科
(80327)
(74533)
企业(74533)
(65467)
经济(65376)
管理(60517)
方法(29834)
业经(27084)
(23515)
(23443)
数学(22077)
数学方法(21970)
技术(20253)
(19039)
财务(19029)
财务管理(19019)
企业财务(18068)
农业(17944)
中国(15238)
(13422)
(13080)
(12670)
技术管理(12609)
(12075)
企业经济(12073)
贸易(12071)
(11830)
(11772)
理论(11498)
经营(11439)
机构
学院(213922)
大学(206974)
(93388)
经济(91979)
管理(89922)
理学(78300)
理学院(77580)
管理学(76685)
管理学院(76298)
研究(66467)
中国(51899)
(44251)
(42573)
科学(40949)
(40650)
业大(35912)
农业(35320)
(34245)
财经(33167)
(32059)
研究所(31126)
(30307)
中心(30255)
经济学(27784)
商学(26489)
商学院(26274)
北京(25901)
经济管理(25696)
经济学院(25468)
(24672)
基金
项目(145622)
科学(116540)
基金(108520)
研究(101744)
(96266)
国家(95345)
科学基金(83332)
社会(68434)
社会科(65109)
社会科学(65091)
基金项目(58494)
(58346)
自然(55328)
自然科(54185)
自然科学(54169)
自然科学基金(53311)
(47745)
教育(44674)
资助(42489)
编号(38429)
(37867)
(34844)
重点(32411)
创新(31694)
(31557)
(31453)
国家社会(29155)
科研(27958)
(27575)
成果(27330)
期刊
(100989)
经济(100989)
研究(56434)
(40677)
中国(38203)
管理(37358)
(34826)
学报(34239)
科学(33807)
农业(28070)
大学(25842)
学学(25404)
技术(21319)
业经(19565)
(17902)
(16873)
金融(16873)
财经(16841)
经济研究(16074)
技术经济(14745)
(14593)
问题(13368)
教育(12102)
科技(11957)
商业(11548)
现代(11274)
财会(11237)
世界(10617)
(10449)
(10160)
共检索到306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勤   王光辉  
高新技术企业是城市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越高,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就越显著;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通过提高个人收入增强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但同时也通过降低购房能力抑制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异质性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存在挤出效应。因此,可以通过制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专项激励政策、增加高学历流动人口的福利待遇和配套补贴、提升非中心城市和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等方式,减少高学历人才流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雪  魏洪英  
文章根据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得这一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的新特征。研究表明: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普遍增强个体留城意愿的同时,以大学专科学历为界限,高学历者呈现出更加强烈的居留意愿。收入水平的增加显著影响了整个群体的居留意愿,以6000元收入水平为分界点,表现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远大于中低收入者。在追加了住房支出变量后,发现伴随着住房支出的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郡郡  刘玉萍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使用模糊数学法对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并采用考虑样本选择偏误的"两步法"估计框架,实证检验了可行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好,但政治参与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差,且不同城市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可行能力不仅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当前居留选择有显著影响,亦是流动人口在进行居留时限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清华  周颖萱  
基于2016—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验证了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区域差异,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人口流动的大趋势不改,长期居留意愿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的特点,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华东和东北地区始终是“热点”城市集聚区。从城市包容度、社会融入能力和家庭特征三方面分析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社会融入能力最为重要,其中已婚率、受教育程度、流入地已停留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更高的跨省流动比例则会降低长期居留意愿。城市包容度的重要性有限,但医疗公共服务的正向影响增强,平均工资收入和住房支出两大经济因素亦开始凸显重要性。家庭特征始终是流动人口长期居留决策的一大因素,符合新经济迁移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兵慧  李薇  马慧强  
探究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推进国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支撑。利用2021年太原市六区调查数据,从教育机会、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效果5个维度构建教育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及本地购房打算3个指标等权加总测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究教育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不同衡量维度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班师资源配比及教师教学能力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正向作用更明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英姿  赵玉港  胡亚琪  
将老年流动人口视为同质性群体易忽视其个体主观能动性,因此从社会融合视角,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将老年流动人口进行分类,分为积极融合型和消极融合型。不同类型老年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积极融合型老年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居留"。对比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发现消极融合型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明显增多。与全样本对比,潜在类别划分后的老年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个人特征影响显著。针对较高的社会融入需求和不同的居留意愿,应统筹做好老年流动人口户籍需求和住房保障,积极推进老年流动人口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医疗卫生保障质量,开展老年流动人口示范街区建设,提高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古恒宇  肖凡  沈体雁  刘子亮  
居留意愿是近年来流动人口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空间格局以及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较少。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进行描述,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空间格局在南北向呈北高南低态势、东西向则呈现出"U"型的分布特征,且表征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流动人口内部因素(家庭因素、流动特征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大于城市外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内部因素中家庭因素通过社会网络、资源激励机制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影响,而表征社会融入的流动特征变量,对居留意愿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外部特征中社会经济水平高、包容性强的流入地更具吸引力。(3)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中存在空间依赖效应,其宏观影响载体是城市特征空间溢出,微观影响载体是流动人口社会网络变化带来的社会、文化空间溢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梦琪  金钟范  
利用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CMDS),研究了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越强。机制分析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会通过增加个体稳定就业概率和同乡集聚效应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规模的影响在不同技能水平流动人口中存在差异,相比于中等技能流动人口,低技能和高技能流动人口受到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同斌   王蕾  
城市因人而兴,吸引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成为各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取丰富的信号代表政策导向,分析其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作用。研究表明,政策信号可提高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并吸引人口流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政策信号能够促进财政支出增长和政策落地,通过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度、满意度及未来信心增强其长期居留意愿。城市政策信号相较其他城市的横向信息增量越多、与自身前期纵向信息增量越少,越有利于人口流入。本研究表明政府执行有效的民生政策应在工作报告中予以充分体现,准确向公众传达相关信号以增进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古恒宇  杨健  艾国炬  沈体雁  
现存的关于中国流动人口迁移意愿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省际尺度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讨论,缺乏对市际尺度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注。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市际尺度上构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探究市际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的特征及空间组织。研究发现:(1)高值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流主要由我国内陆相对欠发达城市指向等级高、规模大的一线城市;居留意愿入强度和出强度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具有更高的居留意愿入强度,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两个居留意愿出强度高值区。(2)市际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呈现出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各城市节点呈现层级分布特征,被概括为一类城市节点、二类城市节点、三类城市节点、四类城市节点和五类城市节点。(3)居留意愿网络被划分为上海社团、京津社团、渝泉社团、华南社团和西北社团:上海社团以上海及长三角城市群为入强度核心,辐射安徽、贵州等地的城市;京津社团以北京和天津为入强度双核心,辐射东北及华北等地的城市;渝泉社团以泉州及海峡西岸城市群为入强度核心,以成渝城市群为出强度核心;华南社团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为入强度多核心,辐射湖南、广西等地的城市;西北社团主要覆盖西北地区城市,但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核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尧  
如何让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并且安居乐业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紧迫的议题。本文测算地方教育资源综合指数并将之与流动人口微观数据匹配,考察了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城市优越的教育资源能够吸引流动人口定居,但针对流动人口施加的额外限制性条件又会削弱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一步检验发现,教育公共服务的户籍歧视增加了流动人口子女留守故土的可能,而由此导致的父辈与子辈的分离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辉  王良健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锟澎  刘雪晴  
利用2017—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和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数字经济是否提升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提高城市的宜居宜业能力是数字经济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在城市层面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提高了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并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流动时间更久、流动范围更大、高学历、从事技术型岗位以及从事高技术行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